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线城市,谁最爱提取公积金,谁缴存最多?

访客 2025-04-11 17:16:24 72176
一线城市,谁最爱提取公积金,谁缴存最多?摘要: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居民实现 " 住有所居 " 的重要保障,每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和使用情况,能够直观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以及居民的住房需求状况。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一线城市,谁最爱提取公积金,谁缴存最多?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居民实现 " 住有所居 " 的重要保障,每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和使用情况,能够直观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以及居民的住房需求状况。

目前,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均已公布了 2024 年度住房公积金使用报告。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缴存方面,北京的 939.75 万缴存人数、3261.56 亿元缴存额均稳居首位,但缴存额增速仅为 3.4%,为四城最低。

从人均年缴存额来看,北京以 3.47 万元居首,上海 2.79 万元次之,广州 2.46 万元紧随其后,深圳 1.7 万元处于末尾,不足北京的一半。

公积金提取方面,北京提取额最高,达到 2631.25 亿元。其中,住房消费提取金额占比超过八成,而在住房消费提取中,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部分占比达 50.5%。

从提取额增速来看,深圳表现最为突出,增速高达 25.20%,广州的增速为 10.55%,均远高于北京(3.00%)和上海(3.00%)。同时,深圳和广州的公积金提取率也高于北京和上海。对此,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因购房人群结构差异。" 广深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轻人口流入,并多为工薪阶层,对公积金依赖度高。"

宋红卫指出,京沪这几年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且存量人口中,很多都有两套以上的住房,属于限购人群,限制了公积金的提取。" 此外,京沪豪宅市场近年表现突出,占比大幅提升,其购买者多为全国高净值人群及境外人士,对公积金依赖度相对较低。"

北京缴存总额近 3 亿元

2024 年,北京公积金交出了一份 " 稳中带新 " 的成绩单:全年缴存额 3261.56 亿元,同比增长 3.4%;提取额 2631.25 亿元,占当年缴存额的 80.7%。

尽管北京缴存职工人数同比减少 0.75% 至 939.75 万人,但资金池却越滚越大——缴存余额达到 8222.10 亿元,同比增长 8.3%,缴存总额达到 29870.83 亿元,同比增长 12.3%。

从缴存结构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占 13.7%,国有企业职工占 14.5%,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占 0.4%,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占 6.4%,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职工占 25.7%。

新开户职工中," 其他 " 类别占比最高达 48.3%,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 8.6%,国有企业占 12.7%,城镇集体企业占 0.2%,外商投资企业占 4.5%,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 24.9%,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 0.7%。

提取数据则凸显 " 居住优先 " 导向。超八成的提取资金流向住房消费,其中 50.5% 用于购房、建房及翻修,22.3% 用于偿还房贷,租赁住房提取占比 11.4%。

高比例的购房类提取与北京高房价现实紧密相关——首套房贷款占比达 85.6%,90 平方米以下刚需户型占贷款笔数的 56.1%,反映公积金仍是普通家庭实现在北京有房住的核心工具。

此外,北京职工的改善型住房需求也有所增加。2024 年,职工贷款发放笔数中,90-144(含)平方米贷款需求同比增长了 12.2%,144 平米以上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同比增长了 23.8%,能够看出更多的购房者通过公积金贷款缓解了经济压力,实现住上好房子的目标。

上海人均月缴存 2321 元

2024 年,上海住房公积金数据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变化。

从缴存情况来看,全年缴存额实现稳步增长,达到 2594.47 亿元,同比增长 4.91%;缴存总额达到 22012.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36%。

根据缴存额和缴存人数可以计算出,上海的人均年缴存额为 27859.78 元,人均月缴存 2321.64 元,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二。

宋红卫表示,上海公积金人均年缴存额高,说明薪资水平高;缴存余额和累计总额高,说明大部分人尽管在缴存公积金,但是已经没有公积金使用的空间,这与限购政策有直接关系。在他看来,这会对购买力的释放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大量资金趴在账面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缴存规模增长的背后,是新开户单位和职工数量变化显著。2024 年上海新开户单位达 7.11 万家,净增 3.04 万家;新开户职工有 61.36 万人。然而,整体实缴职工人数微降 1.38%,至 931.26 万人。

