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个中国女孩,4年独闯中东……

访客 2025-07-17 13:04:43 24763
一个中国女孩,4年独闯中东……摘要: 姚璐是一名 80 后摄影师, 2016 年开始, 她独自前往中东地区游历和拍摄。 在四年间走遍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 以色列、巴勒斯坦 叙利亚阿勒颇,姚璐路过...

姚璐是一名 80 后摄影师, 2016 年开始, 她独自前往中东地区游历和拍摄。 在四年间走遍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 以色列、巴勒斯坦

一个中国女孩,4年独闯中东……

叙利亚阿勒颇,姚璐路过一处废墟

巴勒斯坦

通过 " 沙发客 " 的旅行方式, 她和 31 个中东家庭深入地生活在一起, 跟着他们串亲戚、参加婚礼、看比赛。 她看到普通人如何在战火中维系日常生活, 也看到严实的黑色罩袍之下, 中东女性的渴望和生命力。

伊朗,伊斯法罕

伊朗,大不里士,一位女士望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

2024 年,她把见闻和照片集结成书《看不见的中东》。 在中东地区仍旧不断动荡的今天, 我们和姚璐对话, 她说:

" 叙利亚人不喜欢被当成战争的受害者。"

"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他人生而被剥夺的。"

" 中东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有着复杂的分野。"

以下是姚璐的讲述:

与战争共处一室

叙利亚,阿勒颇

2001 年 9 月 11 号,我还在上初中。那一天,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了两架飞机,随后双子塔轰然倒下,"9 · 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了。

整个学校全部停课,老师组织大家一起看新闻。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飞机撞大楼的惊悚画面,新闻称之为 " 自杀式恐怖袭击 "。那一刻,我非常震撼,为什么一群人会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去毁灭另一群人呢?

我是 80 后,从小在上海长大,整体的社会氛围是和平的、经济飞速向上的。因此,我很难想象为什么人会生出一种毁灭的欲望,这种好奇也成了我对 " 中东 " 感兴趣的源头。

到了 2016 年,我作为风光摄影师,基本完成了走遍中国拍摄春夏秋冬的计划。于是,中东成为了下一段旅行的目的地。

2018 年,我第一次前往叙利亚,他们的内战已经进行到第七年。在出发前,我做好了直面战争的准备。

作为摄影师,我很喜欢爬到山顶拍摄整个地区的地貌。但是,在叙利亚,山顶分布了很多军事基地,如果带着照相机贸然爬上去,很容易被误认为间谍或者恐怖分子。

路边有很多检查站,我也不能随意拍摄。比起有恐怖分子嫌疑的大胡子男性,女性游客一般被认为是安全的,过检查站就像走过场,跟士兵互相问个好就能通行。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清晨,馕店门口排起了长队

大马士革的夜晚,女性身穿短裙外出

在抵达前,我对当地的印象全部来自新闻报道:城市完全被炸毁,有很多难民 近距离观察后,我发现当地人的生活既受战争影响,又好像不受影响。

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第一天,我看见当地人的生活井然有序,甚至显得安宁祥和。清晨,大人去买馕、买水果、买鱼,太阳再升起来一些,学生们就去学校念书。

可是,在这种平静的秩序之下,藏着更加隐秘的伤痕。

叙利亚,阿勒颇

阿勒颇是被内战严重破坏的一座城市,阿勒颇的沙发主告诉我,战争爆发之后,物价飞涨,以前 5 磅一包的烟涨到了 150 磅,但是工资只涨了 2-3 倍。他家有一间小储藏室,里面堆满大缸的腌菜、大袋的土豆跟萝卜,从地板上一直堆到天花板。

当时是战争消停的间隙,整体生活秩序已经恢复正常,想买什么都有。但是战时的物资非常匮乏,天不亮就出门排队买馕也不一定能买到。那种不安全感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所以养成了大量囤菜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

他有四个女儿,还有好几处房产,原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因为战争,三个女儿离开叙利亚去国外工作和生活。家里也少有客人,因为亲朋好友基本都出国了,或者已经死于战争。只剩下沙发主、他的妻子跟一个女儿守在家里,生活突然之间从热闹变得特别冷清。

