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周的A股,我有一个建议……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 | 付一夫,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最近的 A 股,着实让很多人叫苦不迭。
自 3 月下旬以来,市场风格骤变,此前的人形机器人、AI 算力等热点题材连续回调,部分资金流向医药、化工、有色等低位板块 " 避险 ",赚钱效应急转直下。更重要的是,市场成交量连续萎缩,上周三在时隔 50 个交易日后,又一次跌破 1 万亿,创出年内成交额次低;上周四更是在特朗普 " 对等关税 " 政策大超预期的情况下迎来巨震。整体情绪上持续低迷,似乎全然没有了此前行情热火朝天的氛围。
为何市场会忽然大变脸?
个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人害怕特朗普 " 对等关税 " 的利空影响,有人顾虑清明假期消息面的不确定性……不过在我看来,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资金对于个股基本面的普遍担忧。
有经验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A 股历来都有 "4 月决断 " 的说法。参考天风证券的研究,根据股票市场交易的驱动逻辑,一年可以划分为三个投资阶段,整体特征为 " 两头炒预期,中间炒现实 "。具体而言,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的市场交易往往是最不倚重基本面的,但二三季度却是基本面占据绝对主导,其间股票价格波动反映的便是现行的景气度情况;当临近四季度,景气度逻辑交易得差不多之后,市场便开始提前展望下一年的预期,并做相应的估值切换。
眼下这一阶段,正是从预期转为现实的时间窗口;而在此过程中,A 股的炒作风格也会从年初 " 春季躁动 " 行情中的题材热点驱动,向着回归基本面逐步演变。
然而,一旦回归基本面,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事实上,每年 3 月下旬与 4 月份都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同时也是市场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窗口期。因为业绩就如同一面 " 照妖镜 ",让 A 股诸多妖魔鬼怪不得不现形,届时很多基本面经不起考验的公司都可能会接连爆雷,比如财务造假、业绩下滑等等,其中不乏大量变身为 ST 的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不慎买到 ST 的个股,无异于灾难的降临——因为在现行的 A 股环境下,某只个股一旦被 ST,后面往往都是连续几个一字跌停,甚至可能有退市的风险;而持有该只个股的投资者,往往都是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 " 踩雷 ",连续的一字跌停让他们想及时止损都不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账户接连缩水却又无能为力。
近期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汇金科技。
作为去年的 10 倍大牛股,汇金科技在 A 股一直颇具人气。怎料在上周末,汇金科技忽然发布公告称,因 2024 年度业绩预告中未披露预计收入低于 1 亿元且亏损,同时未及时披露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及公司诸多高管被广东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受此影响,汇金科技在本周连续三个交易日 "20cm" 一字跌停,估价已然腰斩,超过 6.5 万股东被埋在其中,惨烈程度之甚,不言自明。
如此一来,在 " 天雷滚滚 " 的 4 月,还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会毫无征兆地忽然 " 爆雷 ",谁也无法预料,尤其是部分此前涨幅过高但缺乏扎实基本面支撑的科技股,其业绩往往难以匹配已经相对较高的估值,很有可能会上演以杀估值的方式向基本面回归的剧情,自然是风险远大于机会。既然这样,还不如暂时回避风险——这便是近期 A 股成交量持续萎缩、市场情绪连续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
平心而论,经历了近些年的 IPO 狂潮后,A 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从原来的 2600 多家迅速飙升至 5000 多家,这一成绩虽然为 A 股赢得了全球股市融资和上市公司数量的 " 双料冠军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大量垃圾公司通过种种渠道和方式完成上市。
而这些垃圾公司大多基本面较差,甚至还经常出现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绝对称得上是 A 股的害群之马。也正是由于这些垃圾公司的存在,A 股市场整体质量受到了严重威胁,久而久之势必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正因如此,推动垃圾公司的出清是大势所趋。而自去年 " 新国九条 " 问世以来,监管部门一直都没有停止整顿资本市场乱象的步伐,后续随着垃圾公司的逐步出清,市场生态将得到进一步净化,A 股投资价值也将迎来重塑,届时留在市场中的都将是优质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将有望获得更加理想且稳定的投资回报,而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更有保障。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从中长期来看是利好无疑,但是在业绩密集披露的当下,那些长期业绩不佳、财务造假、合规性存在问题的公司,很可能随时面临严峻的 ST 乃至退市考验,这也难免会让市场的谨慎情绪日益扩散。此时,低风偏的投资者可以先适当降低仓位保住盈利,同时尽量规避可能出现业绩风险的板块。待短期风险消化完毕、各方面形势都愈发明朗后,届时再进行加仓也未尝不可。
展望后续,A 股的投资风格很可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而那些绩优股、核心资产、高分红等方向很可能会越来越受到各方资金的青睐。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接下来的资产配置中,理应顺势而为地调整策略,多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精选优质个股并逢低买入,耐心持有,或许能有不错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