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访客 2025-08-27 13:09:48 86578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摘要: 沧桑巨变,继往开来如果要选一座城市,代表最近几十年中国金融改革闯关,深圳是绕不开的一座。1978 年,当时的深圳还叫宝安县,金融基础极其薄弱。至 1979 年,整个宝安县的存款余额...

沧桑巨变,继往开来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如果要选一座城市,代表最近几十年中国金融改革闯关,深圳是绕不开的一座。

1978 年,当时的深圳还叫宝安县,金融基础极其薄弱。

至 1979 年,整个宝安县的存款余额仅为 1.01 亿元,贷款余额仅 0.75 亿元,金融机构数量寥寥无几,是名副其实的 " 金融荒漠 "。

1980 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画了一个圈,选定了深圳作为 " 试验田 ",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幕,从此深圳就像插上翅膀的大鹏,展翅高飞。

它从一个 1979 年 GDP 仅 1.96 亿元的边陲农业县,崛起为 2024 年 GDP 超过 36800 亿,金融业增加值超 4700 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这是一部从零起步、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史诗,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史,即使放在世界金融历史上,也绝对称得上奇迹。

初创与探索:改革开放的 " 试验田 "(1979-1990)

这一时期,深圳以 " 杀出一条血路 " 的勇气,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 " 第一 "。

比如,引进机构,打破垄断。

1982 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

又如,全国性银行诞生。

1987 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成立。同年,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在深交所上市,1990 年末其股价从每股 1 元最高涨至每股 180 元(复权价),创造了早期的资本市场神话。

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

1988 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最初仅有 13 名员工,为日后成为综合金融巨头埋下伏笔。

最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孕育与诞生。

1983 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深宝安)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筹资 1300 万元。随后,深发展、万科、金田、原野(" 老五股 ")相继发行股票,开启了股份制改革的探索。

1987 年,深发展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筹资 793 万元,引发了罕见的抢购潮。

然而,股票发行后,自然产生了转让需求。没有交易所,就在证券公司柜台进行交易,甚至形成了火爆的场外 " 黑市 ",但这却为更大的探索和改革,建立正式的交易所奠定了市场和舆论基础。

跨越与成长:资本市场擎旗,金融中心初现(1990-2004)

1990 年 12 月 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率先上交所开始集中交易。

以此为标志,深圳金融实现量级飞跃,深圳金融历史性跨越进黄金时代。

深交所的成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极大地促进了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深圳速度 ",也不断在资本市场演绎。

至 2004 年底,深交所上市公司已达 536 家,总市值 1.1 万亿元,年成交金额 1.6 万亿元,14 年间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深成指、深综指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 " 晴雨表 " 之一,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万科、招商银行、平安、中兴通讯等通过深交所上市融资,成长为行业巨头。

依托高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深圳成为中国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

1999 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深创投)成立,到 2004 年累计投资项目超过 100 个,投资金额超 20 亿元。

本土创投机构如深创投等迅猛发展,为无数科技创业企业提供了 " 第一桶金 ",奠定了 " 中国硅谷 " 的金融基础。

调整与转型:中小板、创业板与金融创新(2004-2019)

进入新世纪,面对上海金融中心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瓶颈,深圳金融进入了以差异化、专业化、创新化为特征的转型期。

深交所对于自身定位进行了调整。

2004 年,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专属的融资平台,这是深交所在暂停新股发行后重新定位的第一步。

至 2009 年创业板推出前,中小板上市公司已达 327 家,累计融资 3000 多亿元。

2009 年,创业板正式启动。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聚焦于 " 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 ",真正打通了 " 科技创新 + 风险投资 + 资本市场 " 的闭环,引发了全民创业热潮,创业板成为深圳金融最鲜明的标签。

至 2019 年,创业板公司数量已从首批 28 家增长至近 800 家,总市值超 6 万亿元。(到 2024 年,这个数据变成 1365 家、12.45 万亿)。

2010 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

国家赋予前海 " 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 和 "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 " 的战略定位。前海成为金融创新的 " 政策特区 ",在跨境人民币贷款、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先行先试。

