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了去麦当劳打工!社保新规下,老年人开始“灵活就业”

社保新规倒计时,一张 " 退休证 " 意外成了企业追捧的 " 通行证 "。
最近,环球影城、麦当劳、凯司令等平台同时向银发族敞开大门——他们无需缴纳社保、时薪低、稳定性高,被老板们视为 " 成本解药 "。而年轻人却惊呼 " 我爸成了我求职的最大竞争对手 "。
从精英返聘到全民零工,银发再就业释放了经验红利,也暴露了工伤难认定、高知低就、灰色挂靠等潜在问题。新规落地前夜,如何既让企业省钱又让老人安心、让年轻人不被挤出局?这场横跨代际的劳动力大挪移,才刚刚揭幕。
" 没想到就业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爸 "
网友大邱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名为《61 岁 " 高配活力老爸 " 求职速览》的帖子:1964 年生,央企正高级经济师,退休前历任上市公司省公司多部门副总 / 总经理、工厂党委书记,深耕综合、政务、党务、人力、培训管理。想找北京岗位:综合管理/党务/HR/培训方向。优势在于 40+ 颜值、50 年健身习惯,思维紧跟新时代,可立即到岗并长期稳定。
" 老老爸退休之后一直想找个工作继续发光发热,顺便来北京陪陪我。" 大邱的坦言:社保新规通知下来的时候,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在这个年轻人找工作卷生卷死的年代,退休大爷大妈,竟然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事实上,各企业给银发族的薪酬标准并不低:北京环球影城时薪 30 元,具有一定吸引力;麦当劳 15-25 元的时薪水平接近外卖骑手;凯司令 6000 元月薪相当于某些地区平均退休金的 2 倍。
而老年人线下 " 摸鱼式 " 轻体力再就业,核心就三件事:离家近、耗时短、开心赚钱。网友甚至总结了一份再就业清单,归纳了适合老年人的工种。
超市理货:4 – 6 小时班,空调房搬搬货品,顺嘴和老姐妹唠嗑。 宠物临托:溜狗喂猫,一小时搞定,毛孩家长红包大方。 社区调解:嘴皮子遛弯儿就把邻里矛盾化小,声望收入双收。 家庭烘焙:红糖馒头、小蛋糕,小区群里接龙,月增三千不是梦。 非遗手作:钩拖鞋、编包包,小红书摆摊颜值在线,回头客不断。 改衣缝补:小区门口支小桌,换拉链改裤脚,手艺刚需零淡季。
再升级一点,比如 " 烟火气小生意 ":夜市玉米摊、烤红薯,一根净赚三元;早市卖多肉小盆栽,养花晒太阳两不误;当社区团长,收快递、团水果,聊天顺便赚差价。
从 " 精英返聘 " 扩展到 " 全民零工 "
北京环球影城公开招募 60 岁以上退休人员担任零售、餐饮等岗位,被视作 " 银发弹性用工 " 的标志性事件。
其背后推力为:2025 年 9 月 1 日社保新规——企业须为所有在职员工缴纳社保,直接抬高年轻劳动力成本;退休人员无需再缴社保,且时薪低、弹性大,可帮助企业快速对冲新规带来的费用上涨。
现行法律将已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就业关系定性为劳务关系,这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成本优势:免缴社保费用,降低用工成本 30%-40%,解约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用工时间灵活可控。
于是," 退休证 " 一夜之间成了潜在 " 免社保通行证 ",引发大众热议。
支持方认为,这为身体健康、养老金偏低的低龄老人提供了体面灵活的增收渠道,也盘活了被闲置的劳动力;反对方则担忧本就艰难的应届生就业被进一步挤压,企业 " 弃青用银 " 只是为了省钱。
事实上,退休再就业过去主要集中在 " 补贴家用型 " 低技能岗位和 " 发挥余热型 " 高技能返聘,如今中小微企业因社保新规,开始将需求下探到大量普通服务岗位,银发就业正从 " 精英返聘 " 扩展到 " 全民零工 "。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趋势持续,中国服务业或将复制日本 " 白发前线 " 的场景:便利店、出租车、餐饮后厨随处可见七旬员工。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当前出现的退休人员返聘热潮,表面上看是服务业应对 " 用工荒 " 的应急之举,实则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深层变革。疫情后年轻一代就业偏好明显转向外卖、直播等新型灵活职业,导致传统服务行业出现用工缺口。北京环球影城等企业集中招聘退休人员的现象,正是这种短期压力下的应对之策。
" 更需关注的是,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近 20%,劳动年龄人口连续多年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意味着,退休人员再就业将从权宜之计转变为常态化选择。特别是在社区服务、零售餐饮等轻体力领域,银发就业将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雪峰告诉 Barron's 巴伦中文网。
