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前京东CEO徐雷加盟!川渝小面如何在港股讲透“小面大生意”?

访客 2025-04-16 13:13:30 64007
前京东CEO徐雷加盟!川渝小面如何在港股讲透“小面大生意”?摘要: 文 | 港股研究社过去一年来,从新茶饮到快餐连锁,蜜雪冰城、古茗、老乡鸡等消费品牌相继冲击港股,掀起一股 " 赴港上市潮 "。日前,以川渝风味面食为主打的连锁品牌 " 遇见小面 "...

文 | 港股研究社

前京东CEO徐雷加盟!川渝小面如何在港股讲透“小面大生意”?

过去一年来,从新茶饮到快餐连锁,蜜雪冰城、古茗、老乡鸡等消费品牌相继冲击港股,掀起一股 " 赴港上市潮 "。

日前,以川渝风味面食为主打的连锁品牌 " 遇见小面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资拓展门店网络与数字化能力。若成功上市,其将可能成为港股 " 中式面馆第一股 "。

" 民以食为天 ",餐饮行业既是民生刚需,亦是资本竞逐的赛道。遇见小面又能否讲好它的资本故事?

从 " 街头小店 " 到 " 川渝面馆一哥 "

主打重庆麻辣风味的遇见小面于 2014 年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面馆,由此开启了它的故事。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领先且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门店主要分布在内地和香港。

截至 2025 年 4 月 5 日,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 22 个城市的 374 家餐厅及香港 6 家餐厅,其中有 47 家餐厅实行 24 小时运营,并有 64 家新餐厅在积极筹备中。

放在动辄上是千店规模、万店规模的餐饮业中,遇见小面的规模其实并不大。

不过,就 2024 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并在 2024 年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的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最高。

同期,中国中式面馆市场的总商品交易额由 2020 年的 1833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296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7%,行业增速并不慢,但显然遇见小面发展势头更强劲

得益于公司交易额的持续放量,公司收入规模也得到持续扩大,由 2022 年的 4.18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1.5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6.2%。其中超 95% 的收入来自内地市场。

2022 年 -2024 年,其重庆小面、豌杂面和酸辣粉线下销售量连续三年在所有中国连锁餐厅中排名第一。期间,公司的产品也从主打的重庆小面系列,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得益于公司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并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其运营数据也表现不俗,。2022 年至 2023 年以及 2023 年和 2024 年均录得同店翻座率增加。2022 年 -2024 年,遇见小面翻台率分别为 3.1、3.8 和 3.7 次 / 日,从而增加其整体销售额。

经营规模扩大也同样带来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2022 年遇见小面曾因疫情的影响年内净亏损了 3600 万元,但隔年公司就成功扭亏为盈,当时年内实现盈利 4590 万元,并在 2024 年进一步增长 32.2% 至 6070 万元。

整体来说,公司经营面可圈可点。

徐雷入局 + 碧桂园注资!遇见小面能劈开中式面馆 " 整合困局 " 吗?

依照产业预测来看,行业快速增长期仍在持续。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外出就餐消费者比例的增加,中国中式面馆市场预期将进一步加速增长,总商品交易额将从 2025 年开始以年均 10.9% 的增速增至 2029 年的 5100 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按 2024 年总商品交易额计,中式面馆市场前五名参与者的市占率只有 2.9%。

这种分散格局既意味着市场整合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整合、膨胀的难度不小。

一方面,中式面馆赛道涌入和府捞面、陈香贵等品牌,且快餐品牌(如肯德基)加速布局,遇见小面需强化差异化。

另一方面,大多连锁餐饮企业在实现品牌更大的规模经营前夕,本质上还是 " 赚辛苦钱 ",此时玩家需要找到正确的 " 资本赋能 " 方向,譬如以自研的端到端供应链网络在中低端价位实现绝对龙头地位的蜜雪冰城。

据悉,遇见小面此次赴港 IPO 的募资金额就主要是用于战略性的并购和有机链扩张,实现品牌的规模经济、简化运营,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具体来说,包括拟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加深市场渗透;通过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及数字系统提升公司的信息技术能力;用于品牌建设及提高客户忠诚度;用于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潜在公司的战略投资与收购等方面。

公司也直接指出,IPO 是公司的又一个起点,未来公司会继续全力以赴,为顾客创造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

根据遇见小面的规划,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将是其未来发展的 " 三驾马车 "。

其预计将于 2025 年至 2027 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 120 家至 150 家、150 家至 180 家以及 170 家至 200 家新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前京东集团 CEO 徐雷于今年 4 月 1 日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或将基于其自身在供应链重构和下沉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助力遇见小面的发展。

成立至今,遇见小面已获得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碧桂园等知名机构 / 个人的投资。

内地餐企掀上市潮,都在续写 " 小生意 " 的 " 大故事 "

回看过去一年半的赴港上市潮中,内地餐饮类企业赴港上市热情明显升温。

从新茶饮古茗、蜜雪冰城,到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菜园、九毛九,已有不少内地消费企业成功上市港股,并且赢得不少投资者的偏爱。截至目前还有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老娘舅、老乡鸡等餐饮企业正在转道赴港上市。据悉,德克士母公司顶巧餐饮也计划今年赴港上市。

内需消费提振大年,餐企对赴港上市的热情或将更加浓厚。

不日前,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蔡伟荣也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促使内地企业优先选择赴港上市,尤其是那些寻求国际资金的企业,可能会加快上市步伐。

蔡伟荣强调,尽管 " 贸易战 " 可能对企业未来的业绩和上市后股价产生影响,对新股市场构成一定影响,但这一政策也可能成为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的推动力。他认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趋势值得关注。

从街头小店到资本舞台,遇见小面的 IPO 之路,既是中式餐饮标准化、连锁化的缩影,也是一场关于 " 性价比 " 与 " 规模化 " 的生存大考。

在新茶饮、快餐巨头扎堆赴港的当下,它能否凭借 " 川渝风味 + 下沉基因 + 供应链硬实力 ",在 5100 亿的中式面馆蓝海中劈开一条差异化航道?徐雷的加盟、" 三驾马车 " 的扩张计划,或许为故事增添了想象空间,但最终能否讲透 " 小面大生意 " 的资本逻辑,仍需接受市场对其盈利韧性、跨区域运营能力的持续检验。

遇见小面的故事,或许正是中国餐饮产业努力寻求从 " 大而不强 " 迈向 " 强而有质 " 路径的缩影,其中关键之一是要学会正确借力资本的量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