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禁酒令60天后,烟酒店扛不住了

访客 2025-07-15 17:05:28 41393
禁酒令60天后,烟酒店扛不住了摘要: 披着 C 端外衣的 B 端生意历史是个轮回,尤其对白酒行业而言。继 2012 年八项规定后,今年 5 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 " 禁酒令 "...

披着 C 端外衣的 B 端生意

禁酒令60天后,烟酒店扛不住了

历史是个轮回,尤其对白酒行业而言。

继 2012 年八项规定后,今年 5 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 " 禁酒令 "。

如今,距离 " 史上最严禁酒令 " 发布过去了近 60 天。回顾这段时间,受禁酒令影响最大的不是酒企,而是烟酒店。

经历历次禁酒令后,酒企已经压低了政企消费占比,禁酒令影响虽有,但不至于崩盘。事实上,禁酒令发布至今,中证白酒板块并没有大跌,只是横盘。

受禁酒令影响最大的是烟酒店。

烟酒店可以说是已经来到生死时刻,根据白酒垂类自媒体 " 徽酒 " 调研,禁酒令后一个月,部分省市,烟酒店白酒销售同比下滑 80%。

烟酒店遇到生存危机,根源在于这门生意的商业逻辑被禁酒令打破。

烟酒店更是披着 C 端外衣的 B 端生意。其商业逻辑的核心是 B 端资源:

一家生意好的烟酒店更依赖政企单位的团购订单。其中,私企团购占比 30%,国企事业单位团购占比 50% 左右,剩下的 20% 才是零售占比。

如今,禁酒令要求工作餐全面禁酒,占烟酒店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国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几乎消失,烟酒店的商业根基也被彻底打破。

本轮禁酒令后,烟酒店的竞争逻辑将从客户关系切换到市场化竞争,随时而来的是,烟酒店的剧烈转型和大量转行。

/ 01 / 压倒烟酒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计划经济时期,白酒作为 " 紧俏货 " 严格执行国家专卖政策,所有酒厂生产的酒,都必须交当地糖业烟酒公司收购,然后大家凭酒票购买。

转折点出现在 1998 年,国家开放酒水专卖权,第一批烟酒店随之诞生。

随后这些酒业 " 神经末梢 " 的烟酒店,成为白酒销售重要渠道,跟随白酒周期同起同落。

上一轮,白酒高端化升级中,全国烟酒店数量也实现大扩张,2019 年烟酒店数量较上一轮低潮期(2015 年),增长了约 2.5 倍,来到 560 万家。

但这也为烟酒店的退潮埋下了伏笔。

动销停滞、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的白酒下行期,烟酒店每况愈下,2021-2024 年间,烟酒店终端门店平均营收缩水 40%。

中国烟酒流通协会预测,2025 年烟酒店数量将减少 17%-22%。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则 A4 纸,给烟酒店带来了 " 急性休克 "。

根据白酒垂类自媒体 " 徽酒 " 调研,禁酒令后一个月,部分省市烟酒店白酒销售同比下滑 80%,销售下滑的烟酒店家数在 90% 以上。

即使是经济底子最好的江浙,烟酒店销售额也出现了大下滑,其中江苏烟酒店销售整体同比下滑 45% 左右,浙江同比下滑 40% 左右。

多数烟酒店主普遍认为,此次禁酒令要比限制三公的影响要大。

影响更大也不难理解,对比以往,本次禁酒令范围更大(首次将央国企单位纳入)、力度更大(从禁高档酒水到一刀切禁酒)、管理也更严(领导将承担连带责任)。

史上最严禁酒令的压力下,地方更是层层加码,甚至出现公职人员私人聚会也禁酒的情况。

虽然力度空前,但烟酒店的受伤程度要远大于行业。根据华策咨询数据,政策实施首月,山东白酒行业整体营收下滑 18.7%,明显好于烟酒店的收入降幅(40%-80%)。

为什么禁酒令对烟酒店影响更大?

