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到底在租些什么离谱玩意?

俗话说,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而这个世界上,比流水更懂得找到生活出路的,是 Z 时代年轻人。
消费主义陷阱,他们在井边观望。
所谓购买即拥有,他们尊重祝福。
至于老一辈人挂在嘴边的 " 不是自己的心里不踏实 ",他们更是晃晃手机,搪塞一条经典段子:
" 网上说,这年头爱情和孩子都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没多少必要。"
你可以永远相信年轻人整活的能力,但你更应该相信他们对 " 性价比 " 有着动物般的直觉。
什么东西贵?单买贵。 什么东西香?拼着租最香。
不囤大件,不盲从奢侈,人生是旷野,生命是旅途,生不来带不走的,重要的是体验。
经济学称之为 " 使用权优先 "(Right to Use > Right to Own)。
社会学家三浦展也说过,第五消费时代,人们不再追求占有,而是精神满足、生活美学的丰富。
有人说,这是精打细算的聪明;也有人吐槽,这无非是又一场精神上的 " 面子工程 "。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社会潮流。
说白了,Z 时代的消费法则已从 " 我要确定 " 变成了 " 不确定如何呢?又能怎?"
比起拥有更重要的是值当。
而租,可能不止是一种省钱策略,更是一些年轻人关于新型生活的主权宣言。
都说老年人最懂得薅羊毛,但作为生活精算师,年轻人也真不差。
相比上一辈扣扣搜搜将节流进行到底,他们的生活法则只有一个:
该省省,该花花。
苦了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就体验这件事上,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最新的装备,但几乎人人都能租来一场场精致生活。
我们很难总结出年轻人在租些什么,又是为什么租。
毕竟哪怕都是看演唱会,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有网友说每次去看王姐演唱会都会自我 pua,怕没有霸总实力给王姐丢人了。
虽然王姐肯定不嫌弃贫穷的粉丝,但粉丝还是要给王姐排面。
没有前排视角超清单反,但租来的手机作为作弊神器,照样能还原王姐美貌。
而有人租 vivo,就有人租三星 s23u,还有人觉得手机虽便携,但相机的变焦更适合山顶贫民窟。
至于更多年轻人——
成年人当然是选择什么都要!
爱新鲜的他们本来就是挂着演唱会也不是天天看,没必要专门买一套设备的心理。
没想到自打租了后,这种心理更强烈了,租什么型号的设备根本不重要。
今天租 vivo 看王姐演唱会,明天租三星看俄罗斯娜娜演唱会,后天租单反跑到新加坡感受 gaga 经济上行的美。
一套设备的钱,够看好几场演唱会,你就说划不划算吧。
有人租相机,是为了记录别人,有人租相机,是为了记录自己。
就进藏这事来说,出去玩最重要的就是出去,其次就是出片。
普通手机几乎无法还原藏区的美,那就干脆租一台富士 X-M5,靠设备让这趟旅途封神。
而在相机租赁市场上,如今最火的便是大疆 pocket3,满足了 05 后没有用过美图手机的遗憾。
有人说,自从租了台 pocket3 去青甘大环线,就拍的发狠了,忘情了,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要不是网友安利,我都不知道 labubu 还能租。
前段时间被炒到上千一个的 labubu,买,买不起,抢,抢不到,还成天馋。
结果发现这玩意也能租,普通的搪胶挂件 3 元一天,大点的 11 元一天,就是联名款也不到 20 块钱。
不少网友知道后就捶胸顿足," 这让之前每天准时蹲守直播间,点小程序点到筋膜炎的我情何以堪?"
事实证明,21 世纪最值钱的是信息,最聪明的是懂得利用信息的人。
谁说高考数学没上 120 就不算聪明," 不让黄牛多赚一分钱的我,就是最机智的!"
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旅游特种兵,也不是每个人都爱出门。
对于淡人来讲,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在家里蹲。
在家点个外卖,窝在出租房里打一天游戏,就是下班最舒服的打开方式。
没有 ps5 也不要紧,几千块钱的东西,买来就贬值,再加上游戏卡的消费,就俩字:
不值。
99 元租 15 天,刚好卡在年轻人既能把想玩的游戏打通关,又担心花钱沦为客厅装置艺术的生命线。
白天在工位上怼天怼地 " 整顿职场 ",晚上可能在芝麻租赁上租赁《高手接话》《高情商就是说话让人舒服》偷偷进修。
白天在工位上被领导一句话怼到无力还嘴,晚上回到出租屋,年轻人打开芝麻租赁下单的,不是游戏机,而是一本《高手接话:好好说话,会说话是优势,会接话才是本事》。
对他们来说,租书是一种低成本的情绪修复:电子书看得眼花,买实体书又占空间、价格高,租一本回家,几块钱一晚,像是给焦头烂额的白天打一针心理强心剂。
有人调侃:" 白天被职场碾压,晚上靠成功学回血,哪怕最后书页翻烂,依然没成功,至少这一晚,感觉自己又能撑下去了。"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你无法想象你都能在网上租到什么,就像你无法想象西方究竟有多少种性别。
将 " 性价比 " 刻烟吸肺的年轻人,甚至会在网上租吸奶器。
一台医用级别的吸奶器要一万多,但租来的只要 500 一个月。
" 租半年既能省钱,还不用做长期奶牛。"
果然,这账得从物质和情绪上一块算。
而当苏州还没开打,恐龙就已经提前对线时,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对租赁的想象还是落得太远。
在芝麻租赁为苏超应援的活动页面上,恐龙拉拉队赫然在列。
霸王龙 29 一天,异特龙 19 一天,三角龙 19 一天,每个都写着 " 已租完 "。
苏超强者,恐怖如斯。网友锐评:" 好家伙,恐龙都能租,我还有什么不能租的?"
