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东北经济第一城,和它的万亿GDP挑战

访客 2025-08-28 17:03:35 43930
东北经济第一城,和它的万亿GDP挑战摘要: 缺乏能与其他 " 万亿之城 " 抗衡的新增长极大连,想成为 " 万亿之城 "。2024 年,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大连 GDP 达 9516.9 亿元,与万亿目标仅差一步之遥;202...

缺乏能与其他 " 万亿之城 " 抗衡的新增长极

东北经济第一城,和它的万亿GDP挑战

大连,想成为 " 万亿之城 "。

2024 年,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大连 GDP 达 9516.9 亿元,与万亿目标仅差一步之遥;2025 年上半年,大连 GDP 达到 4647 亿元,同比增长 6.0%。

撑起增速的是外贸。结合今年前 7 个月数据来看,大连市进出口 2742.9 亿元,同比增长 7.7%,增幅高于全国 4.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1441.2 亿元,增速高达 20.1%,贸易顺差从 5 月扭转十年逆差后,已扩大至 139.5 亿元。

横向对比,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观察进出口增幅,大连排名第 5 位,较去年同期排名上升 9 位。

在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外贸的强劲增长,无疑会为经济注入了动能。不过,经济发展不仅靠外贸支撑,还需产业协同发力。

2025 年还剩 4 个月,大连能否冲破万亿关卡?在亮眼数据背后,隐藏着哪些潜在挑战?

依赖港口发展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

正因如此,港口,始终贯穿于大连的城市发展进程中。

1880 年,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提出在大连湾建设军港,为大连地区的机械、化工、特殊钢冶炼、造船业的发展埋下注脚。此后,随着大连商港发展,让这座城市跃升为商贸、工业活跃的地区。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1984 年,大连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使其一度成为日本、韩国等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彼时,大连还提出对标香港,尝试将传统重工业迁出市区,扶持金融、软件等服务业发展。

然而,还没等到软件产业形成规模,2003 年大连又提出 " 大大连 " 规划,重新回归到重化工业。

一来一回之间,大连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时机,再加上国际经贸逻辑生变,港口不再是开放程度的唯一标尺,内陆城市乘势而上,大连经济曾一度承压。

数据显示,2012 年大连 GDP 就达到 7000 亿元,在此量级上,大连徘徊了十年之久。

意识到问题后大连寻求出路,一方面提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锚定港口优势,提出到 2025 年要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 2035 年,建成东北亚一流水平的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一系列港口与航线布局迅速落地。

2024 年至今,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新开通 " 大连 - 南美 "" 大连 - 墨西哥 " 以及直达欧洲、地中海的航线填补了东北地区直达中南美的空白,并进一步打通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的贸易通道,此外全国首个俄罗斯出口中心地方合作中心也在此落户。

航线网络的完善,直接转化为外贸增量。今年前 7 个月,大连市对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进出口 1561.7 亿元,增长 7.7%,占进出口总额的 56.9%。其中,对东盟进出口 530 亿元,增长 54.7%,占 19.3%,成为亮眼的增长点。

从贸易结构来看,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机电产品成为出口增长的动因。

前 7 个月,大连出口机电产品增长 15.6%,拉动全市出口增速 9.5 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值的 58.6%。其中,船舶、汽车零配件、汽车分别出口 134.8 亿、37.2 亿、27.1 亿元,分别增长 26.5%、42.2%、204.9%。

此外,短期政策窗口助推了出口增长。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为规避加征关税风险,利用 90 天政策窗口期集中 " 抢出口 ",而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核心外贸枢纽,自然承接了这部分增量需求。

依然是重工业

外贸的强劲增长,为大连经济注入了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大连 GDP 达到 4647 亿元,同比增长 6.0%。在拉动经济增长的 " 三驾马车 " 中,出口表现最为亮眼,增速居于领先地位。

然而,大连的发展抱负并不局限于外贸领域。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2024 年大连距离 " 万亿之城 " 仅一步之遥。因此,在 2025 年迈入万亿 GDP,是其最紧迫的目标。

目前,全国共有 27 座城市跻身 " 万亿俱乐部 "。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数量最多,拥有苏州、南京、上海等 9 座万亿之城。

东北至今仍缺一座 " 万亿之城 "。

从半年的数据来看,大连离万亿 GDP 还差 5353 亿元。按照 2025 年 GDP 增长 5.5% 以上的预期目标测算,今年大连有望顺利突破万亿大关。

大连一旦撞线,不仅是城市能级的跃升,更将助推东北全面振兴。

除了外贸之外,大连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靠的是石油化工、造船业。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全市原油加工能力达 5270 万吨 / 年,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其中,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更是承担了战略性的发展角色。

产业链方面,大连覆盖了炼油、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PTA(精对苯二甲酸)年产能达 1770 万吨,成为全球最大产业基地。同时,还拥有大连石化、逸盛大化、西太炼化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 年,大连石化产业实现产值 4256 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三。

从城市发展看,石油不仅能给海、陆、空交通和工业体系提供动力,更延伸出塑料、橡胶、医药等五千余种化工产品,广泛渗透至制造、农业及医疗等领域。与此同时,从勘探、炼化、制造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能为大连带来强劲的经济支撑和就业机会。

再看看造船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大连造船业已基本形成集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等为一体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 90 多项第一。中国第一艘航母 " 辽宁舰 " 正是在大连造船厂完成续建改造,随后 " 山东舰 "" 福建舰 " 相继在这里下水,奠定了大连在中国海军装备中的母港地位。

得益于此,2025 年上半年,大连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3%,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增长 16.9%。

仍有挑战

" 基于过去三十年的 GDP 数据,通过统计模型测算发现,大连今年要实现万亿目标,并非易事。"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永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成也重工,忧也重工。大连冲刺万亿大关的最大隐忧,正是产业结构本身。目前,大连仍以石化、装备制造、造船和电子信息为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石化作为第一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 40%。

与此同时,大连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大连市数字经济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就曾指出,大连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 智能终端、信息通信设备等领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尚未涌现具有广泛影响力与产业引领地位的企业。

与此同时,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不紧密 , 没有抓住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等领域缺乏全国知名产品。

若横向对比,目前仅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缺乏能与其他 " 万亿之城 " 抗衡的新增长极。

相比之下,同为沿海城市的无锡,拥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7 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苏州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端材料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万亿。相比之下,大连的新兴产业不仅规模小,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若产业竞争力长期无法提升,大连的港口贸易优势可能被逐步削弱。" 港口的价值取决于背后的产业支撑,如果只是简单的货物中转,而非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很容易被周边港口替代。" 刘永亮说。

除了产业,营商环境也是大连亟待补上的短板之一。

尽管大连坐拥天然良港,地处环渤海与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处,大连仍受‘投资难过山海关’印象的影响。" 尽管有所改善,但与上海、深圳、杭州、宁波等沿海城市相比,大连在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仍有明显差距。这将直接影响资本与人才的集聚意愿。" 丁长发说道。

面对这些挑战,大连正在改善。在巩固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例如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园、高性能算力中心投入使用,标志着大连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计算领域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物流、贸易四大服务业,2025 年上半年,其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278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占 GDP 的比重达 60%。

营商环境方面,自 8 月 11 日起,大连连续召开三场 " 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冲刺万亿 GDP 城市 " 专题会议,从打造减负增效市场环境、规范执法监管、优化涉外服务三个维度发力,试图通过环境改善吸引要素集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