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在游戏公司,“嫡系”意味着什么?

访客 2025-08-18 12:26:58 44041
在游戏公司,“嫡系”意味着什么?摘要: 文 | 游戏茶馆对于 " 嫡系 ",人们普遍有着某种复杂情绪。在游戏公司,时常会有这样的抱怨:老板对人不对事、资源分配不公、小团体抱团破坏协作氛围 一位前大厂员工曾向我吐槽公司的...

文 | 游戏茶馆

在游戏公司,“嫡系”意味着什么?

对于 " 嫡系 ",人们普遍有着某种复杂情绪。

在游戏公司,时常会有这样的抱怨:老板对人不对事、资源分配不公、小团体抱团破坏协作氛围 一位前大厂员工曾向我吐槽公司的 " 挡原 " ——可能是上辈子替老板挡过原子弹,就算做砸了也总能得到重来的机会。

对于不是嫡系的大多数人而言,项目成功时,分到更多蛋糕的嫡系难免令人眼馋;而项目失利时,把问题归咎于少数处在 " 关键位子 " 上的人,解气,且大概率不会出错。

但类似的抱怨背后难免有几分 " 酸葡萄 " 心理。毕竟老板也不傻,不会没来由的信任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游戏是个没有成功定式的内容行业,前置的高成本和对规模化团队协作的需求,意味着重要的决定需要由少数人做出并推动执行,而在什么位置、得到多少资源、做什么事,又与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密切相关。

" 离 BUG 太近,离资源太远。" 一位策划朋友曾这般自嘲此前郁郁不得志的原因。如果可能的话,谁又不想做嫡系呢?

或许在调侃之余," 嫡系 " 还是一个值得严肃讨论的话题。本期 " 游茶圆桌 ",我们与从业者们聊了聊:在游戏公司," 嫡系 " 意味着什么?

一位观察者的嫡系论 组织学基础从组织学角度来说,人类社交网络是分层的,根据 " 邓巴数字 " 以及个人经历来看,各层级规模大致为 5 人— 15 人— 50 人— 150 人。 嫡系的来源:正如一位朋友说过:" 哎,都说了,人类的组织学没有什么进步 "。人类协作就是这么可悲。只要 leader 与手底下来往,那么一定会形成以 leader 为核心的小团体。比如在 15 人小组内出现 leader 的 3 人小团体,那么另外 2 个大概就能成为嫡系。 嫡系的作用:长期来看,管理本质是选择人、任用人与激励人;短期来看,管理容易堕落为利益变现。非正式的小团体往往更加服务于管理层的直接利益,允许 leader 获得制度之外的冗余度。 如何成为嫡系:嫡系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不必过分执着。不过倘若肯奉献情绪价值,游走抽烟角、棋牌室与洗脚城,可以提高当嫡成功率。 嫡系的危害:项目与制度的摩擦往往会集中体现在嫡系的职场行动上。特别地,如果这位嫡系一无是处,矛盾会被指数放大,然后成为八卦在行业中流传。 当嫡系的可能感受:明悟工作本质就是 " 赤石 ",对资本运作和股权更加敏感,对决策链条更加了解,对资源的感受更加深刻,如何把情绪当成问题解决掉,等。 怎么看待嫡系:不必特别看待,一个人的职场行动本质由他对业务、工作、项目和行业的认知决定,他们可能把技能点在工作上了。对我自己来说,做游戏,还是要聚焦于做事情,解决问题与创造价值三个维度,积攒能击穿市场、战胜周期的力量。积攒不到就只能《最终话:我决定要退出这个行业 .jpg》了。 闸北搬砖工 鸽鸽

" 嫡系 " 大致来说就是 " 有机会 / 资源你先上,出事情为师抗,但真出大事了不要把为师供出来。"

从具体的工作上来说," 嫡系 " 的产生依然是效率原则在生效,对于任何中层管理来说,在个人精力没有可能覆盖当前职能范围的时候,找到可靠的人,把权力和资源向他倾斜,不论对维持还是扩张业务来说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人类的总体政治体系在 " 组织 " 产生以来,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太大的变化," 嫡系 " 是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权力从上至下传递的过程中,活总要有人干的。

