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普通体检,到底有没有价值?

访客 2025-08-27 17:03:39 8165
普通体检,到底有没有价值?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 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AI 生成一最近体检机构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很多读者都留言问:既然效果这么差,普通体检还有没有价值?大家也不用这么悲...

普通体检,到底有没有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 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AI 生成

最近体检机构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很多读者都留言问:既然效果这么差,普通体检还有没有价值?

大家也不用这么悲观。答案很简单:有价值。只不过,大家不能指望它 " 包查百病 "。

单位体检套餐最大价值在于筛查一些常见病的 " 早期信号 ",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脂肪肝等。这些通过常规的血液检查或者 B 超都能发现,如果发现指标异常,就能提示你要改变生活方式或进一步检查。我自己爱吃甜食,就是前两年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才开始格外注意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下面这些就是大众体检套餐中常见的有用项目:

但大家也要清楚:常规体检 ≠ 全面疾病筛查。尤其在癌症筛查上面,常规套餐效果并不好,往往有用的没有覆盖,没用的加了一堆。

比如,体检套餐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 AFP、CEA、CA125),因为假阴性和假阳性都太多,因此并不适合普通 " 无症状人群 " 的筛查和体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代表有肿瘤,因为某些良性疾病,甚至吃了特殊食物也可能升高,同时,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代表没肿瘤,因为很多早期癌症并不升高。

肿瘤标志物临床主要是用于已经诊断了的癌症患者疗效监控和复查判断。

另一个筛查癌症效果不好的是胸片,也就是胸部 X 光。有人说它可以筛查肺癌,但其实并不推荐。原因是和低剂量 CT 比起来,X 光的灵敏度远远不够,对于早期肿瘤不敏感,尤其对于一些位置刁钻的早期肿瘤,很容易漏掉。

真的想要筛查癌症,指南推荐的是有具体项目的:

对于肺癌,首选低剂量胸部 CT。对肺癌高危人群,效果远优于胸片 X 光。

对于肠癌,首选肠镜,能有效查出早癌或癌前病变。推荐 45 岁开始,如果有家族史,还可以更早。

对于胃癌,首选胃镜,如果怕难受,就和肠镜一起,选择麻醉无痛一起做。

对于乳腺癌,首选乳腺钼靶 + 彩超。欧美基本只用钼靶,但中国致密性乳腺女性多,加上彩超效果更好。

对于宫颈癌,首选 HPV 病毒检测和 TCT 宫颈细胞学筛查。即使打了疫苗,也推荐定期做一次检查。

这些项目很多不包含在体检套餐里,如果有家族史或明确个体风险(长期吸烟、饮食不健康等),那还是推荐自己单独去加点钱,或者单独约上。我每年都参加单位体检福利,但去年也是自己额外买了胃肠镜检查。(菠萝:有点翻车的 40 岁无痛胃肠镜之旅)

很遗憾的是,还有很多常见癌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证明有效的筛查方法,包括脑瘤、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等。不是没有人努力,但找到这些肿瘤的早期形态,目前还非常困难。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对体检有正确认知和期待。

它是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但不是万能保险。积极的一面,是它能提供身体基本健康状况的画像,可以发现部分器官问题,尤其是血液和代谢问题,提醒我们改变生活方式。但它的局限也很明显,对很多重大疾病,包括癌症的筛查并不系统,甚至无能为力。一些套餐项目基本是浪费钱,而且结果还有误导风险,带来过度医疗或者错误的安全感。

我的建议,是把单位体检当作身体年检的 " 基础入门包 ",然后根据自己家族史、身体状况或症状疑虑,主动补充一些 " 精准体检包 ",这样效果才会最好。

祝大家都健康咯 ~ 致敬生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