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国资重组大动作,珠海科技集团来了

作 者丨冯玉怡
编 辑丨蒋毅槿
2025 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珠海改革举措如何落地见效备受市场关注。
地方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稳定的基本盘作为支撑。目前,珠海市国资委拥有并表上市公司 17 家,参股上市公司 40 余家。截至 2023 年年末,珠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 12924.06 亿元。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营压力,珠海国企加速并购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期望提高市场竞争力。连日来,珠海国资相关控股上市公司接连发布公告,透析出珠海新一轮国资改革整合已经陆续落地。
组建珠海科技集团
4 月 11 日,格力金投旗下控股公司包括航宇微 ( 300053.SZ ) 、阳普医疗 ( 300030.SZ ) 等公司均收到控股股东格力金投的《关于股权结构拟变动调整的通知》,两家公司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拟发生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珠国资【2025】50 号),根据《珠海市 2025 年市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方案》要求,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与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 " 珠海科技集团 "),格力集团将持有的部分股权和资产(含格力金投 100% 股权)对珠海科技集团进行注资。本次组建完成后,珠海科技集团将成为格力金投的股东。两家公司称,格力金投仍为公司控股股东,珠海市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新组建珠海科技集团无疑是珠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寻找新增长点,开启经济增长 " 第二曲线 " 的选择。此次组建主要是通过布局新赛道新技术新模式,转换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战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此次组建珠海科技集团是以华发科技集团为基础,作为市管企业管理,并将华发集团持有的相关产业园区、云上智城、珠海科创投和格力集团股权投资、相关产业园区、产业金融业务及资产对其进行注资,以上资产注入完成后,华发集团将控股并表珠海科技集团,格力集团参股珠海科技集团。
" 科技、金融、城市 " 三大产业集群是华发集团总结多年经验后的 " 自我定位 "。向来被华发集团视为未来战略发展 " 潜力板 " 的科技产业,以华发科技为主体快速发展,承担区域招商引资责任,引进并培育优质企业落地珠海,板块收入规模持续提升。
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华发科技板块投资主体包括华金资本(持股比例 28.45%,未纳入合并范围)、英飞尼迪(持股比例 61.67%,未纳入合并范围)和珠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华发科技已形成产业运营、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协同联动的战略格局,运营主要围绕新能源、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三大行业。
据联合资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底,华发科技资产总额为 485.00 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 328.91 亿元;2023 年营业收入 54.67 亿元,利润总额为 7.31 亿元(投资收益 11.33 亿元)。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华发科技主要所持 A 股上市股权市值约为 68.77 亿元。
" 尽管华发科技总资产并不大,但是潜力非常可观,此次与格力相关板块重整新组建珠海科技集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加上其他注资,其管理资产规模以及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熟悉珠海经济的观察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挖掘规模经济优势
除了珠海两大国资共同组建珠海科技集团,连日来,各重组方案亦相继浮出水面。
同日,世荣兆业、宝鹰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拟发生变动的公告》。根据公告信息,珠海市国资委将大横琴集团成建制无偿划转至珠海市珠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珠光集团二级公司进行管理。
4 月 10 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知,珠海市国资委将海投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至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划转完成后,海投公司控股股东将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华发集团,海投公司将为华发集团下属二级企业管理。海投公司仍为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市国资委仍为格力地产的实际控制人。
上述经济观察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随着当前新旧动能转换期的到来,珠海国资的资本运营效率、经营效益有待提升。再加上珠海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业务为支柱,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珠海国企之间仍存在同质化竞争,国企改革亟待市场化与专业化运营能力的提升优化。
该人士认为,珠海此次围绕发挥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国资监管的积极作用,加快存量资源重组整合,推动一批跨集团、跨领域、跨层级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体现了国企改革的魄力。不过,珠海国资应持续加大打造功能复合、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投资运营平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珠海市国资委官网获悉,目前珠海共有包括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珠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安保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在内的 13 家市属国企。
2024 年 1 月,珠海国资委召开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大会称将由 13 家市属国企减至 10 家,这也意味着此次除上述的整合外,后续还将有进一步重组整合方案。
去年,珠海国企改革主要围绕 " 三大主线 ",一是华发集团整合九洲控股集团;二是整合交通集团、珠海港集团、航空城集团,组建新的珠海交通控股集团公司;三是组建海洋集团。
而在 2020 年的上一轮国企改革中,由华发集团对城建集团、安居集团、纺织集团进行整合,较为有效改善了被整合单位的经营情况,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加强风险管控力度。截至 2024 年底,华发集团资产总额超 7200 亿元、净资产超 1700 亿元;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超 1740 亿元,利税总额超 170 亿元。华发方面称,要成为 " 具有世界格局的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的世界 500 强企业 "。
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国有企业进一步挖掘规模经济优势,更好地降本增效已成为共识。不过国企整合重组绝不是报表层面的 " 物理拼盘 ",而是供给侧生产要素的整合,从而推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正如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其《重组与突破》一书中写道:改革,就是抓住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 " 牛鼻子 ",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来提升综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