宋红卫分析认为,外来人口流出是主因。对比近两年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能发现,2024 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 23.79 万人。

从缴存结构上看,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占比 56.67%,在各类企业中居首。新开户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比更高达 66.24%,彰显出上海市场化就业主体的蓬勃活力,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占比 13.64%,也在缴存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源: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提取方面,规模同样持续增长。2024 年,403.75 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达 1693.90 亿元,同比增长 3.00%。

图源: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提取用途结构显示,偿还房贷本息占比最大,为 62.46%,直接用于买房、盖房的占 4.97%,而租房提取占 12.2%。这一结构表明,公积金在帮助职工缓解房贷压力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住房租赁市场。

广州提取率高达 86.3%

2024 年,广州住房公积金呈现 " 高缴存、高提取 " 的特征。

全年缴存额 1312.54 亿元,同比增长 4.88%,累计缴存总额突破 1.25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1.72%。同时,广州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爱取钱的,2024 年的提取额达 1132.68 亿元,同比增长 10.55%,提取率攀升至 86.3%,比上年增加 4.43 个百分点。

在缴存人数方面,尽管实缴职工人数微降 0.24% 至 533.62 万人,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在新开户职工中,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达 4.47%,这一数据表明政策的普惠性正逐步扩大。

从缴存结构来看,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占比 61.7%,成为绝对主力。此外,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 15.94%,国有企业占 7.99%,外商投资企业占 9.51%,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 2.55%。能够算出,非公有制单位成缴存主力,合计贡献超 7 成缴存额。

从提取数据来看,2024 年广州公积金提取金额、提取率均创新高,共有 269.52 万名职工共提取了 1132.68 亿元,提取额占当年缴存额的 86.30%,比上年增加 4.43 个百分点。

在提取用途上,住房消费提取占比超八成,其中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 64.3%,租赁住房占 15.07%,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 6.47%,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占 0.04%。

图源: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从提取职工的收入状况分析,中低收入群体占提取人数的 96.77%,充分体现出公积金对刚需群体的托底保障作用。

在贷款职工方面,30-40 岁群体是广州的购房主力,占比高达 51.33%;购买首套住房申请贷款占 85.72%,购买二套及以上申请贷款占 14.28%。

图源: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据了解,广州 2024 年先后两次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2024 年,广州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新增对新建绿色建筑和新建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多孩家庭的支持力度,将其购买首套、二套住房的上浮比例提高至 40%,最高可贷 224 万元。

此外,广州降低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至 20%,下调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缩短申请贷款连续缴存时间要求,降低购房门槛。这些举措进一步发挥了住房公积金助力群众住有所居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圳缴存与提取规模双双提升

2024 年,深圳住房公积金领域成绩亮眼,缴存与提取规模双双迎来大幅提升。

其中,缴存规模持续扩大,全年缴存额达到 1227.15 亿元。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灵活就业群体缴存人数在不断增加。

2024 年深圳持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有效支持新经济、新业态等灵活就业群体解决住房问题。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深圳共有 9 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为缴存规模增长注入活力。

提取方面同样表现突出。

去年,深圳共有 428.22 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达到 1036.00 亿元,不仅较上一年大幅增长了 25.20%,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取率也攀升至 84.42%,比上一年增加了 12.40 个百分点。

从提取金额用途来看,住房类消费提取占比达 87.03%,彰显了公积金在住房消费领域的关键作用。其中,租赁住房提取占比高达 49.68%,在一线城市中拔得头筹。

2024 年 10 月,深圳公积金中心将租房提取阶段性政策续期一年,继续支持本市无房职工按月应缴存额的 100% 提取住房公积金,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职工可选择按实际月租金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力缓解了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难题。

数据显示,2024 年,深圳共支持职工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514.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94%。

作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公积金改革的破题之道具有标杆意义。当其他城市还在探索灵活就业群体参保路径时,深圳已形成可复制的 " 缴存自由化、使用场景化、服务数字化 " 完整解决方案。这种制度创新背后,或许正是超大城市留住年轻人的新密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