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深圳“野驴友”,差点在望郎归回不来

最近,一位驴友在望郎归失联的消息,又一次让深圳驴友们的心跳猝不及防的漏掉一拍。
望郎归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短短几年便蹿升为深圳户外圈的 " 顶流 ",其山海壮阔、路线原始,刺激感十足,却也把危险写进了每一寸野性里。
这条路线并非官方正式开放路线,很多"路标"只是前人绑下的褪色彩带,岔路密布,前人的轨迹极易被灌木丛与矮小树木吞没。
而海岸线路段的礁石嶙峋,容易因涨潮而被淹没,部分路段则陡峭似悬崖,惊涛骇浪拍打着礁石,人在其中,状如蝼蚁。
虽说行走于山野中,更能体会人生是旷野,可一旦 " 野 " 过了头,旷野会不会也暗藏危险?
01
望郎归
老驴都皱眉的山
林生这几天和朋友在望郎归帮忙找人,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 原本计划的路线是东涌进下海岸线海柴角去找,但下雨溪水涨起来了,没能下去,走了常规路线——东涌沙岗村到望郎归,下大水坑海岸线,回鹿嘴山庄,遗憾全程没看到踪迹。"
他反复提醒人们,望郎归美丽的背后暗含危机。" 南澳山海很美,但未开发区域、非常规路线千万别去,特别是悬崖边、海边礁石等危险地方,很容易发生迷路、受伤甚至坠海等意外。"
在深圳驴友的眼里,望郎归是一座极其野性的山,不建议小白轻易挑战,尤其是单独行动的小白。
图释:望郎归 图源:李鹏
陈琴是户外爱好者,穿越过东西冲,也爬过深圳的梧桐山、阳台山和望郎归,望郎归是她有史以来爬过的最野的山。
望郎归既不同于东西冲之类的热门路线,又不像梧桐山那般路线相对简单,即便不熟悉路线也可以跟着人流,单独去也不怕走丢。
" 望郎归山上没信号,看不了手机导航,树密林深,并且岔路很多,路上有路标,但是比较少,主要是沿着前人的轨迹在走,如果方向感不好、没有提前做好路线规划,很容易迷路。"
当时因为路险,山路上满是灌木丛与矮小树木,土路与乱石混合,狭小蜿蜒,她选择跟团爬山,跟了一位方向感好、徒步经验丰富的领队。
即使如此,她仍记得当时有一位同行的男生,在下山时都得连滚带爬,她只有一个念头:这里绝对不能一个人来,太危险了。
最近,看到有驴友在望郎归失踪,她眉心一紧,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晴天都那么危险,更别提现在雨季,山路更加湿滑。
图释:望郎归途中礁石 图源:李鹏
让爬山难度更上一层楼的,是夜爬。李鹏去年 11 月和同好一行五人,在爬七大望东路线时,(七娘山、大雁顶、望郎归、东涌沙滩),迷路到晚上 11 点才下山。
当时,他们已从七娘山走到了望郎归,却迷失在了望郎归到东涌的岸边礁石上。
" 望郎归下东涌要经过 2 段礁石,下到第一个礁石那里有个庙,然后再上山走一段路到第二个礁石,第二个礁石再重新上山,但是第二个礁石上山的路很难找,我们在那里找了半天。"
当时,他们五个人身上只剩下一瓶水,时间已到晚上 9 点,身体处于又疲惫又饥饿的状态。道路崎岖复杂,天又黑透了,海岸线上的灯,只能为礁石上的他们提供一点点不起眼的光亮。
就在担心涨潮把礁石淹了,强行 " 封路 " 的时候,他们还在海岸线上发现了其他 4 位迷路的路人。路人在海岸边打通了救援电话,但是风浪太大了,渔民的船无法靠近海岸线,来不了了。
他们四个人把水都喝完了,身上也没有其他食物和水了,绝望中等来了更有经验一些的李鹏一行。
" 跟着路标走,原本也是有路的,但是走着走着就没路了,路很小,天黑了就更不好看路了。"
后来,他们九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找到了重新上山的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出山了。然而望郎归的山下,只有一户人家,仍然是一片漆黑。
路人向村民要了水喝,他们在黑暗中又走了 2 公里公路,才到了亮一点的地方。
02
小众 " 顶流 " 路线
安全无法保障
深圳资深驴友回忆,望郎归大致是三年前在深圳户外圈一下子火起来的,最近两年几乎成了大鹏半岛的 " 顶流 " 野景点。
望郎归位于大鹏南澳杨梅坑村鹿嘴山庄与东冲村之间,经常会被驴友们连成一条穿越山海线——从七娘山出发,一路经过大雁顶、望郎归,最后穿越东西冲,路线中包含了官方开放的爬山道,和大部分的野路及海边礁石。
望郎归最出名的打卡点便是山上的巨石,站在望郎归的巨石上,可俯瞰大鹏湾,大小辣甲岛、三门岛,风景极佳。
望郎归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早年附近渔村男丁出海捕鱼,家人常到巨石上盼望男人归来。女子阿秀在丈夫阿明出海未归后,每日到村口山坡等待,最终倒在山坡化作石头,人们为纪念她的忠诚坚贞,将石头命名为望郎归。
凄美的爱情故事,为浩瀚的海景、野性的山路增添了滤镜,更吸引了不少驴友打卡。但望郎归实际上是未开放的区域,不适合普通人去探险。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发布过公告,目前开放的景区为博物馆园区、主峰科考线、鹿雁科考线,其余均为未开放区域。
经常会有驴友在公园内未开放区域迷路,并呼叫救援,救援时间长达 11 个小时。
驴友岁月如刀总结,望郎归有三条常规线路,第一条是下山走海边到大水坑海滩,从大水坑海滩附近的养殖场走回大雁顶科考线的一号景观平台,这个是环线。
第二条是从望郎归下山走东涌方向,最后回到东涌湿地公园附近。第三条是望郎归原路返还大雁顶科考线四号景观平台。其他还有一些线路难度陡增,对于体能要求很高。
驴友漫摇 JK 总结:从望郎归的巨石下山,有两条路线非常危险,不建议行走,一条是往高崖海岸线,一条是往海柴角方向。
