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坊银行原支行长,把客户当成“取款机”了?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十年了,王萍还没有要回自己的 1.12 亿元,而作为欠款方及被告的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也觉得自己 " 冤枉 "。
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 6 月,王萍诉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的 1.12 亿元借款合同纠纷案在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开庭进行了一审重审,目前该案尚未宣判。
这不是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第一次被用户起诉。
源媒汇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王某生 2016 年 4 月存在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的 3000 万元后来不翼而飞,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 " 廊坊中院 ")在 2019 年 5 月曾判定永兴路支行败诉,并返还王某生 3000 万元存款及利息。
银行的稳健运营关乎众多储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金融生态的稳定。一场 1.12 亿元的借款合同官司,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廊坊银行在内部管理、业绩表现、资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问题都在支行行长身上?
此次与王萍发生借款合同纠纷的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永兴路。天眼查显示,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成立于 2003 年 6 月 4 日,目前负责人是王永超,此前为杨娜。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这个杨娜,也正是王萍与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相关借款合同纠纷中的关键人物。《澎湃新闻》披露,自 2014 年 4 月 2 日起,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以为其借款企业寻求短期资金周转为由,多次从王萍本人处借款,并多次签订《借款协议》,而借款人的落款处加盖公章,并由时任行长杨娜在负责人处签字。
此后,在未继续签订书面借款协议的前提下,王萍直接根据杨娜的指示,将借款金额汇入其指定账户。结果,因借款到期未归还,王萍将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告上法庭,索要本金 11251.5 万元。
2024 年 1 月,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下称 " 广阳区法院 ")一审判决王萍胜诉。但是,被告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认为,2015 年以后王萍的转账并非转入该行账户以及该行指定的账户,而是转入案外人的账户,与该行无关,该行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2024 年 4 月,廊坊中院以证据不足决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天眼查显示,广阳区法院在 2025 年 6 月 14 日对该案进行了一审审理,但是尚未宣判,王萍能否要回自己的钱还是未知数。
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并不是第一次被客户诉至公堂。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2016 年 4 月 12 日,廊坊市大城县居民王某生与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签订了《人民币协定存款合同》,约定由其向永兴路支行开立的协定存款账户存款 3000 万元,同时约定该协定存款账户若非王某生本人书面授权的操作责任及结果,均由永兴路支行承担。
协议签订后,王某生按照约定将 3000 万元转入协定存款账户,但他后来发现协定存款账户内 3000 万元存款不翼而飞,沟通无果后提起诉讼。
而 " 王萍案 " 的关键人物——杨娜,在 2014 年 7 月 11 日至 2017 年 7 月 13 日为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的负责人,王某生 " 不翼而飞 " 的 3000 万元就发生在此期间。
在 " 王某生案 " 中,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也提到了自己的质疑,认为王某生利用《协定存款合同》作为通道工具,将案涉 3000 万元向实际用资人进行借贷。" 虽说是一个存款合同,但这笔钱是过桥资金,不是存款,协议里约定的存款利息等是违法的 "。这与 " 王萍案 " 中的 " 短期资金周转 " 雷同。
法院审理查明,王某生的 3000 万元被转走的转账凭证签字,并非他或他授权的人所签,最终在 2019 年 5 月 27 日判定 " 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返还原告王某生 3000 万元,并以此为基数支付相关利息 "。
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与王萍的借款纠纷最新进展如何?银行内部合规风控是否存在问题?7 月 8 日,源媒汇就此致函廊坊银行,截至发稿未能得到回复。
1.12 亿元借款纠纷,不仅让王萍的生活遭遇了变故,也让廊坊银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在此案中暴露无遗,一个支行行长何以能够以银行名义频繁借款,且资金流向非银行账户,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究竟是个人的违规行为,还是银行内部风控体系的全面失灵?
