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荣耀需要尽快凝结共识

访客 2025-04-26 10:58:08 85286
荣耀需要尽快凝结共识摘要: 一离开华为后,荣耀是走出过微笑曲线的。作为华为体系内孵化出的子品牌,荣耀最初的价值在于帮助华为抢占中低端市场,直到 2020 年在美国断供的影响下,华为决定剥离荣耀,荣耀也自此走上...

荣耀需要尽快凝结共识

离开华为后,荣耀是走出过微笑曲线的。

作为华为体系内孵化出的子品牌,荣耀最初的价值在于帮助华为抢占中低端市场,直到 2020 年在美国断供的影响下,华为决定剥离荣耀,荣耀也自此走上 " 自寻生机 " 的道路。离开华为的支持,荣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市场份额也一度从近 17% 跌到 3%。

但剥离的动作,对荣耀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独立后的荣耀不再拘泥于中低端市场,开始发展高端产品线。靠着高、中、低三条产品线,荣耀在 2023 年第三季度以 19.3% 的市场份额登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超越华为时期的成绩。但在此之后,荣耀开始走起下坡路。

虽然 2022 年时,华为就开始摆脱制裁的影响,释放出回归的信号,但华为真正强势回归,其实是在 2023 年第三季度,搭载着其自研 5G 芯片麒麟 9000s 的华为 Mate 60 系列的发布,证明华为已经真正意义上摆脱技术封锁的束缚。

荣耀能取得瞩目的成绩,固然离不开其在重投研发、打通供应链、重建渠道等方面的努力,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吃到华为断档的市场红利。

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靠着 " 宛宛类卿 " 的出身,成为 " 花粉 " 心中的平替。

然而,2023 年底,变化发生了。华为的强势回归,给国内的手机品牌都造成不小的压力,作为与华为用户重合度很高的荣耀,对这种压力的感知更为明显。虽然只间隔三年的时间,但是华为和荣耀的关系,早已从 " 互补 ",变成 " 竞争 "。

这种感知在终端的销售门店尤为明显,不论是在荣耀的直营店还是授权店,店员们在向客户推荐产品时,常常会把华为作为比较对象。

从出货量和市占率等数据来看,在这段竞争关系中,荣耀有些被动。

回头来看,在华为退出市场的空档期内,荣耀虽然分到了相当一部分华为的用户,但可能是窗口期比预想的要短,用户忠诚度的培养应该是不够的。

vivo 的执行副总裁、COO 胡柏山曾公开表示,最早手机的更换周期为 16-18 个月,后来变成 20-24 个月,最近则是达到 36 个月。参考这个数据,三年正好是一个换机周期,华为三年后回归,再次成为了 " 花粉 " 们的换机首选,你以为它会错过什么,但它却没有。

当然,根据 Canalys 数据的统计数据,2024 年华为出货量为 4600 万台,市场份额为 16%,同比增长 37%,它吃掉的也不仅是荣耀的市场,由于产品系列全覆盖,华为的强势回归,对于苹果、OPPO 和荣耀都有一定的影响。

但荣耀应该比 OPPO,更需要一场胜利了吧,毕竟它的 IPO 已经箭在弦上。

为了刺激销售,手机厂商通常会采取两种动作,一是发布新机,二是给老机降价,荣耀看似也不例外。

比如荣耀 Magic7 Pro 的 512G 的版本,加上国补优惠,已经降价 700 元。虽然荣耀直营店的店员解释说,因为国补只针对 6000 元以内的手机,所以这款手机的价格才从 6199 元降至 5999 元,这样消费者才能享受到 500 元的国补。

但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亦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荣耀手机买了没多久就降价的情况。不过荣耀直营店店员也否认存在这种情况,这位店员表示," 荣耀手机从上市到下架都不会降价。"

业内人士吕然告诉《最话》,在新老交替的阶段出现降价的情况其实很正常,不同价位的手机降价幅度会有不同,比如千元机可能会降一两百左右,两千元以上的手机可能会幅度大一点,基本都是在 200-400 元," 因为价格越高,利润空间越大,降价操作空间也大。"

另外,在新机发布方面,荣耀也是动作频频。

在过去的一年,仅旗舰机就发布了两款,发布时间间隔也仅有 9 个月。其中荣耀 Magic6 系列于 2024 年 1 月 11 日正式发布,而 Magic7 系列则于 2024 年 10 月 30 日正式发布,同一年发布两款旗舰机,也让荣耀 Magic6 系列处于尴尬的位置。

与行业里其他品牌相比,荣耀的新机发布频率确实有点高。据吕然了解,国内手机品牌发布新机的周期与定价有关,一般情况下,两千元以内的千元机基本上是三个月发布一款,两千元以上的高端机一年会发布两款,如果是顶级旗舰机的话,发布频率是一年一次。

