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全国最有钱的人,怎么流行买国产豪车了?

访客 2025-08-19 13:06:38 12165
全国最有钱的人,怎么流行买国产豪车了?摘要: 有钱人没有消失,只是更谨慎了。富豪们的审美,曾被 BBA、保时捷、劳斯莱斯们高度统一。但今年上半年,蔚来 ET9、小米 SU7 Ultra、仰望 U7、尊界 S800 陆续上市,均...

有钱人没有消失,只是更谨慎了。

全国最有钱的人,怎么流行买国产豪车了?

富豪们的审美,曾被 BBA、保时捷、劳斯莱斯们高度统一。但今年上半年,蔚来 ET9、小米 SU7 Ultra、仰望 U7、尊界 S800 陆续上市,均驶入 50 万至 100 万元价格带。

为了打动有钱人,新势力效仿奢侈品牌,举办品鉴会、商业课等,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富裕阶层的目光。这些售卖方式某种程度是豪车价值的缩影,豪车从来不只是代步的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圈层、审美的售卖。

当一批新晋富豪接连为国产豪车买单,豪华市场的汽车消费偏好也发生了转变。国产豪车如何抓住高净值用户?又怎么与老牌豪车争夺市场?

豪车更迭

2025 年想要卖一台豪车,最重要的场景不是声嘶力竭的发布会,不是人潮涌动的车展,也不是繁华商圈的直营店,而是小范围高端私密品鉴会。

去年 12 月初,从事金融工作的张景和受邀来到深圳华侨城论坛," 那是一个众所周知,但是又充满神秘的私人会所 "。白色扇形建筑悬在人工湖中央,一条小径连接着会所入口与湖岸,周围大片绿植环绕着联排别墅。

深圳,南山区沙河街道华侨城。图 / 视觉中国

摄影师给到场宾客逐一拍照。据主办方介绍摄影师来头不小," 曾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拍过照片,也是 F1 的官方御用摄影师 "。张景和穿着妻子挑选的红色毛衣站到镜头前,冬日暖阳打在脸上,快门一闪,记录下这个时代成功人士的面孔。

品鉴会的主角是一辆子夜镜瓷蓝色的蔚来 ET9,售价 78.8 万元,它安静地停在华侨城一个白色的房间内,每两小时换一波客户参观," 整整持续了两天 "。严格来讲,会所北欧风的装修如今看来并不时髦,但懂的人会说这是千禧年的建筑,进进出出的都是深圳最早一批 old money。

私享会全程,张景和没有与任何人交谈。他估摸着别人也差不多,毕竟不知道身边站着的是身价多少的大佬,没有人会贸然发表看法。而蔚来在几乎所有 ET9 有可能卖出去的城市,都举办了类似的高端品鉴会。

来宾们没有辜负李斌的期待,ET9 首个完整交付月份卖出 835 台,这个成绩比宝马 7 系、奥迪 A8L 等同价格带的竞争对手还多出 100 多台,仅次于奔驰 S 级。

蔚来 ET9。图 / 视觉中国

大张旗鼓举办私享会的不只是蔚来。今年 5 月,云南弥勒,暖风吹过薰衣草花海,清香弥漫在红土城堡建筑群,混在其中的还有往来宾客的高级香水味。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一台银黑相间的尊界 S800 上,流出的视频里,到场的包括赌王女儿何超莲、特步千金丁佳敏、好利来二公子罗成等。有博主称,何超莲一口气订了 30 台顶配版。

一位投资人告诉每人 Auto,他身边好几个老板都有意愿想买这台车,看中的是华为," 毕竟之前 50 多万的问界 M9 太便宜了,开出去不合适 ",101.8 万的尊界 S800 就刚刚好。发售不到 2 个月,尊界已至少停进 8000 个老板的车库。

私享会某种程度是豪车价值的缩影。19 世纪末,汽车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拥有一台车不只需要高昂的资金,专业的驾驶技能,它还承载着名贵阶层人士休闲、社交等需求。一辆加长、加高的豪车里,装着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身份认同。豪车从来不只是代步的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圈层、审美的售卖。

董琦做了十多年豪车销售,相当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国产品牌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起上述豪车的附加价值。今年,他第一次感觉市场有 " 杀气 " 了。首先,发布豪车的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包括小米、蔚来、华为和比亚迪。其次,发布会上,这些品牌的高管们毫不掩饰地罗列出各类参数,号称 " 领先吊打 " 保时捷、迈巴赫," 一看就是真要走量,严格对标竞品 "。

