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万低龄老年人,激活社会新活力的银色力量

在快速老龄化的浪潮中,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9000万“低龄老年人”,这一群体,通常指年龄在60至69岁之间,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心理状态较为年轻、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意愿的老年人,他们不仅是家庭中的宝贵财富,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潜力股,其健康、教育、就业及社会参与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低龄老年人的现状与挑战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7亿,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一群体虽然已步入老年行列,但多数人仍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意愿,且在健康状况上普遍优于高龄老人,当前社会对低龄老年人的认知与利用尚不充分,存在“退休即退出”的误区,导致大量低龄老年人的智力、体力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二、低龄老年人的潜在价值
1、人力资源的再利用:低龄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专业技能和稳定的心态,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老年人才再就业已成为常态,他们在教育、咨询、技术指导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我国也应积极推动老年人才市场建设,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家庭照护的生力军:随着“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普遍化,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低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家庭照护的重要补充力量,减轻中年子女负担,增强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
3、社会参与的活跃分子:低龄老年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强烈,他们渴望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代际交流与理解。
三、激活低龄老年人潜力的策略
1、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如提供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灵活工作制度等,建立老年人才市场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和低龄老年人搭建桥梁,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2、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继续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设立老年大学、在线教育平台等途径,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跟上时代步伐,增强社会竞争力。
3、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是低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低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投入,包括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定期健康检查等,确保他们能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参与社会活动。
4、社会文化的正面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公共活动等形式,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营造尊重、理解、支持低龄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良好氛围,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低龄老年人更多理解和信任,让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案例分享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银发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鼓励老年人参与旅游、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再如,“时间银行”模式的推广,让低龄老年人通过为高龄或失能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来积累“时间币”,未来自己需要时可以兑换服务,这些实践不仅激活了低龄老年人的潜力,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互助。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低龄老年人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9000万低龄老年人”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将不再是家庭的负担或社会的边缘群体,而是充满活力、智慧与创造力的宝贵资源,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老龄化社会,让每一位低龄老年人都能够在晚年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