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重庆,将诞生一个2000亿IPO

访客 2025-04-06 10:20:31 48722
重庆,将诞生一个2000亿IPO摘要: 今年最大造车 IPO。赛力斯开始赴港 IPO 了。投资界 - 天天 IPO 获悉,赛力斯近日公告,拟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股票,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笔融资——子公司...

今年最大造车 IPO。

重庆,将诞生一个2000亿IPO

赛力斯开始赴港 IPO 了。

投资界 - 天天 IPO 获悉,赛力斯近日公告,拟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股票,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笔融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引入多位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 50 亿元。

赛力斯,一个与华为紧紧绑定在一起的名字。身后掌舵者是一位重庆 60 后张兴海,他造过摩托车,生产过面包车,最终凭借与华为合作,将新能源汽车版图做大做强,缔造 A 股 2000 亿市值,堪称中国新造车盛宴最生动的缩影。

造车背后,是敬畏。最近一场小米高速智驾车祸,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智能驾驶,重新探寻造车背后真正的意义。

崛起于重庆,缔造一个 2000 亿 IPO

赛力斯的背后是一位鲜少露面的重庆人——张兴海。

张兴海生于 1963 年,他的汽车生涯是从最不起眼的零部件开始做起。1986 年,张兴海投资创建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为长安微车生产座椅弹簧。

做完汽车零部件,张兴海开始造摩托车,2002 年成立新感觉摩托车有限公司和新感觉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随后,渝安集团成立,这是小康股份的前身。

但张兴海不满足于摩托车。2003 年,东风汽车、东风实业和渝安集团三方合资组建 " 东风渝安 ",主要生产东风小康品牌微车,张兴海正式进军汽车工业。

2006 年,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更名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张兴海造车迎来一个里程碑,东风小康 100 万辆下线,跻身 " 中国微车前三甲 "。

而小康股份也在 2016 年成功登陆 A 股,顺利成为重庆第三家 A 股上市汽车整车企业。但此后小康股份的股价时常徘徊在 10 元 / 股上下,最高不超过 20 元 / 股,公司业绩也起伏不定。

转折点发生在 2021 年——小康股份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双方签署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备忘录。随后的上海车展期间,华为与赛力斯与联合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并宣布该车将在双方渠道联合销售。

此后,小康股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年 12 月底,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第二款高端汽车品牌——— AITO 问界 M5 发布,被视为 " 首款鸿蒙汽车 "。随后双方趁热打铁推出新车,2022 年 7 月问界 M7 发布。而在 2023 年下半年发布的问界新 M7、问界 M9,上市 3 个月大定订单分别突破 12 万、7 万辆,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销冠。

2022 年 8 月,小康股份证券简称正式变为 " 赛力斯 "。与此同时,公司也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名称从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此次官宣赴港 IPO 的同时,赛力斯还预告了一笔重磅融资——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 50 亿元。据公告披露,赛力斯已与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农银投资完成相关协议的签署。因部分其他投资者内部审批决策流程及进度不同,最终投资主体将在其内部审批决策通过后,与公司在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增资额度内协商确定。

时至今日,赛力斯 A 股市值已突破 2000 亿元,一旦顺利登陆港股,将会成为今年最大造车 IPO。

问界火爆,一年卖了 40 万辆新能源

赛力斯刚刚交出一份史上最强财报。

据 2024 年年报显示,赛力斯全年营收达到 1451.76 亿元,同比增长 305%,净利润也一举扭亏至 59.46 亿元,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 4 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对于业绩增长,赛力斯称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倍增,产品盈利能力增强,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 26.21%。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42.69 万辆,同比增长 182.84%。具体来看,问界系列撑起了赛力斯整车业务的 " 半壁江山 ",其中问界 M9 在 2024 年全年交付新车超 15 万辆,问界新 M7 在 2024 年全年交付新车超 20 万辆。