截至 2019 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金融企业 5.2 万家,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金额超 400 亿元。

还有科技金融(FinTech)的崛起。

2014 年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获批开业,至 2019 年末,其有效客户数突破 1 亿,管理贷款余额超 4400 亿元。

升华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9 年至今)

在新国家战略下,深圳金融迈向更高能级,资本市场改革 " 试验田 " 的功能也在不断深化。

创业板注册制,自 2020 年改革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超 400 家,IPO 融资总额超过 5000 亿元,其中超 90% 的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又如深市主板活力焕新,自 2021 年两板合并至 2025 年 7 月,深市主板新增上市公司超过 160 家,IPO 融资额超 3000 亿元。

截至 2025 年 7 月末,深市主板公司总数接近 1600 家,总市值接近 40 万亿元。

还有" 跨境金融 " 与 " 人民币国际化 " 前沿阵地。

2024 年 2 月 26 日,《粤港澳大湾区 " 跨境理财通 " 业务试点实施细则》("2.0 版本 ")正式实施,大幅降低了投资者准入门槛、提高了投资额度。

仅仅到 2024 年 4 月末,深圳地区就已经有 67 家银行参与试点,账户开立数超 4.5 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 35 亿元,占大湾区总量的比例持续领先。

深圳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深入。

2024 年初,全市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已超 300 万家,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超 6000 万个,交易金额突破 6000 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2025 年,深圳继续深化在预付式经营、住房公积金、税收、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落地多个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场景。

成就和实力: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经过 40 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金融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出非凡的实力。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银行业方面,20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35778.02 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94830.33 亿元;银行业资产总额 13.57 万亿元。

证券业方面,2024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2852 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 33.04 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交易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 数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

深圳辖区共有 A 股上市公司 422 家,总市值 8.79 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深圳辖区在境外各大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数超过 160 家,总市值超过 10 万亿港元。

保险业方面,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1958.21 亿元,深圳保险法人总资产 7.3 万亿元。

2024 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4710.5 亿元,增长 4.2%,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约 12.8%。

深圳的金融实力稳居中国城市前三,与北京、上海共同构成中国金融中心的 " 第一梯队 ",并在 2025 年英国智库 Z/YEN 集团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排名第 9 位,保持着领先地位和强劲的上升势头。

深圳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密度在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行业巨头更是成功跻身世界 500 强。

除了 " 银证保 ",深圳在风投创投、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同样实力强劲。

在全国创投排行榜前 20 名中,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深圳本土机构纷纷上榜。

在财富管理领域,截至 2022 年底,深圳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就超过 26.6 万亿元,占全国约 1/5。2024 年,全市财富管理总规模进一步增长至 29 万亿元。

在金融科技领域,深圳的专利申请量全球前 5 大机构中,有 2 家来自深圳。其中,平安连续 2 年在全球居首,腾讯位列全球前五。‘’

在最新的第 37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7)中,深圳金融科技专项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伦敦,且与榜首得分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金融赋能科技方面,深圳依托深交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成技术服务交易 23 单,交易金额达 11.54 亿元;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累计发行规模超 230 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45 年:沧桑巨变,继往开来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5 周年的大日子。

回望过去,感慨万千。

从 1.01 亿存款到近 14 万亿银行业资产,从 0 家上市公司到超 550 家上市公司,从 " 金融荒漠 " 到 " 金融科技全球领军城市 ",深圳用 45 年的时间,以一系列震撼的数据,书写了中国金融改革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45 载沧桑巨变,如今的深圳,已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风险投资重镇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高地。

谈到深圳金融的改革和成就,有人说是因为 " 敢为天下先 " 的深圳式创新精神,有人说是因为深圳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也有人说是因为尊重经济规律、以人为本和高度的市场化体制机制,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深圳成功的因素,也是深圳这座城市最为珍贵的核心价值观。

适逢百年大变局,有机遇,更有挑战。

过去的深圳,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未来的深圳,定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于过去的成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深圳金融业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其发展之路将更加光明与广阔。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