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困在养老社区会籍制中的老人

访客 2025-08-22 13:05:08 46927
困在养老社区会籍制中的老人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康养新天地,作者:小远,题图来自:AI 生成人生如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对于十几年前兴起的新鲜事物会籍制养老社区,同样如此。一大批老人趋之若鹜,...

困在养老社区会籍制中的老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康养新天地,作者:小远,题图来自:AI 生成

人生如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对于十几年前兴起的新鲜事物会籍制养老社区,同样如此。一大批老人趋之若鹜,或毅然卖掉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或是拿出积攒多年的养老积蓄,不惜花费上百万,只为在这些号称 " 高端 " 的养老社区里抢占一席之地。

只是,这样的选择究竟是物超所值,还是如同飞蛾扑火?

那时,无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十年光阴匆匆而过,在时代的浪潮中,养老社区倒了一批,又起来了一批。如今,当年选择了会籍制养老社区的老人们还好吗?近况不尽相同。

壹丨李叔叔

八年前,李叔叔夫妻二人刚过七十,选择入住了上海浦东一家高端养老社区。他们花费 288 万购买了一张 20 年的会籍卡,加上两人每月一万出头的养老服务费,便可在此安安稳稳度过晚年。

刚入住的两三年,社区里人不算多,李叔叔夫妻倒也乐得清净。医食住行样样不用操心,每天和邻里一起参加些活动,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某养老机构音乐室

然而,社区的入住率始终在 30% 左右徘徊,难以攀升。为了吸引更多老人入住,社区一波接一波地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可选择会籍制入住的老人还是越来越少。无奈之下,索性开始主推月费制。

靠着月费制的性价比,社区的人气确实上来了,但管理上的矛盾愈发凸显。

李叔叔家周边原本空着的几间房,在促销力度最大的那几个月,陆陆续续搬来了新邻居。

对于新邻居的到来,李叔叔夫妻起初很是欢迎的,可好景不长。这公寓式的设计,在所有房间都住得差不多之后,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居住的舒适度一落千丈,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会籍制 " 与 " 月费制 " 在医护、餐饮、文娱等各项配套服务上,几乎毫无区别。

花了上百万的会籍费,到头来却和月租制老人享受同等服务,这让李叔叔有苦说不出。

贰丨赵阿姨

五年前,赵阿姨同样看中了上海嘉定区一家会籍制养老社区。

这里的条件颇为诱人:花费 160 万元,便能获得一套约 50㎡一室户的使用权,每月只需支付 5000 元左右的养老服务费。更让人心动的是,社区承诺每年有 2.5% 的收益,而且该会籍卡可继承、可转让、可退,入住满 3 年后,扣除 2% 的手续费就能全额退款。

赵阿姨和子女仔细考虑后,觉得挺不错,万一以后养老社区真的成为稀缺资源,也能提前买个保障。于是,赵阿姨一次性付清了 160 万,签下入住协议。

前两年,社区的确说到做到,承诺的收益如期到账,可以用来抵扣一部分养老服务费,一切都顺顺当当。可没想到,两年之后却成了另外一番光——该有的收益说没就没了,养老服务费也隐隐有上涨的趋势。

唯一能让赵阿姨稍感安心的是,养老服务暂且还说得过去。一线员工都很热情,只是人员变动太过频繁。入住这几年里,生活管家换了好几任,好不容易和张三混熟了,没过多久就又换成了李四,让人总有些不适应。

医疗服务方面也是如此。虽然社区内设有医疗机构,有时候能及时发现老人们的身体变化,但院内的医护团队却极其不稳定。遇到意外疾病和突发事件,最终还得靠 120 来解决问题。

入住满 3 年后,子女们定居国外,赵阿姨萌生了退住的念头。一来,约定的收益没了;二来,市面上的养老社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不少倒闭、暴雷的情况,她觉得不如把这笔钱取出来 " 落袋为安 ",先去国外住几个月,回国后再另寻合适的养老机构。

可没成想,交钱容易退钱难,退费竟成了会籍制最大的 " 拦路虎 "。

入住时,工作人员有多积极主动;退住时,他们就有多敷衍拖沓。不是不处理,而是一个劲地拖延。赵阿姨跟运营主管反馈,主管说要问问院长;问过院长后,又说要等集团总部审批。

总之,能拖一天是一天。

直到两个月后,赵阿姨要动身去国外了,退款的事宜依旧没有下文,赵阿姨只好和社区协商,房间空关期间无需再额外支付物业管理费。

叁丨刘爷爷

刘爷爷是这两年才购买的养老社区会籍。

在月租制盛行的当下,他和老伴为何依旧选择会籍制养老社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丁克家庭:没有子女,也就无需给小辈们留下房产或现金。

于是,当两人年纪渐长,便把自住的 100 多平房子卖了 1000 多万,再加上半辈子的积蓄,这笔钱足够支撑他们后半生入住会籍制的高端养老社区。

其次,他们不愿降低原有的生活品质。市面上大部分高端养老社区,他们都前去参观过,也购买了险资养老机构旗下的保单,但由于二人性格喜静,不喜欢公寓式的高密度住宅,最终挑选了上海市西南部一家低密度养老社区。

这家社区的环境一流,与之匹配的价格也同样一流。

然而,在刚入住不久就暴露出了问题——服务与价格明显不匹配。作为自理老人,两人每月不含餐费就需花费 3 万左右,水电费还需按高于民用价格的费用另外支付,这样的费用在上海养老市场绝对算得上天花板级别,可与之对应的却并非星级服务。

问题的关键在于,会籍制不仅一次性收取了大额押金,还限制了退住的灵活性。

两人不是没有考虑过退住,但合同内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若要全额退款,必须住满 4 年;否则需要按入住年限,扣除押金 20% 左右不等的违约金。

老两口本就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去打官司周旋,只能等住满 4 年后再做打算。好在他们骨子里是热爱生活的人,锄草、养花、种菜,把日子过成了自己的桃花源。

某养老机构老人打理的庭院

在普通人的眼光里,入住高端养老社区是老人们终极高档的享受,那里环境优雅、配套齐全、服务周到、一劳永逸 殊不知,因为发展过程的原因,曾经风光无限的 " 会籍制 " 已经暴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短板,困住了现实中的李叔叔、赵阿姨和刘爷爷们:承诺的高品质服务打折,退钱无门、退住也难。

而全社会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批最早尝试会籍制的老人们,曾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勇敢的先行者。

如何帮助他们从落后的会籍制困局里摆脱出来,真正享受最先进的养老服务,不仅是他们的事情,也是我们整个行业的事情,需要政策制定者、养老机构和家属、社会各界共同来推动。

拭目以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