这一案件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王萍的切身利益,也将为廊坊银行的内部治理敲响警钟。
净利润三年跌去 80%
天眼查显示,廊坊银行的前身是廊坊市商业银行,成立于 2000 年 12 与 21 日,2008 年 12 月末更名为 " 廊坊银行 ",注册资本为 57.70 亿元,法定代表人是崔建涛。
此前,廊坊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华夏幸福 "),但后者因债务危机后来持续减持廊坊银行股份。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廊坊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变成朗森汽车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而华夏幸福降至第八大股东。
2025 年 2 月 6 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公告,同意廊坊市国资委下属的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廊坊投控 ")分别受让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沙河市鑫汇通房地产、大厂回族自治县润泽商贸持有的廊坊银行 3.82 亿股、2 亿股、1.42 亿股股份。
目前,廊坊投控上述股份受让已完成工商变更,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该行 11.53 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19.99%。
崔建涛是廊坊银行新任董事长,河北金融监管局 2025 年 1 月核准了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崔的前任,是被誉为 " 最美女行长 " 的邵丽萍。
2015 年 4 月 20 日 ,原河北银监局核准邵丽萍的廊坊银行行长任职资格;三年后,即 2018 年 3 月 30 日,邵丽萍的廊坊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也获得核准。
在邵丽萍执掌廊坊银行的最后五年时间里,该行的业绩可谓是每况愈下。
财报显示,2020-2024 年,廊坊银行的营收分别为 52.49 亿元、51.37 亿元、49.63 亿元、45.63 亿元、36.19 亿元,连续下降;同期归母净利润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分别为 13.54 亿元、14.18 亿元、8.03 亿元、5.69 亿元、2.43 亿元。
图片来源于廊坊银行年报
与 2021 年的高光时刻相比,2024 年廊坊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从 14.18 亿元跌至 2.43 亿元,跌幅逾 80%。
单看 2024 年,廊坊银行的营收下滑幅度为 20%,归母净利润降幅为 57%。
是什么原因导致廊坊银行的业绩出现如此大幅的下滑?
从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业务获取利润的难度不断加大。
从内部因素分析,廊坊银行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廊坊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净收入占据主导地位。该行 2024 年利息净收入为 33.72 亿元,占比达 93%,而手续费及佣金、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来源占比明显偏低。
2024 年,廊坊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19.52%,直接影响了该行全年的营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 60.78%,降至 0.45 亿元;投资收益的降幅更大,全年仅为 0.36 亿元,同比下滑 83.38%。
只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暴涨 2981.62%,达到 1.52 亿元。但这只是一种不能带来现金流入的会计处理,对业绩贡献不大。
廊坊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这三大收入板块全部下跌,反映出银行在业务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方面的滞后。
同时,过度依赖利息净收入,使得廊坊银行在面对市场利率波动和信贷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旦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信贷需求下降,该行的盈利能力便会受到严重冲击。
不良率连续五年超过行业均值
比起业绩下滑,更让人担忧的是廊坊银行的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而廊坊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难言乐观。
近年来,廊坊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已经连续 5 年超过 2%。2020 年至 2024 年,该项数据分别为 2.03%、2.01%、2.40%、2.03%、2.44%。
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仅为 1.50%。显然,廊坊银行已经大大超过行业平均值。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意味着银行资产中出现违约风险的比例较高,资产质量在不断恶化。廊坊银行 2024 年不良贷款余额约为 40.66 亿元,而 2023 年这一数字为 36.58 亿元。其中," 损失类贷款 " 从 14.10 亿元增至 19.56 亿元。
廊坊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不容乐观,2024 年末仅为 104.29%,较 2023 年下降了 48.9 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低于 120%-150% 的监管红线,也大幅低于 2024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 211.19% 的平均拨备覆盖率水平。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应对不良贷款风险的重要防线,其数值越低,表明银行在应对不良贷款时的准备金储备越不足,风险抵御能力越弱。一旦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银行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经营和资金流动性。
进一步分析,廊坊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背后,与行业贷款集中度过高密切相关。
2022 年至 2024 年末,廊坊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从 124.24 亿元增至 142.30 亿元,再增至 161.09 亿元。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受宏观调控和市场下行影响,风险不断暴露,廊坊银行在该行业的大量贷款投放,使其资产质量受到了严重拖累。
除了房地产行业,廊坊银行在建筑业的贷款投入也较高,2024 年末达到 169.75 亿元。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市场风险,都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廊坊银行 2024 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该行 " 信贷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承压,非标投资存在一定风险敞口 "。
廊坊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 内忧外患 ":外部,1.12 亿借款纠纷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内部,业绩滑坡和资产质量恶化,则严重威胁着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市场日益规范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廊坊银行若想走出困境,必须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否则,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