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又在中国找接盘侠

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股权,效仿百胜麦当劳路径。
星巴克能复制百胜餐饮、麦当劳的路径吗?
据相关媒体 5 月 14 日报道,星巴克正在探索其中国业务的战略选项,包括可能出售部分股权,关资产估值或达到数十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已与私募股权公司、科技企业等潜在投资者展开初步接洽,以评估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目前,关于出售股份的具体比例和时间表尚未确定。
这不是第一次传出星巴克要将部分中国业务股份出售的消息。据封面新闻报道,早在今年 2 月,KKR、方源资本 FountainVest、太盟投资集团 PAG 等投资机构有意向收购星巴克中国的业务。同时,华润集团与美团也作为潜在买家,与星巴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接洽。当时,华润集团回应称 " 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 ",KKR 否认传闻为 " 媒体猜测 ",同样不予置评。美团未予回应。
截至发稿时,星巴克尚未就本次出售股份的具体比例、交易结构或时间表做出最终决定。潜在的竞购者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提交初步反馈。
本次消息传出时,星巴克刚刚收获了一个回暖的财季。以至于有人戏谑,星巴克赶紧找媒体放风,想在高点卖个好价钱。
在 4 月 30 日发布的 2025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全球)净收入 87.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其中,中国业务营业收入达 7.3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同店交易量也涨了 4%。门店经营利润率持续保持两位数。
在和瑞幸、库迪等本土 " 卷王 " 们以及一众本土小资品牌中拼刺刀中杀这个业绩,还算可以。毕竟,全球门店销量跌 1%,交易量跌 2%,美国业务同店销售额和交易量分别跌 1% 和 4%。等于说,仅仅占全球营收的 9% 的中国业务,成了为数不多的亮点。
过去一年,星巴克中国团队比较大的亮点是市场下沉。2024 财年新增 790 家门店,同比增长 12%,其中约一半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进入了 166 个新县级市场,几乎是上一财年的两倍 。截至今年第二财季末,星巴克在中国有超过 7758 家门店,覆盖超过 1000 个县级市场。
另外,还设立了首席增长官的新职位,负责产品研发、推出新品,以年轻用户为目标客群,实现从研发、经营到营销的数字化。而且决策速度也快了很多。今年 4 月外卖大战,星巴克当即就官宣上线京东。供应链方面,中国门店的咖啡豆烘焙、配送速度比以前快了 30%。
当然,星巴克还只能喘口气,毕竟中国业务这个摊子,要完全复苏不容易。据消费媒体 " 窄播 " 报道,2024 年自然年的一整年,星巴克中国的可比同店增速都为负增长(-11%,-14%,-14%,-6%);且虽然 2024 年末比 2023 年末多开了 710 家门店,但星巴克中国的年营收比 2023 年减少了超过 2 亿美元。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受到的待遇,也今不如昔。据虎嗅 APP 报道,原来城市商场和写字楼愿意给星巴克匹配更低的门店租金待遇甚至免租金入驻,但其他本土咖啡和茶饮品牌现在也慢慢在获得这种优待。甚至有商场想要更换掉星巴克——找瑞幸或者 M stand 等愿意出固定保底租金的其他咖啡品牌。
在这种局面下,引进本土投资者,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海外餐饮品牌将中国业务股权出售给本土买家,早有成功先例。比如,2016 年百胜餐饮把中国业务剥离,成立 " 百胜中国 ",中国投资者(春华资本、高瓴资本)成为核心股东。上市后,百胜中国市值一度超过 180 亿美元。2024 年,百胜中国营收为 1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净利润达到 1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另外就是 2017 年,麦当劳将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 80% 的股份出售给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投资集团,交易额约为约 20.8 亿美元(2023 年,凯雷投资集团将股份全部卖回给麦当劳全球)。
不过,星巴克中国业务卖身也涉及其他方面考虑。比如,新的买家是否会保留这支打出来的本土化团队?比如星巴克产品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真的卖了中国业务股权,之后中国市场局势好转,你觉得星巴克会不会买回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铅笔道 "(ID:pencilnews),作者:黄小贵,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