岗位适配与人力资源优化也需关注。目前企业提供的岗位多集中在基础服务领域,普遍要求 " 初中文化、能站立工作、接受倒班 "。这种岗位设计可能对老年人的身体产生较重负担,张雪峰建议企业开发更多 " 轻体力 + 重经验 " 的岗位,如:技术顾问、质量督导、新人培训师、客户关系维护。
工伤难认定、灰色挂靠等隐患不可忽视
事实上,除了直接降低人力成本外,老年员工还能带来诸多隐性收益。
张雪峰总结道:银发员工服务稳定,离职率显著低于年轻员工;有经验传承,在需要传统技艺的行业尤为重要;客户信任度高,中老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同龄服务人员。这些优势在社区商业、传统服务业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银发员工自带 " 信任光环 ",服务周期以年计,远低于青年用工的 3 – 6 个月,节省企业的培训费;其与社区居委会、老年大学的人脉网络,可转化为线下流量入口。
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个星巴克日本店的数据:年龄在 60+ 的员工,门店熟客复购率高出 18 个百分点。连锁企业应将银发员工纳入 " 社区资产 "KPI,而非单纯人力成本。
不过,一些隐患也值得关注。
对老年劳动者而言,工伤认定只能走民事侵权,举证难、赔付低;加班无 1.5 倍工资;解约无 N+1。制度套利与风险外化并存,亟需人社部以补充规定形式把 " 超龄劳动者 " 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允许双方约定最低商业保险。
张雪峰举例:工伤风险悬而未决,多数企业未为返聘老人购买商业保险;劳动保障严重缺失:加班费、带薪休假等基本权益难以落实;年龄歧视缺乏约束:健康检查、岗位限制等缺乏统一标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演变为新的社会矛盾。
当下,岗位画像仍是 " 轻体力 + 标准化 + 错峰 ",与 55 – 65 岁人群的身体机能基本匹配。而真正矛盾在于心理落差:高校退休教师、工程师被导流到收银、保洁,高知低就的挫败感强烈;而重体力排班(连续站立 8 小时、早晚班倒)对低龄老人也是透支。
此外,退休证的 " 免缴 " 属性可能被灰色化利用—— " 挂靠 " 多家小微公司领取象征性工资,既规避社保又赚取 " 人头费 ",可能形成地下产业链。要让银发用工真正利大于弊,需尽快明确劳务关系、商业保险、劳动安全等配套规则,否则 " 省钱 " 与 " 公平 " 之间的天平随时会失衡。
" 继续雇佣制度 "、" 弹性退休 " 可借鉴
退休老人继续工作的场景,10 年前的日本 NHK 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拍摄过。片里出现的 " 老后破产 ",一度是热议话题。
目前,日本已成为全球老龄化 " 极端样本 ":65 岁以上人口近三成,70 岁仍在岗者占 34%,每 8 名工作者中就有 1 位银发族。与中国相比,日本的老龄化进程大体领先 10 — 15 年。
街头最直观的画面是:白发司机、银发店员、七八十岁的园丁、清洁工随处可见;出租车、便利店、社区食堂,处处可见 " 高龄打工族 "。他们并非 " 享清福 ",而是养老金不足、生活成本高昂,被迫继续工作。
可选择的岗位集中在轻体力、低门槛、低议价空间的服务业——按摩、保洁、保安、保育、送报、收银,以及面向老人的陪护、送餐,年轻人嫌辛苦、收入低,却成为银发劳动者的 " 避风港 "。日本银发群体不仅是劳动者,更是活跃消费者。
日本全国遍布 " 老年大学 "" 终身学习中心 ",老年旅行团、银发套餐、无糖软食、适老化手机课堂、共享养老公寓成为日常标配。
深度老龄化也催生 " 刚需级 " 产业空白:护理人才缺口巨大,因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年轻人不愿入行,智能看护、养老机器人、远程陪护、护理培训与外包服务成为创业和资本竞逐的新赛道。
日本 " 继续雇佣制度 " 和德国 " 弹性退休 " 政策值得重点关注:日本要求企业为 65 岁以下员工提供续聘机会,政府给予工资补贴;德国允许 60-67 岁自主选择工作时长,养老金按比例发放。
一位业内人士建议,结合中国国情,优先试点以下措施:社保缴纳优惠政策,弹性工作制度,全国性的老年就业信息平台。
" 今天在日本街头的银发司机、老年游戏厅、护理机器人、银发学习中心,正是中国未来 10 年的高确定性场景。看懂日本,也就提前拿到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产业地图’。" 上述人士表示。(本文首发于 Barron's 巴伦中文网,作者|孙骋,编辑|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