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到日本也要“鸡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作者:邢予青,题图来自:AI 生成
国内许多孩子的父母被 " 鸡娃 " 搞抑郁了。现在许多移民中介以日本的 " 免费教育 "" 悠闲教育 "(ゆとり教育)为噱头,鼓励他们卖了房子带着孩子移民 " 樱花国 ",逃离 " 鸡娃 " 的痛苦,去享受 " 悠闲教育 " 的生活乐趣。
的确,日本从小学到中学的 9 年义务制教育是悠闲教育、快乐教育。 孩子在学校是以玩为主,兼学别样。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是主业,学习是副业。日本的大部分高中也是如此。
但是,日本大学的高考,从来没有按照 " 悠闲教育 " 来设计高考试题。因为名牌大学少,考生人数众多,现在日本高考的科目繁多,难度越来越高,试题也越来越怪。
日本现在短缺 IT 人才,今年日本文部省就把 " 情报 " 即计算机知识列为高考统考科目,强迫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其实日本缺 IT 人才的根本原因,是工资太低(300~500 万日元 / 年起薪),但是日本的决策者却认为是孩子缺乏计算机教育。
让我觉得可笑的是,软银的孙正义也持类似看法,公开呼吁日本在高中引进计算机教育。这些拥有决策权和话语权的人的经济学常识的缺乏,导致日本高中生又要复习更多的科目,买更多的参考资料。
我孩子去年准备高考时,让我看了一套东北大学医学院的数学考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证明以丹麦数学家詹森命名的不等式—— Jensen ’ s inequality 的特殊形式。我这个北大数学系的毕业生忙了半天也没有做出来。
于是我就请教了在美国普渡大学统计系担任讲座教授的同班同学,才搞明白这道题。我当时的感想就是东北大学出题老师比较变态,拿高中生当对手太不讲武德。
与中国一样,在日本如果家里没矿,孩子不是天才,父母也不希望孩子将来做拉面匠人、寿司匠人、电车司机等职业达人," 鸡娃 " 考名牌大学也是必须的。
日本人 " 鸡娃 " 的基本路径就是把孩子送到私塾,即课后补习班学习。私塾是日本的一大产业,许多东大(东京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在私塾教下一代如何考东大。
我孩子私塾的一个数学老师就是东大毕业的。我有时想这样的循环如何展示大学教育的价值呢?
许多日本孩子的父母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把孩子送到私塾去学习,为考私立中学做准备。
考上私立中学后,再接着上六年私塾,为高考做准备。我家邻居伊藤的女儿中学考上了 " 女子学院中学校 "。她入学的同时,她妈妈又给她报名加入了日本的知名私塾 " 铁绿会 "。
" 铁绿会 " 以培养考东大和医学部的学生比例高而闻名。我最初知道 " 铁绿会 ",是在 LEXUS 车行举办的招待会上。一位热心的日本人告诉我,如果想让孩子考上医学部,必须送孩子上 " 铁绿会 " 私塾。
" 铁绿会 " 是一家私塾,但是办学方针就像一所正式的学校。要加入 " 铁绿会 ",孩子必须通过考试测验,也必须从初一开始,不可以从中途进入,并且一直要上完六年。
伊藤的女儿每天放学后,就去 " 铁绿会 " 学习,一般 9 点以后才回到家。自从她上了中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在日本上私塾,要交入学金,教材费和上课费。每个月最少 4 万日元,到高中阶段因为学习的科目多,每个月有可能到达 10 万日元。如果上一对一的私塾,每个月的学费支出,取决于补课科目和课时的多少,私塾费用就上不封顶了。如果一个孩子上私立中学的同时再上私塾,这个孩子每年教育开支达到 200 万日元(近 10 万人民币)是很容易的。
我没有按照日本人的路径培养我的孩子。我的两个孩子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家附近的公立学校完成的。我家邻居的孩子在小学毕业后都去了私立中学。看着邻居的孩子都在上私塾准备考私立中学,太太有点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后面,将来考大学没有竞争力,就建议让我们的孩子也去考私立中学。
我觉得日本的私立和公立中学没啥区别,都是以课外活动为主的 " 悠闲教育 "。另外,我觉得小学和中学 9 年中学习的知识,等孩子上了高中大脑发育完善后,再回头看都非常简单。
就考大学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太重要,而让孩子好好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更为重要,等上了高中再加油考大学也来得及。
伊藤的女儿每天挤电车去 " 女子学院中学校 " 上学,我觉得对于孩子而言,小小的年纪就开始挤电车有点太残酷了,会让他们觉得人生太灰暗了。
我家孩子上的公立学校是小学 - 中学一贯制,离我家就 200 米,从我家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大门,对他们上下学非常方便。我经常对孩子说:你们多幸福,你们的同学要在校门外等着开门,你们可以看到校门开了才离开家。
于是我就否决了太太让孩子上私立中学的建议。
日本私塾的基本套路是,孩子上初一时,私塾就教授初二的课程;孩子高二时就教授高三的课程。我觉得既然是这样,就让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私塾重复。
这也是我没有从小学 4 年级开始送孩子上私塾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初三准备考高中和高三准备考大学的时候,我才送他们上私塾练习如何考试。
考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例如 2 个小时)做对一定数量的题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考试的适应性训练,熟悉各个科目考题的类型是有必要的,这个能力的培训需要私塾的老师训练他们。
我送孩子去的是 TOMS 私塾,这个私塾没有集体上课的班,只提供一对一的补课。我觉得一对一的私塾更有效,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程度和要求来制定学习计划,缺点就是贵一点而已,一个课时(80 分钟)1.7 万日元。
我 " 鸡娃 " 策略的结果还不错,老大考上了熊本大学医学部,现在已经是实习医生了。老二今年刚开始在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的学习生活。两个孩子都是以现役生考上的医学部,没有成为 " 浪人 "。
日本大学的医学部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只有 35% 的是现役生,全体新生平均在社会上当 " 浪人 " 的时间是 1.5 年。
这就是如今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