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台积电在美国怎么样了

访客 2025-07-17 10:00:28 9550
台积电在美国怎么样了摘要: 据美国商务部 2025 年 1 月 11 日发布的消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已经开始量产 4 纳米芯片,这是经历近四年的波折后,台积电首次在美国启动先进制程芯片大规模生产。按照规划...

台积电在美国怎么样了

据美国商务部 2025 年 1 月 11 日发布的消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已经开始量产 4 纳米芯片,这是经历近四年的波折后,台积电首次在美国启动先进制程芯片大规模生产。

按照规划,台积电将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建设三座晶圆厂,其中晶圆一厂是 4nm 制程晶圆厂,晶圆二厂为 3nm 晶圆厂,三厂则预计在 2030 年左右采用 2nm 或更先进的制程技术进行生产。

三家工厂总投资高达 650 亿美元,全部投产后美国将生产全球约 20% 的先进芯片,而过去美国这一领域的产能几乎为零。

可以这样讲,把台积电变成 " 美积电 " 是过去四年民主党政府的一大 " 功劳 ",极大补齐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短板。

不过反过来思考," 美积电 " 客观上也降低了美国对于台湾的依赖,使其在可能发生的台海危机中摒除掉一部分产业层面的战略考量。

美国去工业化这么多年,许多科技公司都是 " 无厂 " 企业,即本身不拥有制造工厂,而是专注于设计,制造则委托给台积电、鸿海等代工厂。

现在一家制造类企业突然要到美国招工,难免遇到大量问题,比如招不到合适工人,企业文化不受当地职场认可等等。

一位来自台湾的资深工程师称:

" 我发现半导体在美国好像不是一个高薪产业,而是一个蓝领工作,就是在工厂‘做工’,和生产汽车差不多,美国人不觉得有多么厉害。"

根据他的讲法,其所在小组有四位美籍工程师、三位台籍工程师,美国同事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远不如台湾的外派员工,导致台籍工程师得承担大部分工作,招聘美籍员工更多是一种为了本地化而本地化的政治行为。

众所周知,台积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军事化工作环境,提倡勤奋、尊重权威及严格的工作伦理。

创办人张忠谋曾表示,若一台设备在凌晨 1 点故障,在台湾也许一个小时后就能修好,但在美国要到隔天早上 8 点才会有人来修理;台湾维修技师半夜接到维修电话,二话不说就到现场赶工,身旁的太太也不会反对," 这就是台湾的工作文化 "。

我们很难想象类似的场景会发生在美国人身上——下班后美籍员工联系不上才是常态。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近期也以鼎泰丰餐厅在美国设店为例,称 " 在台湾与美国吃的价格都不一样,美国又贵不好吃 ",意指在美国生产芯片成本高、具有挑战性。

美国求职网站上对台积电的评分很低。

虽然流程已高度自动化,但一片晶圆仍需要经过数千层反复工序、耗时数月,才能成为芯片,任何一粒尘埃落入都将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

一位工程师这样形容:如果你能将身体缩小到能进入晶圆里,你会看到高耸入云的街道与摩天大楼般的晶体结构。

因此台积电对员工行为规范要求很高,在 " 防尘服大楼 " 内,员工必须身着防尘衣,穿过一道桥,进入被称为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以保护对环境要求极高的芯片制作过程。

而在绝大多数美国求职者看来,台积电就是一个高级版的富士康,他们对公司苛刻的文化和长时间工作感到十分不习惯。

目前亚利桑那厂的 2200 名员工中有一半来自台湾,还有一些台籍员工是以临时合同的形式来到亚利桑那州参与工作,美籍员工的实际比例低于一半。

薪水方面, 台湾省内 2024 年台积电新入职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月薪为 65130 元新台币,约合 1.6 万人民币,即年薪 19.2 万。

对于 985 学校电气、计算机类的硕士来说,这样的起薪水平在大陆一线城市其实并不算高。

不过台积电美国工程师的平均年薪达到 13.8 万美元,虽然跟湾区互联网大厂没法比,但在制造业中属于不错的水平,在亚利桑那也足以过上体面生活。

据岛内媒体说法,目前台积电员工大量在凤凰城购房生子,特别是那些外派三年的员工,对于生娃尤其热衷。

还有一些台积电员工将去亚利桑那厂工作视为跳板,他们的长远计划是离开台资企业,累积经验后跳槽到超微、苹果和英特尔等更加 " 人性化 " 的公司。

台积电之所以在美大规模投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台积电的客户目前主要集中在北美,如苹果、英伟达、英特尔等,其中 2nm 芯片将率先应用于 iPhone18 上。

作为供应商,台积电当然希望尽可能 " 贴近 "" 绑定 " 客户——很多产线跟客户需求是高度绑定的,即客户会根据自身芯片设计与技术要求,提前与台积电锁定制程节点、产能规划与封装技术。

台积电不同地区客户份额。除客户外,台积电前十大股东中也有八个外资股东,市场与治理结构上都很难忤逆美方意志。

其次,美国两届政府对台积电可谓软硬皆施。

2024 年 11 月,台积电通过《芯片法案》正式获得美国商务部 66 亿美元财政拨款,用于支持亚利桑那厂建设;特朗普则威胁要给台积电芯片加征 100% 关税。

最后,台积电加速赴美其实也是在为 " 底线场景 " 做准备。

张忠谋最近几年对地缘政治议题非常上心,经常亲自出席一些讲座并认真聆听,这显然是担心可能发生的剧变。

台积电的美国之路,与其说是海外扩张,不如说是一场被裹挟进大国博弈的 " 科技迁徙 "。

长期以来,半导体供应链都是高度全球化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从化学品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的全部程序,也很难迅速拆解整套体系。

然而随着大国竞争与保护主义抬头,支撑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正迎来转折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正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大力推动本土化生产。

简单来说,大家不再相信国际分工了,这种 " 去全球化 " 或 " 再本土化 " 趋势在半导体、能源、军工等关键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

过去美国人信奉 " 设计在美国、制造在亚洲 " 的分工,如今已彻底转向,即使撕掉伪装、花费数百亿美元补贴也一定要把核心制造能力抢到自己手上。

高科技的诞生有许多驱动因素,比如:资本、技术积累、工艺水平、供应链、市场、人才等等。

在半导体行业,目前美国已经限制了对华投资与市场开放,封锁了技术、工艺与供应链,同时禁止拥有美国国籍或绿卡的人在中国芯片制造厂工作。

这个领域里,中国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