叙利亚,霍姆斯

在内战中,叙利亚人学会了一种随时关闭感官的能力。隔壁街道进行巷战的时候,他们可以特别坦然地在安全的街道上继续喝茶、喝咖啡、跟朋友玩游戏,就好像巷战不存在。

叙利亚人也不喜欢跟人倾诉战乱的痛苦,更喜欢聊如何交朋友、日常的吃喝玩乐。他们不想被看作受害者,觉得自己和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一样,有梦想、有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我一开始会想,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现实的冷漠吗?后来,我逐渐理解那不是 " 冷漠 "。当人长期处在一种无能为力的状况中,只能假装房间里的大象不存在,因为日常生活还要继续。

在叙利亚的霍姆斯,新闻对我来说第一次变成现实。我看到大面积的楼房跟街道完全被炸毁,坚不可摧的楼房突然倒塌,铁皮像纸一样被揉作一团。

我以为置身事内的时候自己会很悲痛,可是真正站在废墟前的时候,整个人却好像被掏空,没有任何情绪。离开叙利亚大概一年后,我才慢慢地可以开口和亲人朋友讲述,我在叙利亚的经历。

在中东,看见女性的魔幻日常

伊朗首都德黑兰,地铁设有女性乘客专属车厢,男性乘客禁止入内

伊拉克,巴格达街头带孩子的女性

出发中东前,我做了四年职业风光摄影师,日常就是去偏远地区徒步、扎帐篷和拍摄。那时,中国少有女性做这一行。我遇到的多数男摄影师认为,做风光摄影需要很强的体力和很好的技术,天然地不适合女生,看见我体型偏瘦小,就经常想要指导我。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性别偏见的存在,这也让我很好奇,在性别特别不平等的地方,那里的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到性别的限制?

到了中东,我自己作为女性游客,就遇到了一些荒谬和危险的时刻。

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我有几天需要找家宾馆落脚,一个男生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家宾馆。我去了之后,才发现宾馆不让我住,让我去住五星级酒店。因为我是女生,入住这种招待所档次的地方,他们不能保障我的安全。

当时,我很震惊,我的男生朋友知道以后也很震惊,他作为男性,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后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宾馆才勉强同意我住,但还是强调不能确保我安全。

还有一次,我一个人打出租车去机场,遇到了性骚扰。司机不停地问我 "How much?" 我也很疑惑,然后司机给我看一个视频,一个女人一边跳舞一边脱衣服。我才反应过来,他把我当成性工作者了。

一开始,我很慌张,但是慢慢冷静下来。我嘴上一面冷淡地回应稳住他,一面不断地看地图。在确认他开上去机场的高速以后,我就换成比较凶的语气说 " 你闭嘴 "。到了机场,我把情况告诉了检查站的士兵,士兵也很生气地训斥了他一顿,让他滚蛋,最后我甚至没有付车费。

女性身份带来一些麻烦的同时,也让我微距地观察到中东女性在罩袍之下、在家里的生活状态。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他人生而被剥夺的。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街头的女兵

在一些中东国家,女性的自由度相对比较高。在以色列,女性不用穿罩袍、戴头巾,还有很多女兵扛着枪很飒地在街上走,因为他们是全民服兵役的国家。像叙利亚、黎巴嫩这些国家,女性可以去酒吧,也可以披头散发、穿得很西化。

沙特曾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禁止女性开车的国家。 2018 年 6 月,沙特解除了这项禁令。

但是在伊拉克,女性的头发不能够被亲人之外的人看到,女孩子在没有男性亲人的陪同下,甚至不能单独出门。

那边也很流行 TikTok,当地人会跟我说,你们中国的 app 做得这么好,我们都爱看。但基本只有男人会发短视频,女人不发。像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女孩发了短视频之后可能会有危险。他们认为女孩子抛头露面就说明她不自爱,被侵犯就是她个人的问题。

有一户沙发主家里有两个小女儿,我们想要一起合影。结果,她们的妈妈看到她们没有用头巾包好头发、也没有穿罩袍,就骂她们行为很风骚、不要脸," 你们拍这样的照片,被别人看到的话,你的人生会完蛋的!"