这股 " 杀气 ",冲着老牌豪车腾腾而来。保时捷借着回应小米 SU7 Ultra 赛道速度,再次强调自己 " 拥有 70 多年的历史 ",而 " 每次挑战都会让保时捷变得更强大 "。连奔驰也丢掉了矜持,疑似下场内涵尊界,其中一张海报赫然写着 8 个大字—— " 真正的尊,何必靠借 "。尽管这些物料发布不久后就被奔驰隐藏了,但市场还是窥探到一丝藏不住的焦灼。

当一批新晋富豪接连为国产豪车买单,豪华市场的汽车消费偏好也发生了转变。国产豪车如何抓住高净值用户?又怎么与老牌豪车争夺市场?

新豪车,到底 " 豪 " 在哪里?

一台豪车,最典型的特征是 " 大 ",按照体型划分,小米 SU7 Ultra、蔚来 ET9、尊界 S800、仰望 U7 等都可以简单归为 D 级轿车,车身长度通常都超过 5 米,高度不低于 1.5 米,比常见的轿车大一圈,车身能塞满一个标准车位。

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加大车内空间,并不只是多加一部分钢板那么简单,往往会引起定位的改变。主打一车多用的 SUV,能满足多个出行场景,兼顾空间和实用性,但会牺牲一部分对操控和外观的要求,普通轿车则选择向更小的空间妥协。只有 D 级车,能靠提高造价来平衡这些需求,兼顾空间、审美,满足富裕阶层的既要又要。

用蔚来 ET9 车主张景和的话说,D 级车的尺寸,能把停在一旁的其他车衬托得很袖珍,空间大,车的座位也比普通车高出一些,坐在里面,拥有一览无余的视野和一种掌控感," 随时知道前方路况如何 "。

不过,大车也有大车的不便。张景和开 D 级车,通常不会只停一个车位,他会选择那种 " 左右都空着 " 的位置,这样才能避免 " 开门杀 "。他居住的小区为此专门打造了更隐秘、安全的负三层停车场,严格控制车流,只允许豪车进出," 里面停着所有你能想到的豪车品牌 ",各种颜色的车很有距离地分开,成为一个个展品。

除了一眼望过去夸张的长度,为了打造豪华感,车企在内饰与硬件都做了不少文章。

仔细研究新一代豪车的内饰,在看得见的门把手、按钮等地方,都用上了高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晶、大理石,以及手工纯羊毛地毯等。与肌肤直接接触的座椅,几乎都蒙上了 NAPPA 小牛皮,就像奢侈品衣服面料一样," 舒适、亲肤、不易起褶皱 "。光一个座椅套,都能数出 20 万根针脚,宣传物料会强调,这是非遗刺绣工艺人一针一针缝上的,定制的尊贵专属感一下子出来了。包括车辆的地板、面板,都会选取高端木质材料,纹路甚至严格来自同一棵树,车与车之间不会重复。

豪华行政轿车尊界 S800 内饰。图 / 尊界汽车官方

在德系豪车品牌工作过的员工范新告诉每人 Auto,这些元素与富豪们日常进出的酒店、商场,甚至是家里的装修都是遥相呼应的。比如水晶挡把像水晶吊灯,大理石纹饰面恍如酒店前台,小牛皮则是客厅里沙发的常用材料,一坐进豪车,得让客户感受到进入了一个私人书房或客厅。当他们踩上车内羊毛地毯的那一刻脱口说出 " 和家里客厅的那块感觉一模一样 ",范新就知道无需过多解释,对方已经颇为认可了。

在豪华感这一块,流行的并不是最好的。就像豪宅的装修,不同的选材呈现出的颜色和质感,得通过精心的搭配,才能显得高级。豪车氛围感的营造,也很重要。

一位豪车用户,从去年开始就在物色一台 " 贵点儿 " 的车。他发现,市面上一些新豪车有点用力过猛,饱和度过高的红色、深黄色皮质座椅、配上深紫色氛围灯,坐进去的那一刻仿佛来到 KTV 包间," 上世纪 90 年代暴发户那种 "。

在范新看来,新豪车仍然沿袭了一部分老牌豪车的气质。无论是抵制化学染料、追捧天然染料,还是坚持手工艺生产、反对流水线作业,只要富裕阶层人群的审美没有巨大的变化,豪车设计也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他们有足够强的购买力,为小众又昂贵的趣味买单。