以上是看起来比较干净的部分,下面就是比较肮脏的部分了。

虽然嫡系的存在本身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但成为嫡系的路径就五花八门千疮百孔了。

因为权力不总是掌握在理性正直的人手中,于是作为权力分配的一环,成为 " 嫡系 " 就是一个投其所好的过程。

另外,权力运行对部分事务的结果期望也不总是正常的,甚至不一定是合法的,比如当老板要洗钱的时候,谁能帮他洗钱谁就是嫡系。

这些也许肮脏的过程不被正直的人所容纳,于是 " 嫡系 " 也似乎变成了贬义词。

我们常常锐评某嫡系 " 是不是救过老板的命 ",其实质往往是这个人的 " 工具属性 " 不可替代,当然这个工具属性可以是 " 承载组织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这样的人我们往往给他有个超越 " 嫡系 " 的称呼,称其为 " 太子 "。

所以你看,大部分时候人们只是无法成为权力才希望被分配权力。

游戏行业打工超人 春熙路男仝 king

我觉得当嫡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优解,想认真做事儿的人,不做嫡系就不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也得不到应得的回报;想混想升职的人,做嫡系肯定升的更快,混的更爽。

任何一个不想拜山头的员工,最后都会得到职场上的毒打,除非你确认你就是这个行业 top 中的 top,天才中的天才,那你不用成为别人的嫡系,总有一天别人会上赶着舔你成为你的嫡系。

我不是嫡系 真新镇 Dr.DAMN

嫡系的本质其实有点像 " 降低信任成本 "。因为市场因素,游戏开发其实挺多不确定性的,有时候,去用经过验证的人,效率会高不少。

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是偏袒或者说别的什么,其实也不尽然。本身来讲,能成为嫡系,应该是先做出了成绩,然后上层知道你成绩不错,才会多用你,是这么个逻辑。

嫡系的关键,不是效忠个人,而是让自己成为能解决问题的人。

我觉得,健康的嫡系文化应该像任天堂那样,比如山内溥传位给编外的岩田聪,还把自己女婿给免了,只是因为当时能救任天堂的就是岩田聪。

嫡系,尤其是游戏公司的嫡系,应该是将人际关系机制转化为能力识别机制,让能解决问题的人自然聚集,而非让亲近的人去制造问题。

行业摆渡人 徐汇菊草叶

嫡系文化或者措辞,本身是经济下行、行业增长放缓、文化内卷的小切片之一。不过这一新形态的产生,也和国人的习性与民族文化有着很多关联。

有嫡系就有庶出,有正统就有旁支,有先后序列、有尊卑之别,其背后无非是权力依附、竞争排序、以及所谓大厂管理御人的路数而已。

在行业高速增长期,或者这个词汇火起来之前,我们称之为骨干、核心等等,一样的逻辑。不过与以往不同,骨干核心可以合而不同,但嫡系则伴有人身依附的意味。

总之,在笔者看来,时代下行,这类文化盛行于大厂生存学,不值得骄傲,恰恰应该可悲。

一则说明,所谓的互联网大厂管理、流动走向板结化,需要更多非标因素强化与上位管理者的关系,进而谋求排位靠前,赚更久的窝囊费。

二则说明,国内大厂业务增量放缓,文化固化(国企化),做人超过做事。

三则说明,山头林立、抱团钻营的文化盛行。很多不属于大厂的文化基因,在酝酿生长。

嫡系也不是没有好处,更适用于稳固的主体,身边同事一起工作到退休的主体。

以师徒取经团队来看,如身处字节、拼多多这里高速增长期的大厂,还是要做个黑悟空,上天入地全凭本事,最后也能成事成佛;如果身处企鹅、网易、阿里、百度、外卖军团等等传统大厂,做个八戒,五分本事五分人情,成为嫡系,也是不错选择。

游戏公司亦然,大的公司主体与个人其实关联不大,具体到个人关系最为紧密的还是身处的小团队、小模块。建议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身处有用之业务,是否有点本事,其次再考虑其他。

某晋升飞速的大厂员工

所谓嫡系的话,主要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包括个人的资源,也包括帮自己团队争取更多资源。个人主要是待遇、晋升、管理范围;团队这块则是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内容、更多的试错空间、多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更强势。