拍照片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对她们来说却不得不服从、无法抗争。那一刻我非常痛苦,因为除了看着女孩们被骂,我还能做什么呢?最后我把照片全都删除了。但是后来,我也理解了那位妈妈,在那样的环境里,她也无法反抗,只能成为那个社会的一员。

沙特阿拉伯,吉达街头带孩子的女性

中东家庭的性别分工非常明确,在厨房里面忙活的永远是妈妈和女儿,爸爸和儿子永远在客厅等着吃饭。每次我告诉当地人我不会做饭,他们都会很惊讶地说,竟然有女人是可以不用做饭的。

中东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要跟妈妈和姐姐学习做家务,照顾整个家庭。另一方面,女儿们被认为长大之后就是要结婚,为别的家庭服务,所以也不重视女儿的人生规划。

在伊拉克的时候,我有一个当地的熟人请我到他家吃饭。这个男孩叫穆罕默德,英文比较差,但是他讲话很自信。他还有一个学习英国文学的妹妹叫朵阿,她的英文很好,但一句话也不敢说。

这种情况在中东特别普遍,男孩获得的表达机会很多,所以普遍自信。但是女孩从小被教导做贤妻良母,也不被鼓励去表达自我,就会不敢跟别人交流,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微小的反抗和出走的决心

姚璐与一名黎巴嫩沙发主的合影

巴勒斯坦,姚璐教沙发主的妹妹念英语

比起走马观花的旅行,我更想仔细观察普通人是如何在战火中进行日常生活的,就选择当一名 " 沙发客 "。(一种免费的住宿方式,在专门的网站上申请,当地人同意后,就可以入住他的家)

这种旅行方式的本质是文化交流和故事分享。像伊拉克、叙利亚这些连年战乱的地方,已经五、六年甚至七、八年都没有什么游客到访了,还愿意接待沙发客的人家基本都非常渴望跟外部交流。

叙利亚,拉塔基亚,观看足球俱乐部比赛

沙特阿拉伯,在贝都因帐篷里,男孩为宾客倒阿拉伯咖啡

除了提供住宿,我的沙发主几乎全程陪同我出门,还带我去串亲戚、参加婚礼、看比赛,我就有机会非常深入地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接待我的沙发主里,超过一半人是高级知识分子,英语和毕业学校都比较好,在当地属于中产偏上的水平。也有一些沙发主比较穷困,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房子有些家徒四壁。但在封闭的生活中,他们也想通过跟外来者交流获得一些新鲜感。

中东人很好奇中国是怎样的,而且他们对中国的 " 偏见 " 大部分都很正面,比如中国制造、中国人很勤劳。我跟一名伊拉克沙发主说中国人平常加班挺多的,给他解释 996 是什么。他很惊讶,因为他们一般早上八、九点去上班,下午一点半是下班高峰期。他不敢相信世界的另外一边,竟然有人这么的勤劳。

伊朗德黑兰的夜晚,在宗教警察看不见的角落,年轻男女悄悄约会

伊朗伊斯法罕,政府禁止人民在公共场所演奏音乐,但一到休息日夜晚,就有男青年带着吉他到三十三孔桥下弹唱

作为女性,我和当地女孩们也会有一些特别私密的交流。她们的毛发一般是比较粗硬的卷发,所以很多女孩会很羡慕中国人细软的直发,她们还会上手摸我的头发。

在对男女关系非常忌讳的地区,比如在伊朗街头,男人和女人甚至不被允许一起走。在叙利亚,所谓的 " 自由恋爱 " 就是一男一女在天黑之后,在小巷里坐得比较开地闲聊。但是,在伊朗,超过一半的女性沙发主会跟我说,她们有男朋友,而她们的父母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小秘密。

