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夺港口背后的美式霸权逻辑 贸易武器化图谋显现

李嘉诚家族控制的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将其全球43个港口转让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长和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陆法兰表示,此次交易是“纯商业性质”。然而,这起看似普通的商业并购案背后,却隐藏着美国争霸思维和“贸易武器化”的图谋。
原本属于长和的43个港口大多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航运咽喉地带。例如,扼守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掌控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多次将巴拿马运河与中国相关联,声称“运河被中国影响和控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威胁以动武为代价收回运河主权,以确保美国能“不受限制地”进入巴拿马运河。这些言论表明,美国从未将巴拿马视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是将其当作美国的“后院”,认为其必须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巴拿马领土上的活动也必须“不受限制”,否则就是“损害美国利益”,甚至不惜以出兵相威胁。这种行为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野蛮霸道。
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拿马退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对长和集团的港口特许经营权发起“违宪”调查。然而,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长和集团就通过国际招标合法取得了这两个港口的特许经营权。该公司向巴拿马政府上交了大量的税费,成为巴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2025年初发布的公告显示,仅2022年至2024年间,长和集团向巴政府上交各类税费达5900万美元;从获得特许经营权之后算起,累计上交的税费高达6.58亿美元。此外,长和集团还投入近17亿美元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和更新设备,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白纸黑字签下的合同和近30年的互利合作,在美国的威吓下竟成了“违宪”嫌疑。
此次港口交易的操刀者美国贝莱德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管理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收购完成后,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归贝莱德集团掌控。结合此前美国政府的表态,有理由担心这些港口资产可能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业务的工具。2月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中国船舶及相关产品加征高额“服务费”。根据这项提案,只要是中国海运运营商,无论其拥有的船只是否在中国制造,每艘船舶进入美国港口都要缴纳最高100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或是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每艘船舶上每吨货物收取1000美元的费用。此外,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单次最高收取150万美元的所谓“服务费”。如果此提案获得通过,全美港口便可实现“逢中必罚”,这将对全球航运事业带来极大冲击。
若美国在贝莱德等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境外港口如法炮制,构建全球海运网络上的“收费站体系”,不仅中国的出口将受波及,全球航运业和海运供应链也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巨震”。此类形同抢劫的提案一旦落地成法,任何“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国家都将面临贸易制裁。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教训,20世纪3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别国滥施关税大棒,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出口暴跌61%,工厂倒闭、农民破产、失业率飙升,最终加剧了美国经济大萧条。
跨国贸易自有其规律,简单的“吃亏”“占便宜”无法定义贸易往来中的利益交换。美国故意无视中美以及其他双边贸易关系的互利共赢本质,一味追求“独赢”,最终将反噬其身。而其在国际关系中屡屡践踏“规则和秩序”,妄图重温帝国主义时期的霸权旧梦,更会遭到全世界的反抗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