/ 02 / 披着 C 端外衣的 B 端生意

消费者在商场周边很容易看到这种场景:

烟酒店一天稀稀拉拉的没几个客人,看起来随时会贴上 " 旺铺转让 ",而周边的便利店、服装店人流量要远高于烟酒店,看起来生意很好。

但结果是,便利店、服装店的招牌换了一茬又一茬,门客罗雀的烟酒店却始终屹立不倒。

这种反常现象,来自烟酒店不同于传统零售的商业逻辑。

零售生意通常讲究坪效和日常经营能力,胜出靠 SKU 管理和精细的运营、严格的成本控制。所以永辉超市、名创优品的竞争逻辑是更好位置的店面,和更丰富的 SKU。

大型烟酒店尤其是开在市中心商场的烟酒店,其商业逻辑在客户资源。

根据 " 徽酒 " 调研,通常一家生意好的烟酒店更依赖政企单位的团购订单。其中,私企团购占比 30%,国企事业单位团购占比 50% 左右,剩下的 20% 才是零售占比。

这组数据也与自媒体 " 灵兽 " 的调查相吻合:烟酒店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团购订单通常占比高达 50% 至 70%。

因此,好的烟酒店背后一定有丰富的团购资源,国企、医院、银行、铁路工程、地铁以及各种科研院所机构都是白酒消费的重要单位。

烟酒店更依赖 B、G 端团购也不难理解。除具有颠覆性技术的新兴行业外,大部分传统行业的逻辑都是需求决定供给。

高端白酒需求大头来自政企单位,政企单位不直接和酒企合作,而是和 " 中间商赚差价 " 的烟酒店合作,虽然也有烟酒店相较单一酒企能提供多品类产品的优势。

但更为核心的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商务、企事业单位采购环节的 " 复杂性 " 只能由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商家来完成。

如今,禁酒令出台后,要求工作餐全面禁酒,占烟酒店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国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几乎消失,烟酒店的商业根基也被彻底打破。

那之后,烟酒店会走向何方呢?

/ 03 / 从客户资源到市场化竞争

虽然,烟酒店整个大盘下降幅度很大,但拆分来看,不同类型的烟酒店的生存情况依然有很大区别。

根据酒业家调研数据显示," 禁酒令 " 之后,店型即时零售的高端白酒受到冲击,下滑比例约 15%-20% 左右;大众零售和团购类型,下滑比例约为 30%;高端团购、商务场景较高的类型下滑最为明显,约为 50%。

烟酒店生存状况的差距,也指明了烟酒店的转型逻辑:竞争要素从客户资源变成市场化竞争。

高端团购,严重依赖政企关系的烟酒店已来到生死时刻。

根据自媒体 " 灵兽 " 报道,当销售占比最高的企事业团购需求消失后,烟酒店剩下的零售业务已经很难支撑租金和库存等成本。

当 " 资源消费 " 到顶后,烟酒店已来到市场化竞争阶段,很多烟酒店也开始以市场化方式抢夺份额。

例如,面对禁酒令,烟酒店将目光投向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的客流,在京东、美团、淘宝等平台开设店铺,依托线下门店优势,开拓即时零售业务。按照上文提到的数据,这类烟酒店销售额受到的冲击也最小。

除了抓住即时零售,很多烟酒店为了抵消团购影响,转而将礼品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深度挖掘礼品卡的发售与回收业务。

虽然烟酒店的转型很努力,但挑战依然大。除了同行竞争外,烟酒店市场化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外行:

大型连锁店有规模优势,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商品和更加优惠的价格,而便利店凭借其便捷的地理位置和 24 小时营业的特点,也在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虽然相比外行们,烟酒店还不乏名酒代理的 " 牌照优势 ",但失去企事业团购的订单大头后,C 端零售能让这个 " 牌照 " 发挥多大优势,还有疑问。

烟酒店作为酒业流通的核心场景,自然不会消失,只是在越来越小的市场盘子中,很多烟酒店逃脱不了从转型到转行的命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