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入19亿,“地沟油”干出IPO

丰倍生物地沟油转化 IPO,复旦创始人身价或暴富。
IPO 市场太火爆," 神仙妖魔 " 凑热闹。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创投圈又冲出一家 " 励志、魔幻 " 公司。关爱大自然、守护环境,将废弃油脂及 " 地沟油 " 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和生物柴油的苏州明星公司丰倍生物 IPO 上会审议已获上交所通过,拟募资 7.5 亿元。若顺利,A 股会迎来 " 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第一股 "。
丰倍生物的成立源自一个梦想。一位 75 后复旦学霸,在亲历 " 地沟油 " 回流餐桌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后,决心投身废弃油脂综合利用领域,要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把 " 地沟油 " 变废为宝。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创业之旅,丰倍生物创始人平原不仅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系列领先的环保技术,其转化出来的农药助剂、化肥助剂、工业级混合油等产品以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
梦想美好,现实残酷。" 想法超前 " 的丰倍生物并未获得 VC/PE 追捧。公司 2014 年成立至今对外仅拿到毅达资本 A 轮融资。好在,平原有妻子支持。IPO 前,丰倍生物估值约 40 亿元,平原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控股 85.4%。一旦丰倍生物上市成功,他和妻子将彻底暴富。
一
奶茶等 " 垃圾食品 " 肯定做梦都没想到," 更垃圾的地沟油 " 能干出 IPO。
时下最火爆 AI 大模型 DeepSeek 对 " 地沟油 " 深恶痛绝,称其是 "21 世纪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敌人之一,一切病患的导火索。" 虽然," 地沟油 " 危害大,但把 " 地沟油 " 变废为宝转化成可利用资源的市场空间不大,DeepSeek 里找来找去也就丰倍生物专门转化 " 地沟油 "。
因为 " 地沟油 " 变废为宝存在三大挑战。一是技术。" 地沟油 " 成分复杂,需过滤、脱水等工序才能转化为生物柴油。可现有技术存在能耗高、副产品处理难等问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市场。生物柴油需求端受限,仅少数公司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多数难以进入传统能源销售体系。三是政策。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用标准尚未明确,影响市场接受度。
三大挑战压顶,使 " 地沟油 " 再处理很难进入主流赛道。所以,VC/PE、产业资本基本也不太会青睐该行业,增大了 " 地沟油 " 转化创业难度。但也有创业者 " 不信邪 " 非要挑战资本 " 拒投 " 领域。丰倍生物便是一个鲜活案例,这一切来自创始人平原对 " 地沟油 " 的恨。
很少有创业者因恨创业,平原是一个 " 例外 "。他原本的正常职业发展路径是朝着粮油企业高管迈进。拿到复旦大学硕士后,平原加入了中粮旗下一家公司,他从基层干起一路做到了业务主任,由于每天接触粮油,让他对油脂使用格外关注,然而,一次意外经历,使平原感受到了 " 地沟油 " 的危害。也有传闻说,他被 " 地沟油 " 坑过,决心 " 改造 " 废弃油脂。
不管是哪种说法,总之,平原告别了粮油事业,开启 " 地沟油 " 再利用的探索旅途。他搞了几年才 " 摸清 " 了 " 地沟油 " 的处理方法,他游走于全国各地,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找到废弃油脂综合利用的方向,最终在 2014 年成立丰倍生物。创业初期,平原如履薄冰,一是,外界不看好他这个事能成。二是,没有 VC/PE 愿意给 " 冷门 " 融资。三是,团队组建难。
大家痛恨 " 地沟油 ",不代表认可 " 地沟油 " 转化带来的商业价值。平原却坚信," 地沟油能变废为宝,绝不能再回流餐桌,危害人体健康。" 平原的坚持感动了 " 身边人 ",磕磕绊绊,招来一帮有志青年,又历经无数个日夜,终于研发出 " 工业油脂 - 生物柴油 - 生物基材料 " 技术。他又通过妻子及家族的帮助将技术转化成产品销售出去,渐渐建起经营体系。
2018 年,丰倍生物已在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崭露头角。
二
公司初具规模,平原并不满意,他觉得,公司转化废弃油脂的空间太小。
他想 " 创造空间 "。第一步,便是资本整合。不愧是复旦学霸,对资本不感兴趣的平原恶补了资本运作知识。他用两年时间,以 4808 万元、100 万元、509.23 万元交易对价,收购了维格生物、良友油脂、福之源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估计经营压力很大,否则不会被收购。
整合之后," 报团取暖 "。为丰倍生物 " 地沟油 " 转化开辟一片新天地。2019 年,全球发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国内生物柴油市场寂静的心,欧洲生物柴油净进口量约 30 亿升,给废弃油脂原料方向带来机遇。
