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奔驰在华裁员背后:中国区销量下滑拖累整体表现,加大投入燃油车型保利润

访客 2025-03-07 17:35:10 35597
奔驰在华裁员背后:中国区销量下滑拖累整体表现,加大投入燃油车型保利润摘要: 近日,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 下称 " 奔驰 " ) 因裁员风波刷屏网络。迫使奔驰作出大比例裁员决定的背后,是中国市场表现承压,2024 年奔驰在中国市场...

奔驰在华裁员背后:中国区销量下滑拖累整体表现,加大投入燃油车型保利润

近日,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 下称 " 奔驰 " ) 因裁员风波刷屏网络。迫使奔驰作出大比例裁员决定的背后,是中国市场表现承压,2024 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超 7%。作为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区的低迷表现也导致奔驰 2024 年的业绩乏善可陈,其营收、利润、销量均呈下滑态势。

证券之星注意到,国内新能源车企来势汹汹,奔驰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EQ 系列失利、MB.OS 系统开发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奔驰在华市场的压力。如今的奔驰已不再坚持 2030 年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转而加大燃油车型的投入以稳固利润。

目前,这家百年车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战略收缩,如何扭转中国市场颓势是破局的关键。对此,奔驰试图通过降本增效和产品创新等方式加速融入中国市场以重振业绩,但未来品牌走向如何仍待时间检验。

销量压力下的被迫 " 瘦身 "

近日,媒体透露称,奔驰中国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在中国裁减高达 15% 的员工,裁员主要涉及金融和销售两个体系。据悉,此轮被裁员工可获得 N+9 的赔偿,若未来两个月未入职新公司,还可拿到 3 月和 4 月的工资。

对于网络盛传的消息,奔驰中国发表声明称,业务的整合或削减将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员工的工作安排。奔驰中国同时表示,将更加深入地应用新的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运营,提升运营效率,精简业务流程。

证券之星注意到,奔驰在华裁员背后,销量和业绩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据披露的 2024 财年业绩报告,奔驰 2024 年实现营业额 1455.94 亿欧元,较 2023 财年的 1523.9 亿欧元下滑 4.5%;息税前利润达到 135.99 亿欧元,同比下滑 30.8%;净利润为 104.09 亿欧元,较 2023 年的 145 亿欧元下滑了 28.4%。

对于这样的业绩表现,奔驰表示,主要是受销量减少,尤其是中国市场,净价降低和不利的车型组合等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奔驰 2024 年全球销量 238.9 万辆,同比下滑 4%。其中,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滑 3% 至 198.34 万辆。

划分市场来看,除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7.6% 外,其他主要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欧洲市场同比下滑 3% 至 64.18 万辆,亚洲市场同比下滑 7% 至 89.21 万辆。

数据显示,奔驰 2024 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 71 万辆,同比下滑 7.8%,其销量占比近三成。其中,乘用车 2024 年销量同比下滑 7.3% 至 68.36 万辆,同期收入同比下滑 8.5% 至 231.39 亿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仅次于其大本营德国市场,2024 年德国的销量同比下滑 8.9% 至 21.35 万辆。

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 2024 年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不会关闭德国的工厂,我们将限制德国工厂的产能,大概每个工厂是 30 万辆;同时,会减少员工数量,以这种自然换代的方式来减少员工的数量、调整产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近年欧洲经济形势不景气,让奔驰这样的汽车巨头饱受影响。这也让奔驰对今年的表现继续持谨慎态度,公司预计 2025 年销量会有轻微下滑,营收预计下滑 2%-7.5%,息税前利润下滑幅度在 15% 及以上。

电动化转型摇摆不定

奔驰在华销量大跌与当前国内车市新能源浪潮不无关系。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大趋势之下,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问界等新能源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快速的技术迭代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抢占市场,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稀释。

国信证券 ( 002736.SZ ) 数据显示,2024 年,外资豪华品牌销量 287.65 万辆,较 2023 年下滑 10%。而自主中高端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上涨,全年销量 182.3 万辆,同比增长 76%。

