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长期、普适、有效的A股市场观

访客 2025-03-15 13:16:13 12906
长期、普适、有效的A股市场观摘要: 借 @有知有行最新发布的《中国大类资产投资 2024 年报》里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些 A 股生存的朴素市场观。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2024 年的整体各类资产的整体表现:可以看出大...

长期、普适、有效的A股市场观

借 @有知有行最新发布的《中国大类资产投资 2024 年报》里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些 A 股生存的朴素市场观。

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2024 年的整体各类资产的整体表现:

可以看出大盘股、长期国债、长期信用债、黄金的收益明显高于多年均值;而小盘股、短债和通胀也低于历史均值。

2. 下图展示了在 A 股投资,不同持有长度的回报全景图。

说下这张图怎么看:

横行竖列,起始年份为列,结束年份为行。

两者交汇处就是这个持有时间段内的年化收益率。

这张图提醒我们:入场年份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你在 A 股的投资体验,甚至是未来多年对 A 股的整体印象——是缅 A 还是家庭财富储存器,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3. 入场时机的选择,难就难在 " 体感风险 " 和 " 实际风险 " 经常背离。

什么意思呢?

市场好的时候,实际风险较大,体感风险较小,人们更愿意进来,但结果往往不好。

举个例子:

去年 9.30、10.8、10.9 券商加班开户,股民集体往里冲,结果是这 3 天就埋了 8 万亿资金,冲进来的基本全亏了。

而市场不好的时候,实际风险不大,潜在收益率较高,但体感风险巨大,人们不愿意进来,甚至公开透露一点乐观,都会被群嘲。

4. 再就是,在年尾时,如果你马后炮地意识到自己刚经历完 2008、2011、2018、2022 年这种熊市,请努力补仓!

进一步地,如果你马后炮地意识到自己刚经历了上述熊市,但自己根本没参与,完美躲过了,请努力乐观!

因为数据显示:在 2009、2012、2019、2023 年这种大跌的次年,入场并持有一年,普遍都能收获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

哪怕遇到 2023 年这种连跌年份,也就输时间、输心情,但输不了多少钱。

5. 这张图还告诉我们,在 A 股持有时间越长,投资结果会越向长期年化靠拢。

问题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越长是多长?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在股市,你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般有耐心。

对很多人来说,3 年足以摧毁任何信仰。

我也不劝大家长期持有,尤其是那些把它作为战略懒惰理由的人。

6. 但我强烈建议大家做一个心理账户:比如长钱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等等。

钱放进去了,就奔着长期去——多元、配置、长期、靠近规律。

7. 当然,也不要羞于给自己建立专门的投机心理账户,设置一个单笔投资的风险常数。

想赌啥,想参与任何泡沫,也别假装理性论证了,干就完了。

哪怕真清零了,总净值也就 -2%,没有心理负担,反倒更容易拿得住,去博高赔率。

8. 下图告诉我们:

在市场里呆的时间足够长,收益率会从随机性向长期回报率收敛。

从 1 年→ 5 年→ 10 年,随机性逐渐消失,规律逐渐主导。

9. 低风偏,喜欢买理财、固收类的各位,你们未来的年化回报,大概率落在下面两张图提供的区间里,即:2%~5%+的水平。

超过这个区间,还承诺你低波动、无风险的,可以一律按骗子处理。

10. 下图几乎是在明牌提醒我们:

2024 年底,不同期限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处于历史最低位。

到期收益率与债券价格负相关,目前国债价格已经被怼得相当高了,再买,需要降低对国债的收益预期。

11. 下图展示了分红的力量,过去多年下来,每年不到 2% 的收益。

但随着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九条引导重视分红,我个人认为未来分红的收益会提高,就像 2024 年这样。

其实我觉得这种收益拆解还差点意思,期待有知有行明年能提供估值、EPS、分红三个维度的收益占比,到时候能得出更多有趣的结论。

比如:在 A 股生存,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比如,为什么基本面流派为何总是经常性失灵。

12. 下图想告诉大家:

通胀对财富的侵蚀,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

在不发生恶性通胀的情况下,没人会因为通胀而破产,但是会因为渴望跑赢通胀而亏大钱。

注意!需要强调的是,资产价格上涨 ≠ 通胀!

13. 股市逐年回报的区间分布图:

注意,如何看待 2006~2009 年这几个异常值?

以前我会倾向于认为,异常值剔除就好。

但最近我在准备一期塔勒布的播客,所以我在想:塔勒布会如何看待这几个异常值?

我猜,塔师会说:极端斯坦 + 肥尾世界里,异常值不应被忽视,它们虽然概率低,可一旦以黑天鹅的形式降临,冲击将是绝大的,非线性的。

我们不应预期类似这几个异常值的年份不会再发生,哪怕 A 股越来越成熟。

14. 哈哈,波动率,A 股股民一生的痛。

波动率不光放大且极其考验人性,波动率还会向每位投资者收取 " 波动税 "。

而且波动率越高,波动税也就越重。

因为下跌与上涨具有非对称性,比如 30% 的下跌需要 42% 的上涨才能完成修复,50% 的下跌需要 100% 的上涨来修复。

15. 下图从左到右,可以理解为一个资本市场的完整链条:

光谱的最左侧,是最稳的国债,典型如求稳的中国大妈。

光谱的最右侧,是波动最大的下盘古,典型如求爽的中国大爷。

未来的情况是:

房子是用来住的,光谱左侧的收益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投资者或情愿或不情愿地被迫往右侧移动,接受波动。

然后在这个光谱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环节。

A 囤红利吃股息,B 看重自由现金流和基本面,C 追成长股厚雪长坡,D 在 20cm 波动大长腿中尽情欢愉 ...

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场子。

但是,资金体量越大,年龄越大,一定越靠近光谱左侧。

几万块纯玩,靠近光谱右侧也是理性选择。不评判。

16. 之前说过,我们对黄金有偏见,其实人家长期收益相当可以,且与其它大类资产相关性为负。

只是,这波行情结束,请大家降低对黄金的收益预期。

参考 2011 年高点站岗黄金的大妈:用 10 年时间回本,5 年时间翻倍,长期年化 4% 左右。

17. 喜欢买个股的朋友,重点看看下面两张图。

我来解释下怎么看:

横轴是你的持股数量,纵轴是重点,90% 百分位这条线意味着——你的持股回报率有 90% 的概率落在本线以下的区间,10% 的概率落在本线以上的区间。

波动率同理:

它告诉我们:个股相比指数,多了一个 " 随机性 " 风险。

而足够分散可以在不怎么影响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随机性风险。

但是!你也得考虑到自己的跟踪能力。

我曾问过一个全职在家炒股、收益率可观的价投派三清老哥:

你一个人覆盖公司的数量上限是多少?答:8~10 家。

你们感受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