往高崖海岸线方向,海边的礁石非常陡峭,大致呈 90 度垂直于海面,人需要像攀岩一样,贴着礁石行走。脚下就是不知深浅的海水,和冲击力极大的海浪。
在户外圈身经百战的树哥,提起这段路线还感觉非常后怕,当时他跟着两个人一起下山,不仅路陡,还有悬崖,危险系数很高。
" 我走过一次,差点噶在那里,再也不敢走海岸线了,惊涛骇浪卷走了会尸骨无存。"
而下海柴角的方向,山路基本为比人还高的竹林和藤条,靠前人的轨迹分辨路线,而且岔路极其多,非常容易走错。
部分驴友从巨石下山到海岸线后,也会自费呼叫船只来运送,根据驴友的观察,下海岸线这段过程也容易受伤,并且不一定能叫到救援的船只前来。
李鹏认为,这条路线最好在天黑前出山,想挑战这条路线的人,建议中午 12 点前就得开始上山,还要准备好食物、水、灯、充电宝和保温毯。
陈琴补充,山上几乎没有信号,最好先把 " 两步路 " 这类足迹的 APP 下载好,选择防滑性能好、舒适的鞋子、手套,必要时带上指南针和信号枪。
驴友岁月如刀总结,最重要的便是量力而行,小心谨慎,结伴出行。
03
深圳群山争锋
老驴攀爬有取舍
爬山,向来是深圳人周末和节假日最经典的出游路线。俗话那样说," 深圳人不是在商场,就是在爬山。"
山,包容了深圳人的灵魂。爬山让身体疲惫,也让深圳人的情绪有了出处。
李鹏入门爬山,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和一群陌生人一起爬山说话、互相吐槽工作,让他感觉很放松。
驴友岁月如刀形容徒步会上瘾," 有氧运动分泌多巴胺,徒步一般至少三个小时起步,加上户外空气景色,最后心情会特别好,很兴奋,后劲很大。"
相应地,深圳有很多郊野公园和风景区,都做了完整铺装,全程水泥 / 木栈道 / 石阶,有路灯、护栏和巡查,不会像 " 望郎归 " 那样需要野路攀岩。
塘朗山郊野公园有盘山公路和木栈道、大南山有石阶、莲花山公园有全台阶和无障碍坡道、笔架山公园有环形木栈道、凤凰山有盘山公路和石阶、马峦山郊野公园开放了溯溪步道和瀑布栈道,梧桐山的 " 百年古道 " 线是石板古道,银湖山郊野公园也有沥青 / 水泥防火道可骑行可徒步。
这些山都更适合普通人攀爬,不仅距离市区近,也更安全,老少皆宜。但老驴友们更偏向于大鹏山海相依的野路线,而这些路线,稍不注意,就容易让人迷失,如单独出行,则危险程度更甚。
图释:望郎归下山路径 图源小红书 @漫摇 JK
乐乐曾经在去年八月爬山七娘山,当时他心想着穿越三角山到大雁顶,结果看着导航走向了没人的路线,是他自己用脚踢开灌木丛,砸出来的路。
" 我被带刺植物刺伤,被蚂蚁蚊子虫爬在身上,摔了很多次,路超级滑,甚至连路都没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执着。"
走到快天黑了,他还找不到路,手电筒虽然是满电的状态,但总是自动关灯,他感觉瘆得慌,慌乱中好像听到了鸟叫声,一路往前砸,才找回了正路。
七娘山属于正式对外开放的郊野登山区域,但开放范围仅限于 " 主峰科考线 " 等官方修建好的步道,而非整座山脉随意攀爬。
乐乐当时是乱入了其他的路线,才发生了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他感到后怕的 2 小时,他表示再也不会在爬山的时候走无人之路了。
根据驴友们的总结,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爬山最忌讳的便是天黑和极端天气。
最近,两名在台风 " 韦帕 " 蓝色预警启动后未经许可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被依法处以每人 5000 元罚款。
这张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针对 "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临时划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区 " 行为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据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大鹏新区山海资源禀赋优异,长期以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然而,部分游客心存侥幸,在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下不顾劝阻、以身犯险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新区自然灾害应对工作带来挑战。
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 " 罚得好,浪费救援资源 "" 罚得挺好,自己以身犯险,还把别人牵扯进去 "" 建议全国推广!罚款不是目的,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才是目的。不能只为了一己之私而擅自在危险的时候进入景区,置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于不顾,这是很自私的行为。"
在自媒体无限发达的时代,网红 " 野景点 "" 走野路 " 等 " 不走寻常路 " 的推荐信息泛滥,吸引不少游客慕名打卡,然而这类宣传常常停留在 " 美景 " 表面,对潜在危险鲜有提及。
为了安全,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还是爬爬官方开放的山道吧。安全回家,风景才真正属于你。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