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访客 2025-03-05 17:40:46 28024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摘要: 3月4日,普利兹克奖官网宣布来自中国成都的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继2012年的王澍之后,第二位获得这...

3月4日,普利兹克奖官网宣布来自中国成都的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继2012年的王澍之后,第二位获得这项国际上公认建筑界最高荣誉的中国人。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刘家琨表示,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它应该概括、凝练和展示地方的内在品质。建筑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评审辞指出,刘家琨的作品以其深刻的连贯性和稳定的素质,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日常生活场景。除了知识和技术之外,他为建筑师的工具箱增添的最强大的工具是常识和智慧。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刘家琨的建筑之路既非循序渐进,也非意料之中。1956年出生于成都的他,童年大部分时间在成都第二人民医院度过,母亲是一名内科医生。尽管几乎所有直系亲属都是医务工作者,但他本人却对创造性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绘画和文学探索世界,并最终在一位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了建筑作为专业。17岁时,他成为一名知青被分配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直到1978年,他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录取。当时他并不完全理解成为一名建筑师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就像一场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变得重要了”。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1982年毕业后,刘家琨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并自愿短期外派到西藏那曲(1984-1986年)。在那里,他白天从事建筑设计,晚上则专注于文学创作。他曾一度几乎放弃建筑专业,直到1993年参加自己大学同窗汤桦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时,才意识到建筑环境可以作为个人表达的媒介。这一认知上的转变标志着他建筑生涯的真正开始。他开始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罗中立、何多苓和诗人翟永明等人共同探讨建筑的作用和力量。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1999年,刘家琨在成都成立了家琨建筑师事务所,坚定地秉承着建筑的超越性力量,同时认识到它是社区、精神、传统和现状的产物。评委会指出,他创造的全新建筑既是历史记录,也是基础设施;既是景观,也是非凡的公共空间。在约四十年间,刘家琨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各地打造出三十多个项目,涵盖了学术和文化机构、城市空间、商业建筑和城市规划。他在人口稠密、开阔空间稀缺的城市里创造公共区域,在密度和空间开放性之间建立了积极关联。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西村大院(中国成都,2015年)是一个覆盖了整个街区的五层建筑,从视觉观感和周边环境上看,与典型的中高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他为骑行者和行人设计了既开放又围合的坡度小径,环绕着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其中可以举办各种文化、体育、娱乐、公务和商业活动。院子里除了三个大小不一的足球场以外,还有微型竹林休闲区和一座艺术影院。步道尤其受欢迎,夏天傍晚时分,大妈带着小孩散步遛弯,遛狗,跑步,周边居民把那里当作公园。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城市倾向于将不同的功能分区规划,但刘家琨反其道而行之,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在一起,并保持微妙的平衡。在这个容易形成乏味边缘的世界中,他找到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能够同时营造出楼宇、基础设施、景观和公共空间。他的作品可能为我们提供富有影响力的新思路,以应对城市化自身所带来的挑战。

普利兹克建筑奖再次颁给了中国建筑师 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奖项

刘家琨的作品始终展现对文化、历史和自然的敬畏。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平檐(中国苏州,2016年)和白鹭湾生态湿地揽翠阁的窗墙(中国成都,2013年)重新构想了有数千年历史的阁的造型。诺华上海园区C6楼(中国上海,2014年)的层叠阳台让人联想到代表着众多历史王朝的楼阁。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成都,2002年)用于收藏佛教雕塑和文物,其设计仿照中国传统园林,在水体和石头之间寻求平衡,以反映自然景观。他的所有作品都凸显着本地和野生的植被,例如砖块被倒置铺设,好让小草能够穿过砖块的中心孔茁壮成长。

汶川大地震后,刘家琨研制了“再生砖”。这种新型材料就地取材,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掺和乡村常见的秸秆做纤维,再加入水泥制成轻质砌砖,在灾区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建筑之外,刘家琨依然坚持写作。他表示,写小说和做建筑设计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内在联系。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明月构想》《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此时此地》以及《我在西部做建筑吗?》等。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奖项。

目前,刘家琨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并曾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学术机构发表演讲。他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4位获得者。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颁奖视频将于今年秋天面向全球发布。5月还将举行2025年获奖者讲座和专题讨论会,届时将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同步向公众开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