在新闻上,经常能看到伊朗女性激烈的抗争,比如说烧罩袍、烧头巾。但是我在伊朗的时候发现,女性的对抗不是振臂一呼式的,而是一直持续的微小日常。

比如说今天出门的时候,头巾戴在额头上,出门一看没有人管,就往后戴到头顶上,露出更多头发。女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能够演奏音乐,但是我的女性沙发主就会去钢琴展览会,以试用琴的名义,在公共场合给大家演奏。她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在思考,这些小小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成了上新闻的大事。

伊拉克卡尔巴拉,一家婚纱礼服店门口

伊拉克的一场婚礼

叙利亚,宾客在订婚宴上跳了一整晚的舞

伊拉克的婚礼分为男人场跟女人场,我参加过一场女人场的婚礼,现场十分魔幻。刚进到会场的时候,所有人都穿着黑袍。当仪式全部结束,新郎离开婚宴厅后,门一关上,所有女人就把黑袍撩起来,黑袍之下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西化、最性感的衣服。女人们会在婚礼上跳一晚上的舞。可是等到要离开的时候,又会披上黑袍,立马变回不苟言笑的模样。

在黑袍之下,她们有着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很漂亮的、与众不同的愿望,但那个愿望在她们的社会是不太被允许的。所以,当地女性每次遇到类似的场合,都会认真准备,一大早就去沙龙里面化妆、做精美的头发,晚上尽情地跟姐妹们跳舞。

除了个人的反抗以外,家庭也很重要。哪怕在一些很保守国家,也会有一些父母是非常开明的,愿意支持女儿去做想做的事情,不在乎背负上一些负面言论,甚至是压迫。

我遇到过的几个特别有主见的女孩,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的爸爸非常开明。在那样一个父权制社会,只要爸爸愿意去放一部分的权力给女儿,女儿往往就会更自信、更有想法。

姚璐与叙利亚阿勒颇沙发主的合影

叙利亚阿勒颇的那位沙发主,他从小培养四个女儿关注社会问题、了解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长大之后教导她们一定要去工作,自力更生。

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后,他发现别人家的女儿只能在家里等待,祈祷自己家不要被轰炸;情况好一点的能够和老公出国,但仍旧需要依附他人。所以,他特别为自己的女儿骄傲,因为她们都有独自生存的能力。

在黎巴嫩的时候,我结识了他的一个女儿。在异国他乡,她经常回忆起爸爸的话," 我早晚都会去世的,你的姐妹和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活,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认真考量你的人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我尊重并支持你的所有决定。"

伊拉克幼发拉底河边,姚璐与一名女性沙发主合影

在亲眼目睹中东女孩的生活之前,我觉得做痛苦的清醒者一定比做快乐的无知者要好。但是大部分中东女孩的命运在一出生就被决定,长大后要在父母的许配下嫁给陌生人,然后生孩子、照顾家庭 这动摇了我曾经固有的想法。

一些女孩会小心翼翼地问我的生活,起初,我会想一笔带过,含糊地描述外界的生活,怕真相对她们来说是二次伤害。

但是,我发现也有女孩,借着我这样一道小缝隙,去向往更好的生活。我在伊拉克的一个女孩沙发主,她很有抱负,但也因此过得非常痛苦,因为她身边很少有志同道合的人。

我住进她家后,她每天都会跟我聊她的梦想。我如实告诉她我的生活,我依靠拍照和撰稿维持收入,可以去到世界各地旅行。她听了以后,也更有信心了。我离开后的 3-4 年里,她一直在稳步晋升,现在已经出国去迪拜的公司总部工作和生活,如愿以偿地过上更自由的生活。

其实她们平时也都可以上网看到欧美人、中国人的生活,但是一个大活人出现在她们面前,亲口告诉她们一种新的可能性,震撼会更强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理清,我的存在是一扇窗户,打开视野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更多痛苦,也可能会让她们发现,心里的痛苦和反抗不是没来由的。至于更大的世界会让人痛苦还是重燃希望,就要看个人的选择了。

(本文图片由姚璐提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