有 VC/PE 嗅到 " 甜头 "。丰倍生物罕见获得本土 " 顶流 " 毅达资本的 A 轮融资。获得资金加持,平原的废弃油脂及 " 地沟油 " 转化事业干劲更足了,加入了 " 绿色经济 " 大军。" 绿色经济 " 概念就太大了。2025 年,中国 " 绿色经济 " 市场规模超 20 万亿元,是个超级风口。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哪怕 " 地沟油 " 转化这样的小赛道,对外公开披露一轮融资的丰倍生物也拿到了约 40 亿元的估值。平原趁势布局了第二步,向风口领域渗透,紧跟政策导向。业务高度匹配《2024-2025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目录》。
第三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丰倍生物借助全球对废弃油脂原料的重视,把 " 地沟油 " 转化产品导入海外。将业务拓展至瑞士、新加坡等新兴市场,原创技术得到了国际认可。走出这三步,平原给废弃油脂 " 创造了市场空间 "。其在行业内不断获益,晋升成了 " 标杆企业 "。
" 人人喊打的地沟油 " 释放出了餐桌之外的商业价值。丰倍生物则不断 " 炼油 ",把 " 地沟油 " 练出了优质的生物基材料、生物柴油。其中,生物基材料包括农药助剂、化肥助剂等,用于农业。丰倍生物的农药助剂、化肥助剂在中国市场达到了 6.72%、6.46% 的市占率。
生物柴油的用途更加广泛,涉及交通运输燃料、航空燃料补充、纺织、生物医药、矿业等。真正意义上做到了 " 地沟油 " 的变废为宝。不过," 绿色经济 " 风口虽辐射在了 " 地沟油 " 身上,可丰倍生物依旧无法被 VC/PE 捧到手心。即便它们在自身领域已经做得足够大。
参与生物柴油的实力玩家太多了,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前十大公司产能占比超 50%。丰倍生物领域内同行竞争压力小,可转化出来的产品要直面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压力山大。或许正是竞争边际扩大,让丰倍生物不想苦等 VC/PE,要通过 IPO 的方式获取长期融资通道。
三
关键,2025 年,IPO 市场太热了,什么样的公司都想一夜暴富。
丰倍生物应该比市面上的一些 " 圈钱 " 公司有梦想。毕竟," 地沟油 " 远离餐桌、变废为宝,对老百姓有益无害。随着招股书披露,丰倍生物的 " 地沟油 " 转化生意不再神秘。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 17.09 亿元、17.28 亿元、19.48 亿元。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1.36 亿元、1.23 亿元、1.15 亿元。丰倍生物正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的怪圈。
除了净利润缩水外,丰倍生物的三年对应毛利率也在下滑,分别为 13.55%、13.95%、11.67%。公司给出的解释是," 工业级混合油低价产品占比提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11.67% 的毛利率,属于 " 非常不赚钱的行业 ",粮油行业的毛利率也很低,国内粮油龙头的毛利率在 11-12% 区间,粮油公司要赚钱就只能做规模,做到极具统治地位,小公司根本无法在市场立足。
废弃油脂转化技术成本更高,加之低毛利率,也让资本望止步。而且该公司还存在两大风险隐患。一个来自内部," 经营性现金流断崖式下跌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至 2243.03 万元,较 2023 年的 1.62 亿元暴跌 86.2%,境内销售占比提升(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激增。一个来自外部," 欧盟反倾销拖累了公司外销收入 "。截至 2024 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仅 1.67 亿元,短期借款达 1.73 亿元,长期借款 1.06 亿元,存在流动性缺口。
丰倍生物 IPO 拟募资原计划 10 亿元,包含补充流动资金部分。但公司在上交所 IPO 审议前删除了该部分。10 亿元调整到 7.5 亿元,只保留新建年产 30 万吨油酸甲酯、1 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 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等。这种改动很大层面是为了资金专注,以便顺利过会。
IPO 前,平原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公司 85.4% 股权,平原妻子未参与直接持股。值得注意的是,平原妻子曾在公司整合期间,通过向丰倍生物出售其持有的关联公司股权合计套现约 3773 万元。也就是说,平原当时为扩大规模收购的三家公司中,一多半跟他妻子有关。
这里有点意思," 自己收编了妻子的公司,帮爱人先套现一波财富 "。平原绝对是个好丈夫,把夫妻压力压到自己身上。这段情节有些像抖音小短剧。平原的 " 担当 " 不会白费,按着丰倍生物约 40 亿元的估值,若上市,持股 85.4% 的平原或斩获超 30 亿元身价,彻底暴富。
丰倍生物的未来仍是个谜,但 A 股又要诞生一对财富爆棚的 " 神仙眷侣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