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嫡系会有更多的容错,毕竟多年的信任积累下来,一两次没做好也还会有机会。现在游戏行业很残酷,很多时候做砸一次就没有机会了,但是往往经验又是在错误中积累的。当然成为嫡系也有一些代价,比如要成为老板坚定的支持者,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会需要为老板的判断失误买单。

游戏是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很难总结出一定成功的法则,昨天的经验可能今天就失效了。这种时候,很难在事前去判断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就只能靠着多年积累的信任感了,而这个信任感可能就是嫡系和非嫡系最大的差别。所以很多时候非嫡系会更难拿到资源去做想做的事,只能按照老板的既定路线执行;而嫡系更容易说服老板投入资源,去尝试自己想做的。

薛定谔嫡系 科韵路快龙

感觉所谓嫡系,本质上是个视角问题吧。团队里外的人看待彼此肯定是会互相打标签的,不止游戏行业,可能大多数行业都是如此。

对于相对唯结果论的游戏行业和项目来说,诚然不排除有纯粹靠职场外抱团式的人情关系产生的 " 原教旨嫡系 ",但个人感觉更多时候 " 嫡不嫡 " 这个问题,既看 leader,更多还是看自己。大多数团队 leader 建立团队不会挑只会捧臭脚的(不是说没有个别过于典型的神人的意思),更多一定会选在之前合作过程中沟通顺畅、能力足够、流失风险稳定的成员。

一个职级够高的 leader 来到新项目,找来自己已经磨合好的团队成员快速搭建工作流,其实是个合理的过程,但在原本项目成员眼里也就势必形成了所谓 " 嫡系 "。

另外," 嫡系 " 所享的福利和优势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利益分配阶段的冲突也是最本质的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个谁也不用多掩饰(也掩饰不了)什么。人人都抵制嫡系,人人都想成为嫡系也是老生常谈了。但对于校招而言,相较于 " 嫡系 " 带来的福利,这一身份更意味着几乎无法从项目和团队脱身的巨大沉没成本。

尽管行业和团队默认会给予校招相对开阔的试错空间,但校招策划在入行前两年内的能力成长和项目经验积累,既不足以让他们在社招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也不可能在团队中争取到与其他核心资深成员对等的资源。除了 " 团队归属感 "、" 第一个项目想有始有终 " 这种比较主观的因素外,上面这些限制也许在更为现实的纬度上最终成就了所谓 " 校招忠诚度高 " 的命题。

再有就是,卷关系是没有上限的。如果一个项目够大、派系够林立,大家都比谁更 " 嫡 "、谁的 " 血脉更纯 ",最终结果就是宗门大比(办公室斗争)势在必行,项目本身也就不存在什么前景可言了。而且 " 有老大帮你撑腰,大家必须听你 bb" 和 " 你能力和性格让人信服,大家愿意听你 bb",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反馈当然是天壤之别。如果有得选,无论嫡系与否,希望一个项目里的大家都能平等地拥有自己的嘴(话语权)。

十一点前不下班的打工皇帝 阿花

我讲讲一些我身边比较真实的现象:

首先,确实嫡系是少数人,有资源分配的优势。但是从生活角度真是好事吗?我身边的嫡系大多有点 " 不实惠 "。

" 多分配的资源还不够加班费呢 "(开玩笑说)" 每天 11 点走早上 10 点前来,24 小时待命。调薪多给你 10% 其他没变化,换做是你,你会愿意吗 "" 嫡系也不能养我下辈子啊 牛槽里多了一捆草料罢了。"

可能是样本量的原因,我身边的嫡系还是比较 " 惨 " 的。一开始要付出很重的代价来证明可以当嫡系,绝地的忠诚。证明之后保持原来的质量和节奏,让老板觉得你值得长久的嫡。还是比较惨的。

当然还有一个点是,嫡系可能会阻碍某些有潜力人的成长——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有培养潜力股的业务与能力。因为能力突出当了嫡系,有好的绩效和回报,碍于跟老板的情面与关系,一直舍不得,留了下来。可能错过了很多更适合自己的业务。

" 可能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是嫡系。" 最后讲这句正能量一点的话,加油班友们!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