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流片地即原产地”规则再明确!国产进程加速信号已现?

《科创板日报》4 月 12 日讯(记者 郭辉)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4 月 11 日向其会员单位发文,强调进口芯片关于原产地的报关原则。
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 集成电路 " 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 集成电路 " 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 " 晶圆流片工厂 " 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该文发布后,市场对其进行多种解读,且其中不乏部分误读。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 ",也叫 " 税则改变(CTC)方法 ",指的是原产地认定时,要看该商品是在哪一步税则号变更为报关时的类型(例如,在流片阶段从裸硅片变成未封装芯片)。事实上,我国海关对芯片原产地的这一认定标准并没有发生变更。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一名匿名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4 月 11 日其官方平台发布的关于半导体产品 " 原产地 " 认定规则,并非日前发布的新政。
该人士称,中国长期以来作为集成电路的进口国,坚持零关税,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和创新贡献巨大。但随着目前全球化贸易体系被单方面打破,这次推文是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早已明确的相关规定,帮助行业统一认识,依规开展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第三条,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该条例第六条则提到,第三条规定的实质性改变的确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具体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制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标准之前已经存在了一段时期,但实际我国过去对进口芯片的原产地认定比较随意,企业按照设计、流片、封测申报的情况都存在。比如有不少海外大厂选择将封测产能设置在东南亚市场。在明确流片代工地即原产地后,这些厂商可能无法通过封装测试等环节来认定原产地。
随着在非常规贸易关税政策下,行业对进口芯片原产地认定标准进行再次明确,A 股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在 4 月 11 日,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科创板 16 只个股涨幅超 15%,其中唯捷创芯、晶华微、纳芯微、思瑞浦、美芯晟涨停,华虹公司涨超 19%,杰华特、晶丰明源、龙迅股份、华峰测控涨超 14%。
一家国内晶圆厂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这次国际关税政策的出台,看下来预计国内模拟芯片受益最多,其次还包括华虹半导体等模拟平台比较丰富的晶圆代工厂。
对于其中的原因,一家国内细分模拟芯片龙头负责人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对于高端模拟芯片而言,芯片设计往往需要与制造工艺高度结合,因此以美国德州仪器等海外大厂为例,通常制造环节以其自有或美国本土晶圆产线供应为主,短期内或难以向外转移制造产能。预计相关产品供需方受影响较大,国产方案需求会有所提升。
群智咨询杨圣心进一步补充道,从产业链结构看,流片在美国,而芯片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的厂商,除了德州仪器,还包括英特尔、安森美、美光等,预计将受关税政策更多影响。如只针对关税问题在中国大陆布局产能,从成本、建设周期、政策风险角度考虑均不理想,企业因为短期政策波动迁移产业链的风险过高,实施可能性很小。
有模拟芯片厂商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由于市场大环境变化激烈,企业业务端还在观察下游反应,难以对需求端的变化轻易下定结论,但长期来看对国内芯片企业发展而言,国产自主可控加速应该是大趋势、大机会。
有中国大陆晶圆厂人士表示,对于北美等境外市场客户,他们一直有在努力争取,在市场机会出现以后,也更有动力去做相关客户的业务。而针对政策风险,行业未来以多开发客户、加快产品开发、稳步提高产能等动作为主。另外,从下游客户动作来看,暂时未出现紧急补单或压价等市场动作," 大家都在观望,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看到一些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