新豪车真正下功夫的部分是硬件。

从事汽车研发工作的徐晨阳,体验过多款豪华车型,按性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要么是速度快,要么是平稳 "。前者的代表是保时捷,官网写着 " 速度是质量的象征 ",年轻的有钱人们,总是追求通过风驰电掣去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后者的代表则是迈巴赫,大佬们坐在里面,经过坎坷路段,能看到周边的车上下起伏,但自己的座驾始终稳定。

新一代豪车们的技术研发,也并没有跳出这两个路线,更新、更先进的技术被堆叠到车上,徐晨阳真正体验下来," 与老牌豪车的差别非常细微 "。他认为,国产豪车真正的竞争点是 " 把价格打下来了 "。在这背后,是中国供应链在价格战中的锻造,一想到花 52.99 万元买下小米 SU7 Ultra,就能体验 150 万元保时捷 911 的速度,徐晨阳也控制不住下单了。

小米邀请车主去宁波观看汽车耐力锦标赛时,徐晨阳拍下的照片。 图 / 访谈者供图

销售董琦也察觉到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有钱人在消费中也变得更谨慎了。疫情前,客户都不怎么谈价格,他要做的只是陪聊,聊车、聊品牌,也聊生活,聊得开心了,客户自然就会下单," 感性因素占主要 "。

而现在,思索 " 值不值 " 的人变多了,买得起豪车的顾客们,也会在乎它有更高配置、更全性能的同时,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交更少的税。最终,这一切都指向更高的性价比。

买豪车的人,变了

很长一段时间,消费得起豪华轿车的人大多是做生意的老板,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豪车的定位。

出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何骁明,30 多岁买下人生第一辆豪华轿车时,正处在创业上升期,他常常自己开车奔赴周围城市为分公司选址,途中在车内休息,偶尔和客户坐在后排,员工在前排充当司机。

对何骁明而言,车首先要好开,其次后排空间要大。车内座椅最好相互隔开,就像高档餐厅里摆放的桌椅永远不会显得拥挤。坐进车内,也得保持边界感,尤其行驶到颠簸路段,乘客不至于尴尬地撞到一起。

还有一条格外重要,他开的车," 周围人得认 ",于是何骁明花了近百万元买下一辆宝马 7 系,当时,深圳的房价一平方米还只有几千元。

变化发生在近几年。徐晨阳说,之前要买豪车,除了 BBA、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外," 没有过多的选择 ",国产品牌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有点跟不上趟的意思。但这几年,市场上的选择变多了不少。

徐晨阳是玩奥迪双钻玩具车、赛车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长大后,他手里握着的玩具车变成了嵌着不同 logo 的方向盘。他前后拥有过两台 50 万元的高合 HiPhi X、HiPhi Z,还掏 30 万买了一台极越 01,但这些车都没有被主流认可。少有人知道,在小米 SU7 Ultra 之前,高合也刷新过北京金港赛道的纪录。据他了解,高合解散后,有车企批量挖工程师们,看中的正是他们在豪华车产品、品牌和技术探索上的经验。

高合 HiPhi X。图 / 视觉中国

越来越多竞品的出现,也影响到了豪车销售董琦的生意。大概两年前,他所在的老牌豪车门店开始赔钱卖车," 从巅峰期卖一辆赚五六万元,到现在所有车都在亏 ",甚至 " 降价还卖不出去 "。他梳理了手头的客户,疫情之后,还有消费力的老客户,"BBA 各种顶配都体验过了,不知道该推荐啥 ",新客户也越来越难开拓。他下了决心,跳槽到了一家国产新豪车品牌。

在他眼里,新豪车的客户站在车前,脸上看不到痛苦和纠结,也没有那种 " 想通过豪车证明身份的欲望 "。他们面上的神情淡淡的,穿着最普通的衬衫、T 恤,不戴名表," 随身只拿个手机 ",甚至来店里之前,已经在官方 App 上下单了," 单纯是来提车的 "。

做生意的老板,已经不再是豪车主流客户,不少车主是做技术、搞投资的新贵,年龄大多在 30 至 50 岁之间。董琦提到,他们的用车场景和地产、实业老板们有明显区别,很多是家庭用车,前排坐着自己和妻子,后排属于孩子和宠物。

或许因为获取财富的路径大不相同,新兴富裕阶层消费豪车,也不再是靠它撑场面、打通关系。也因此,专攻这个群体的新豪车,在定位和细节上也出现了变化。

从前的豪华轿车,通常默认是行政用途,专为商务接待、政务活动接驳等场景打造,区分前排司机位,突出二排空间的老板位。新豪车们,则有了更多、更垂直细分的定位,蔚来 ET9 提出四座平权,争取家庭用户,小米 SU7 Ultra 则强调 " 运动豪华 ",既不是行政也不局限于超跑,车辆设计兼顾日常驾驶与实用性。