过快的新机发布频率可能会增加终端销售的压力,因为大家的销售窗口期会变短," 新机上线前一个月,门店就会停止采购老款手机。" 上述荣耀直营店员工告诉我。

销售压力会层层传导,最终压在了店员肩上。一位南京荣耀专卖店的店员表示,每个月都会有销售任务,这个月的任务是 15 台 Magic7,但是因为是销售淡季,这个月过去三分之一了,还是一台都没有卖出去。另一位武汉的荣耀门店店员则表示,自己的任务是 36 台。

这个月来,网络上已经满是荣耀 Magic8 系列的 " 曝光 " 内容,虽然发布时间可能会在 10 月左右,但是各种细节早已不是秘密。而在荣耀 Magic8 的宣传文章中,常常把 Magic7 作为对比对象,比如 " 引入全新一代骁龙 8 系旗舰处理器,整体性能比上代提升 35% 以上 "、" 机身厚度达到惊人的 7.1mm,比 Magic7 薄了 0.8mm" 等等。

在这样的对比下,Magic7 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荣耀曾把新的增长点,赌在全球化上。

2022 年,在国内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荣耀是唯一一个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增长的品牌。

据 IDG 数据,国内前五大品牌中,只有荣耀的市场份额实现 34.4% 的增长,跃居至第二位,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 4.4%-25.1% 不等。Canalys 数据则显示,2022 年只有荣耀和苹果两大品牌的出货量实现增长,其中荣耀的出货量从 2021 年的 4020 万台增长至 5220 台。

荣耀在国内市场 " 逆流而上 ",证明其荣耀 60 系列、X30 系列以及 Magic4 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得到认可,解决完独立后的 " 生存 " 问题后,荣耀就把目光放到了出海上,所以 2022 年也被称为荣耀的出海元年。

而荣耀在 IPO 前夜换帅之举,则被外界猜测其全球化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标志。

相对于赵明,新任 CEO 李健在出海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李健在尼日利亚做产品经理时,在 40 ℃天气里拎着电脑和投影仪,从早到晚拜访客户,三个月签下 3000 多万美元的合同。后来在李健的带领下,团队把尼日利亚的市场规模做到 10 亿美元。

当然,在西非、欧洲、美洲等地区也有着李健的足迹,海外市场经验可谓相当丰富。而这,也正是荣耀现阶段所需要的。

出海两年多以来,荣耀也确实已经在海外部分市场站稳脚跟,比如在西欧市场,2024 年第二季度就超过三星,抢到头把交椅。

不同于其他国内品牌,荣耀出海时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其折叠屏等高端系列产品是为其打开海外市场的主力军。

一组直观的数据是,在 2024 年第三季度,荣耀已经跻身全球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前五。到了 2024 年 12 月,荣耀海外销量占比已经突破 50%。

但荣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跟国内市场一样的问题。

有媒体报道,华为也在加速重返全球市场。2024 年底,华为就在迪拜举办海外产品发布会,推出 MateX6 折叠屏手机和 nova13 系列新品,目前 MateX6 已经在德国、法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开售,欧洲售价 1999 欧元。

这意味着,荣耀如果继续在海外市场坚持高端化战略,势必会与华为形成正面竞争。

当然,手机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华为在硬件方面的产品力,就是放到全球也相当能打,但在软件方面,其在国内已经成功采用鸿蒙系统完成了对安卓系统的替代,但在国际市场上,相关挑战仍然客观存在。

这,可能仍是荣耀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在今年初,荣耀正式宣布进入印尼市场,依然坚持走高端产品路线,但荣耀在西欧等市场的成功经验,或许难以复制到印尼等市场。

" 在印尼,2000 元的手机就已经是高端机了。" 吕然告诉《最话》," 荣耀之前在印尼只卖电脑、手表之类的,专卖店很少,手机是今年二三月份才正式进入印尼,而且认知度很低。但荣耀一上来就推高端机,但又不是旗舰机,在印尼市场属于价格很高的。"

据 Canalys 数据,印尼 85% 的市场依然由售价低于 200 美元的设备主导,300 美元以上的中高端细分市场只占据印尼市场的 10%。

荣耀想要在这 10% 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高端的折叠屏手机,在国内市场上也依然是 " 小众 " 需求。荣耀直营店的一位店员表示," 折叠屏手机的价格较高,很多购机者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可能有炒股等方面的需求,折叠屏用起来更为方便,像爱打游戏的年轻人,就不怎么会选择折叠屏。"

赵明曾判断,未来五年或是更长时间,荣耀在海外的成长都看不到任何瓶颈和天花板。

但今天,这个判断是否还成立?如果不成立,公司又将要怎么办?荣耀新管理团队可能需要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说清楚,然后凝结起一个新的共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