在这些反差的清单里,芝麻租赁不仅是平台,更是 " 共享癫狂 " 的入口。
年轻人不是买不起,而是更愿意用几块钱体验最热的潮流、最奇怪的情绪价值。
到底是聪明,还是虚荣?答案可能各有立场,但这些画面已经足够让人瞠目。
可能对于 Z 世代来说,买断生活的代价太高:房子、车子、婚姻都意味着不太轻盈的价值符号。
他们选择的,是在足够多的 " 试用版人生 " 里,找一个对的,而不是贵的。
安 · 兰德在《阿特拉斯耸耸肩》里写: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为其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很显然,现在的年轻人就在这样浪漫地践行书里的话。
对于他们来讲,生活,是自己的。
而自己,永远是充满可能的。
他们可以上周穿汉服在鼓浪屿喝酒,这周在西塘跳《大展宏图》。
下周租露营装备在林子里涮小火锅,下下周准备租打碟机体验 dj 的生活。
购买,可能会增加我们生活的沉没成本,但租赁,却包容了我们的每次选择。
以创业为例,都说这是一个不破财就等于挣钱的年代,但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想要试试。
是的,不为赚多少钱,但不体验一下不甘心。
有很多出去旅行的年轻人,都开始解锁 " 租着玩 " 的模式:
白天租赁装备," 轻装 " 打卡景点,夜晚摆摊就地创业,赚取旅游经费。
露营车、直播设备、灯光支架、甚至奶茶设备全都有。
没有启动资金,也能低成本打出风格副业,毕竟时代不相信眼泪,但相信你手上那根烤肠架。
而且说不准就真赚到钱了呢?
而对于真的想要靠创业赚得第一桶金的年轻人来说,租赁也成为最方便的选择。
不用因为一个画出来的饼向家里吸血,很多创业所需的设备都可以在网上用极低的成本租赁。
就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失败的体验同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还没花啥钱。
△怀疑我司电脑是租的
甚至对于更多年轻人来说,在不确定自己到底热爱什么,适合什么的时候,租赁会成为帮助自己确定的那根锚。
被困在格子间的牛马,可以平时在格子间搬砖,周末租一套桨板去湖边划船。
不确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滑雪的牛马,可能在租完滑雪装备后,在雪场确定了自己的天赋所在。
所以,不是 " 买不起 ",而是 " 体验 " 更有性价比。
不是裸辞烧钱式背水一战,而是永远给自己留有余地。
一块钱租只数位笔,我就能练习画画,十几块租个便携投影仪,我就能在家搞私人影院,七天试用最新电子设备,我才能判断我到底真的需不需要买。
租来的不只是一件设备,更是启动人生的种子。
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也算某一种意义上的 " 消费降级 "?
有人说,这是 " 抠门式升级 ",用最小成本换取最大体验;也有人说,这是精神消费的另一种奢侈:用租来的东西,证明自己依然能跟上潮流,有排面。
或许,这两种声音都有点道理。却又都不准确。
毕竟,时代不同了。
在多变的年代里,购买会加速折旧,物品会飞快地过期。正如金城武在《重庆森林》里的感叹: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拥有了它,我就可以使用它一辈子,但其实就连 " 我们 " 自己都是不确定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人总是在变的。
世界上不会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我们也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某一个状态里。
但年轻人至少能确定一点:他们愿意用一次次租赁,体验尽可能多的生活。
而像芝麻租赁这样的平台,恰好成了他们所有的这些体验的入口——让更多人,用更低的门槛,去换一份生活的可能。
这是由本时代年轻人们汇聚而成的河流。是明日壮阔,就奋力托帆船;是明日难测,就放任潮流划水道。
虽然我们无法像木村拓哉一样,在电视里今天当飞行员,明天当厨子。
也无法像《重启人生》的安藤樱,用一次次重启创造最想要的生命体验 。
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想用一次生命,体验尽可能多的生活。
至于它是不是租来的?这件事又是否重要?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设计 / 视觉: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