证券之星注意到,燃油车业务在当下依然是奔驰重要的利润来源,在转型电动化方面,奔驰的步伐则略显迟缓。2024 年,奔驰电动乘用车全球销量 36.76 万辆,同比下滑 8.5%。其中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 23.1% 至 18.51 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 13.2% 至 18.26 万辆,这也暴露出奔驰在电动化转型中产品发展失衡的现状。商务车车型中,纯电车型全球销量则同比下滑 13.9% 至 1.95 万辆。

奔驰的电车主要聚焦于 EQ 系列,由于 EQ 系列销量失败,奔驰曾在 2023 年喊停了大量 EQ 系列的改进项目。最近,奔驰宣布了一项重磅电动汽车战略,将在未来几年内彻底革新其电动产品线,并对车型命名进行重大调整。根据规划,奔驰将于 2027 年前推出全新或升级的多款电动车型,包括电动 C-Class、GLC、S-Class 及 E-Class。品牌目前正逐步淘汰电动汽车上的 EQ 前缀,未来将改用 " 配备 EQ 技术 " 后缀。

在业内人士看来,EQ 系列的失败在于其早期车型采取的 " 油改电 " 技术路线,即在燃油车架构上直接替换动力系统,这种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研发成本,却也导致续航短、电耗高、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 EQ 系列产品的风评。

随着电车的竞争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奔驰依然未能抓住机遇,其自研的 MB.OS 系统开发进度落后,导致纯电长轴距版 CLA 的投产时间被推迟约 4 个月,最初这款纯电新车规划的投产时间是 2025 年 4 月,这也暴露了奔驰智能化转型的短板。

证券之星注意到,奔驰早在去年初就宣布战略转向,将放弃原定于 2030 年实现全电动化的计划,在坚持电动车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燃油车型的投入,以此稳固利润率更高的燃油车。

根据规划,奔驰将到 2027 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内燃机能够持续到 2030 年。2025 年至 2027 年期间,奔驰将推出 19 款燃油汽车和 17 款纯电动汽车。

中国市场开启自救

电动化转型遭遇阵痛,奔驰开始审视自身的战略布局和成本控制策略。

为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平衡的需求,削减成本成为奔驰当下的重要举措。2024 年财报电话会上 , 奔驰提出计划在 2027 年将生产成本降低 10%,并将继续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应对材料成本问题,固定成本降低举措也将持续到 2027 年。

浙江在线报道,康林松计划在 2027 年之前节省共计 50 亿欧元,其中仅 2025 年就需要完成 25 亿欧元的降本目标。海报新闻披露称,为实现此目标,奔驰拟实施全球大规模裁员,人数可能高达 2 万人。产能规划上,未来三年里,奔驰会将产能大概保持在 200 万到 250 万辆的水平上,其中,会在德国缩减 10 万辆的产能。

面对中国市场的失利,奔驰也作出了变革,除降本措施外,还加大了产品本土化攻势。2025 年至 2027 年,奔驰将开启史上最大规模产品投放,规划了超 30 款新产品,并将为中国市场打造多款专属车型。

根据规划,奔驰将于 2025 年发布 CLA 车型,并在 2026 年推出 S 级的重大升级版,同时还将推出纯电动版 GLC 和 C 级车型。针对中国市场,奔驰未来三年将推出 7 款中国专属车型,包括纯电 MPV 和长轴距 CLA。

汽车像素独家了解到,奔驰正在扩建中国研发团队,尤其以软件和智能座舱团队为主,目的是让中国团队承担更多 MB.OS 的软件研发任务。

此外,早在去年 12 月,中国市场就已开启人事换防,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 HubertusTroska 将在 2025 年合同期满后退休离任,接替 HubertusTroska 的是产品战略和转向负责人 OliverThoene。 ( 来源:证券之星,文 / 陆雯燕 )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