赛力斯还在扩大自己的投资版图。去年 1 月,华为注册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 引望 "),并坐落于深圳华为总部办公楼,旨在实现华为车 BU 独立市场化运作。同年 7 月底,赛力斯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引望。时隔不到一个月,双方便完成 115 亿元的股权投资,赛力斯由此成为阿维塔之后,投资引望的第二家车企。根据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计算,引望最新估值已达 1150 亿元。

谈及这笔投资,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彼时表示:" 本次投资入股引望公司标志着赛力斯与华为升级为‘业务 + 股权’的全面合作,开启双方合作从 1 到 N 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

此外赛力斯还发布公告称,以 81.64 亿元的价格收购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已办理完过户手续。资料显示,龙盛新能源成立于 2022 年 9 月,是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实施主体,系专门为服务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成立的项目公司。

在本次交易前,赛力斯通过向龙盛新能源租赁超级工厂,主要用于生产问界 M9 系列车型。在交易完成后,龙盛新能源将成为赛力斯全资子公司,赛力斯将获得超级工厂的所有权。

虽然赛力斯并未公开 2025 年经营目标,但今年 1 月初张兴海在新年致辞中提出," 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这意味着销量需在 2024 年全年 42.69 万辆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只是在车企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对于赛力斯而言,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新造车竞赛背后,敬畏生命

眼下,中国造车江湖激战正酣。

一边是百亿融资排队诞生——去年年末,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一举引入 11 家外部战略投资者以及北京汽车,总计增资 101.5 亿元。

几乎同一时间,智己汽车宣布顺利完成 B1 轮股权融资,由国有投资机构和市场化投资机构继续加持。此前去年 3 月,智己汽车已成功获得超 80 亿元的 B 轮股权融资,至此整体 B 轮融资共募集资金 94 亿元。

无独有偶,阿维塔科技也宣布顺利完成 C 轮融资,募集资金超 110 亿元。本轮融资由长安汽车、渝富系基金、南方资产系基金、国投系基金、交银投资以及其他战略和市场化投资人共同出资,最新估值超 300 亿元。

另一边,则是一场智驾军备竞赛。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明确表示,2025 年将成为 " 全民智驾元年 ",那些不具备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将逐渐成为市场中的少数派。比亚迪率先在今年 2 月推出 " 天神之眼 ",首批上市的 21 款车型覆盖 7 万— 20 万元的价格区间。

随后,吉利发布统一的智驾解决方案 " 千里浩瀚 ",将覆盖吉利全系不同价位车型;更有甚者,奇瑞、极氪、广汽三家车企,在同一天晚上纷纷举办了智驾发布会。

一时间," 智驾平权 " 成为各大车企喊的最响亮的口号。但殊不知,在智能驾驶狂飙突进的同时,还暗藏着安全隐患。随着智驾系统的全面铺开,智驾系统可靠性、用户使用习惯等带来的风险大幅提高。

很多车企在对智驾技术的宣传中,往往只突出了技术的先进性,却忽视了技术局限性和消费者的认知偏差。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车企为了营销噱头,刻意模糊技术边界。

消费者更是陷入了一种 " 信任陷阱 ",在各种天花乱坠的宣传中,对智驾盲目追随与崇拜,失去了要始终保持 " 手握方向盘 " 的清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最近安徽德上高速发生小米 SU7 碰撞起火事故,沸沸扬扬。在事故最终调查结果出炉之前,我们不去主观揣测、妄下定论,但这起事件足以为所有车企和消费者敲响警钟,所谓的 " 全民智驾 " 该降温了,否则最终迎来的只有流量的反噬。

正如李想所建议,自动驾驶等级应该统一名称: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 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

任何一项伟大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而非取代人类。造车更是如此,这不是简单的将零部件拼凑在一起,而是一条最容不得一丝马虎的百年赛道。如今,比重新定义驾驶更为迫切的,是要重新定义对每一个平凡生命的敬畏之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天天 IPO",作者:刘博,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