本文作者:访客

“战地特产”成流量密码:乌克兰商品馆疯狂来袭

访客 2025-03-05 17:41:49 53108
“战地特产”成流量密码:乌克兰商品馆疯狂来袭摘要: 谁能想到,俄乌冲突硝烟未散,国内的一些短视频带货平台,竟掀起了 " 进口商品馆 " 更名大赛:一夜之间冒出十多家 " 乌克兰商品馆 "。前脚还在卖俄罗斯紫皮糖,后脚就摇身变成基辅特...

“战地特产”成流量密码:乌克兰商品馆疯狂来袭

谁能想到,俄乌冲突硝烟未散,国内的一些短视频带货平台,竟掀起了 " 进口商品馆 " 更名大赛:

一夜之间冒出十多家 " 乌克兰商品馆 "。

前脚还在卖俄罗斯紫皮糖,后脚就摇身变成基辅特产经销商。

国别标签一换,销量再次起飞。

据蓝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抖音平台,以 " 乌克兰商品馆 "、" 乌克兰进口馆 "、" 乌克兰特色馆 " 等为名的账号超过十个。

图源:蓝鲸新闻

而在一周前,这些账号还在卖俄罗斯的产品。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对乌克兰背信弃义,不仅引起美国本土国民、欧洲人民的怜悯,也让不少国人对乌克兰心生同情。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

一些原本卖 " 俄罗斯特产 " 的店,原地改名,东西还是一样的东西。

只是变成支持乌克兰了!

口号也从 " 乌拉 " 变成 " 中乌友谊长存 "。

图源:蓝鲸新闻

而且有些账号做得特别讲究。

不仅改头换面,还在内容中加入了 " 乌克兰商品馆官方账号 "、" 乌克兰驻华大使 " 等出镜视频,增强背书。

但如果你真的查看这些企业来历就会发现,他们的真身在国内。

比如有一家 " 乌克兰商品馆 " 的账号,其认证企业名称为 " 上海第聂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图源:蓝鲸新闻

细扒认证信息,你会发现这些公司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提前申请商标注册(还在审核中),发布一系列支持乌克兰的视频,把公司背景包装得滴水不漏。

然后开卖所谓的乌克兰特产,普普通通的一块铁牌子,就标价几百、上千。

大关门的东西,愣是卖出了 " 开门价 "。

图源:蓝鲸新闻

实际上,市面上九成以上 " 乌字号 " 或 " 俄字号 " 店铺,本质都是玩 " 进口报关单 " 的跨境倒爷。

他们把境外非常便宜的商品,甚至就是境内生产的仿制品,贴上 " 战地限定 " 的标签。

于是乎,平平无奇的糖果,愣是卖出了奢侈品的气势。

工作做得细的,给你图文并茂地上全套 " 报关单 ",以及乌克兰实景、大使馆背书。

做得不细的,直接用俄货库存仿冒乌克兰产。

堪称 " 川剧变脸 "。

当巧克力变成 " 斯拉夫情怀 ",钥匙扣化作 " 正义勋章 ",不可否认,在中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会陷入 " 爱国消费主义 " 的漩涡。

所谓的 " 支持乌克兰 ",说好听点,叫提供情绪附加值。

说难听点,就是割韭菜。

2022 年 3 月,当欧盟对俄实施制裁时,国内跨境电商突然迎来一波爆发期。

数据显示,2023 年全年," 俄罗斯商品馆 " 注册量同比增长 43.42%,在电商直播间中,类似 " 俄罗斯商品馆 " 的直播间,高达数百个。

直到去年年底,多地市场监管局对雨后春笋般的 " 俄罗斯商品馆 ",进行大排查,关了不少店面,才给这场愚弄消费者情绪的狂欢,泼了冷水。

但在电商这块,从虚假宣传到资质不全,从山寨商品到版权争议,不少店铺都选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靠 " 蹭热点 " 去赚快钱。

从华强北的山寨模具制造商,到义乌小商品城的仿品批发商,再到上海的代运营团队,一个完整的 " 战地商品产业链 " 已然形成。

尽管国家大排查打掉了不少智商税,但一些商家们已经掌握了 " 热点转移公式 "。

无非是从 " 俄罗斯 " 改名为 " 乌克兰 " 而已。

或许,下一个热门的就是 " 巴勒斯坦商品馆 ".......

商业文明的核心是创造真实的价值,而不是贩卖情绪。

用消费表达立场固然浪漫,但支撑可持续商业的,永远是产品的品质与温度。

对于战争,我们最好的支持方式不是疯狂下单,而是锻炼头脑,认清本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