" 要与时代精英同行 "

如果问豪华车主们为什么买新豪车,一个共同的答案是 " 技术 "。在这个技术驱动社会进步的时代,算法、AI 和芯片等赛道造就了一批财富新贵,新豪车的车主们大多属于其中幸运的那批人。他们笃信技术的价值,在车主认知里,为技术买单代表着理性的抉择。

张景和、徐晨阳们罗列了很多证据,证明自己购买的新豪车在诸多技术上做到了第一。比如,蔚来 ET9 车身 " 长满眼睛 ",覆盖 31 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件,还有最高 2000Tops 的芯片算力。又比如,尊界 S800 可以在高速、城区等复杂场景实现辅助驾驶,甚至自动完成高速 ETC 与停车场缴费," 能力媲美一位司机 "。

张景和开着蔚来 ET9 在 318 国道自驾游。图 / 访谈者供图

但如果细问下去,这些技术有多重要、突破性在哪儿,证据从参数转向了创始人、企业本身。

每一个新豪车车主,都能说出自己与品牌 " 连接 " 的时刻。徐晨阳第一次用小米产品是十多年前,那时,小米还不是手机公司,刚推出操作系统 MIUI,徐晨阳把 MIUI 装到自己的谷歌手机上,随后手机也换成了小米," 很惊讶,这么便宜却做得很好 "。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他甚至专门回国买小米," 带过去用 "。

而做工业品的何骁明,生意经几乎和比亚迪崛起的故事线重合。他入行的时候,行业最受欢迎的产品出自日本和德国,满世界的订单漂洋过海流向那里。自己的公司,只能靠报价低、员工交货快,吸引客户下订单。他觉得,这几年的国内汽车厂商,潜心钻研才能在新能源时代弯道超车。王传福哽咽落泪的视频,他看过好几遍,而仰望品牌如今的处境就像他创业初期那样," 产品力做到了,就缺人买单 "。他觉得自己现在给得起这个机会,于是买了一台仰望。

这种连接,最终投射到了创始人上。传统豪车时代,车主们鲜有人知道 BBA、保时捷的 CEO 是谁,但最新一批豪车车主,对造车新势力的创业故事如数家珍,甚至研究过老板们不同时期的面相变化。张景和神秘地说," 看李斌的面相就知道,他是认真做事的。"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 。图 / 视觉中国

徐晨阳也有相似的证据," 雷军是程序员,他对技术有执着 ",纽北纪录片让他心潮澎湃," 那是一代工程师的梦想 "。

某种程度,造车大佬们是车主们理想的样子,化为一个符号,一呼百应。新造车大佬有着相似履历,名校毕业,搞技术出身。他们大多数踩中时代的风口,在造车之前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但为了心里那个造车梦,如今仍在打拼。大佬们性格不一,但为人处事一定都 " 平易近人 ",带着很强的理想主义。

这些车企大佬显然也把握到了车主们的脉搏。他们在发布会上热烈地回应用户,高频提起一个词 " 时代 ",口号不同但意思相似—— " 要与时代精英同行 "。

但在公众眼里,新豪车拥趸们的热情,却没有那么好理解。

如果在小红书搜索新豪车提车笔记,评论区经常能看到各家车主相互冷嘲热讽—— " 又有人为信仰充值了 "。当下车圈出现的品牌狂热,还是让公众把车圈和饭圈划上了等号。

董琦觉得,新能源豪车与老牌豪车的客户群,如今是互相看不懂。一方认为,油车时代各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在电车时代几乎已经抹平了,老牌豪车企业现在出的电车又有些跟不上时代;另一方觉得,新势力造车没几年,技术积淀并不深厚。

而作为豪车销售,有时候传统话术并不起作用。董琦的切身体会是:买豪车的人成交果断,但拒绝起来也很干脆," 你很难说服豪车用户下单,从打算买车的第一刻起,他们很可能就想好了自己要不要买,以及买哪一款,非常理性,很少被说动 "。

以及,豪华也得看场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企二代李可买了好几台新能源豪车,但再怎么喜欢它们,在一些需要排场的谈生意的场景,他仍会选择坐进那几辆传统豪车。在他所处的那个圈层里,每个人家里车库几乎都放着一台埃尔法、一台迈巴赫," 有的人只认这些车 "。

作为老板,得先拥有这两台车后,才能买自己真正喜欢的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