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股债投资两难,攻守兼备的「它」如何破局?

访客 2025-02-28 10:30:51 13039
股债投资两难,攻守兼备的「它」如何破局?摘要: 通过不断优化组合的股债配置,混合类基金产品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市场震荡中有望实现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成果。——馨金融洪偌馨、伊蕾 / 文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时刻在...

通过不断优化组合的股债配置,混合类基金产品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市场震荡中有望实现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成果。

股债投资两难,攻守兼备的「它」如何破局?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 / 文

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时刻在影响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策略。

一方面,金融资产的比重或正持续攀升。但随着低利率时代来临,单纯依靠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等产品显然无法满足投资者在资产保值和增值上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持续波动大大提高了投资理财的难度。

2024 年,A 股经历调整与反弹,市场轮动加速、板块切换令人应接不暇。与此同时,债市也出现频繁的收益震荡,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

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平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并且把握机会提高胜率,可能是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选择。

而相较于手动配置,市场也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比如股债搭配的混合基金,以债券为基础资产,为组合提供稳定的票息收益;同时,通过优选个股等权益投资,力争为组合提供超额收益。

从业绩来看,一些混合基金确实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待。

比如工银聚丰混合基金,自 2023 年 1 月 13 日刘婷、盛震山两位基金经理上任以来,该基金 A 类份额收益率达 20.7%,超越其同期基准(8.68%)。(数据来源:托管行复核,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基金经理的能力与经验是影响业绩的原因之一,但在他们背后,公司投研能力的深厚积累与持续进化也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一直秉持着「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高效、协同的投研平台。

这是基金经理得以稳定发挥的基础,也是一家老牌公募的基座。

基于横向投研信息分享机制,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共享工银瑞信整个投研团队的集体智慧,进而实现投研的良性循环、促进业绩提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力争更大概率地抓住确定性机会。

「多面手」出击:进可攻、退可守

股票和债券代表着不同的资产类别和风险收益特征,前者的波动更大,风险和长期增长潜力都更高;后者的波动较小,风险和回报一般也相对平稳。

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国内市场,过往的经验和数据都证明,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组合的股债配置,混合类基金产品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市场震荡中有望实现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成果。

以工银聚丰为例,公开信息显示,在该产品投资组合中,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 0-40%;投资于同业存单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 20%;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 20%。

并且,买入信用债的债项评级不得低于 AA,投资 AAA 的信用债券占信用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 50%。

作为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以债为底」或可以打造一个较厚的「安全垫」,争取让投资者即便是面对市场波动也能「拿得住」,进而力争在更长周期里积累更高的收益回报。

在此基础上,基金管理人又能够根据行情变化主动出击,力争不错过权益类资产的机构性机会,真正实现进可攻、退可守。

比如,在 2024 年上半年,伴随长期国债利率逐步下行,国内债券市场走出超出预期上涨行情。A 股上市公司尽管整体业绩增速放缓,但仍有部分行业实现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基于这样的复杂市场环境,工银聚丰 2024 半年报显示,在债券投资方面,该产品通过「哑铃型」配置提升了组合久期。

而在权益投资方面,维持对公用事业、上游能源等领域的重点配置的同时,调整个股持仓,进一步增加了贵金属资源股持仓占比。

在这样的配置策略下,组合在 2024 年上半年为投资者实现了超过 10% 的投资回报。(数据来源:基金 2024 年中期报告)

到 2024 年四季度,随着一系列宏观政策落地,股票市场风格切换,A 股投资生态迎来巨大变化,工银聚丰的投资组合也随之调整。

四季报显示,该组合在权益方面做了积极的结构性调整,配置结构与前一个季度末相比更均衡,配置重心从产业链的上、下游两端,向中游的运营和制造环节做了再平衡。

此外,部分个股从潜在收益和风险综合评估的吸引力较三季度有所下降,因此组合的权益比例也相应有所降低。

数据显示,工银聚丰 A 类份额在近三年、近一年的收益率业分别达到 13.43%、11.95%,均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07%、10.21%)和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0.6%、5.34%)。(数据来源:基金净值増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 2024 年四季报,指数数据来源于 wind,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体系化支撑:投研「舰队」乘风破浪

想要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保持稳定的业绩回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股票 + 债券的产品结构具有一定优势,但也提高了操盘的难度。比如,如何调整配置比例、如何择时、如何选择个股

这些不仅需要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配置策略,也很考验团队的配合度与执行力,以及整个公司在多元资产方面的投研能力。

以工银聚丰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为例,刘婷与盛震山两位基金经理都具有 14 年的从业经验。其中,刘婷在 2010 年加入工银瑞信,有着 4 年投资管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工银聚丰基金经理的同时,刘婷还担任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总监。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养老金管理经验与固收投资能力有可能形成了战略协同。长期的深耕下,她形成了「稳中求进」的鲜明风格:

一方面通过深度宏观研判把握大类资产配置机遇获取市场 β 机会,并基于利差比价模型和机构行为跟踪,优选债券类属,灵活摆布组合久期,提升组合收益弹性;

另一方面将养老金投资中培育的审慎基因注入固收投资,注重风险收益比,在纯债和转债仓位间做再平衡,构建起攻守兼备的风险管理体系。

而盛震山更是一位有着 9 年投资管理经验的老将,他在投资过程中主要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结合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周期变化,面向中长期进行布局。

数据显示,他独自管理的工银精选回报混合 A 自 2023 年 9 月 26 日成立以来的回报达 18.12%,大幅超越同期业绩基准(7.55%)。(数据来源:基金四季报,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不同的职业经历和能力圈为他们提供了不同视角,而通过分工协同,两位基金经理能够充分做到优势互补,兼顾宏观与微观、长期与短期、市场趋势与个股选择,实现了 1+1>2 的表现。

与此同时,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平台投研能力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提升和业绩表现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

过去几年,工银瑞信大力推动投研平台化和投研一体化建设,设立了针对权益类、固收类、FOF、指数及量化四大研究板块和 15 个能力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投研体系,不断加强资源共享,汇聚集体智慧,进一步提升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力争实现长期、稳健、可靠的投资回报。

工银瑞信能够打造工银聚丰混合这类绩优产品,这也与其「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多策略」路线和横向信息分享机制密不可分。

比如,基于「全员研究、投研一体」的模式,工银瑞信在养老投资这一纵深赛道的领先优势可以外溢到其他领域,不同板块和团队可以共享一个「智慧大脑」。

独行者疾,众行者远。

相信随着工银瑞信投研体系不断进化和完善,以及整个公募基金生产流程与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未来更多投资者将受益于此。

滑动查看完整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

数据说明:

1、工银聚丰混合 A 成立于 2021 年 05 月 28 日,该基金 2022 年 -2024 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 -6.83%、8.76%、11.9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 -4.50%、-0.17%、 10.21%,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各定期报告。

2、工银精选回报混合 A 成立于 2023 年 09 月 26 日,该基金 2024 年度净值增长率为 18.7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13.54%,基金净值増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各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聚丰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工银精选回报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如果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投资须谨慎。

友情提示,设置星标不迷路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