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史上最贵”外卖大战,会以“多输”收场吗?

访客 2025-08-16 10:00:50 19713
“史上最贵”外卖大战,会以“多输”收场吗?摘要: 一个工作日上午,我走进上海杨浦区一座商场的一楼中庭,这里冷清得就像一位迈入垂暮之年的老者,却能从门面残留的装潢里看到曾经繁华的痕迹:搏击馆、美容院、装修公司、各类少儿教育门店 清...

一个工作日上午,我走进上海杨浦区一座商场的一楼中庭,这里冷清得就像一位迈入垂暮之年的老者,却能从门面残留的装潢里看到曾经繁华的痕迹:搏击馆、美容院、装修公司、各类少儿教育门店 清一色大门紧闭,门上的法院封条、招租广告背后藏着一位位小业主曾经的希冀和心酸。

“史上最贵”外卖大战,会以“多输”收场吗?

一到中午,整座商场就像被重启了一样,戴着蓝色、黄色或红色头盔的骑手在空荡荡的商场里上下奔走,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两份外卖,跑得汗流浃背,跑不动了便席地而坐,就像在看现实版的 " 生存游戏 "

电梯里也挤满了身穿制服的骑手,看不到一位顾客。电梯在四楼停下,门一打开,各色外卖档口映入眼帘:烤肉拌饭、减脂餐、东北大饭包、手抓饼、现炖燕窝、现熬粥、现炒盒饭、现炸烧烤 某家餐饮店里,店员非常熟练地将预制菜包倒进餐盒,送进微波炉转几圈加热,再打包放置在不同平台的取餐点。

整个商场的业态非常统一,都是只做外卖、不做堂食,除了一家专卖骑手餐的堂食店。骑手餐只卖 18 元 / 份,还有免费绿豆汤,午餐时间却无人光顾,老板娘淡定地说:" 你到下午三点再来看看,都是小哥。"

从这座 " 外卖大厦 " 投射到今夏的 " 外卖大战 ",我们可以看到,外卖骑手、商家和普通消费者都被卷进了一场 " 零和博弈 " 中。

当硅谷 AI 圈上演千亿抢人大战时,为何国内巨头却在几个月内烧光几百亿元,投入一个并不新鲜的行业——外卖?这并不是时下的前沿科技赛道,与 AI、芯片搭不上边,而且早在十多年前的 " 百团大战 " 里,就已经决出过美团、饿了么这两大外卖巨头。

今年 2 月,京东以闯入者的姿态高调入局这一饱和市场,开启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商战。理由是,外卖是一个高频需求,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有早上一杯咖啡,下午一顿奶茶等需求,可以驱动消费者频繁地打开 App。而此时的阿里、京东早已疲于双 11、618,他们亟须提高平日的打开率。往好处想,这叫即时零售,外卖可以 " 卖万物 "。

当年,小黄车 ofo 已经奄奄一息,美团却收购了摩拜,大家惊呼 " 看不懂 "。这时,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一语点醒梦中人:"共享单车赚不了多少钱,收购摩拜就是为了给美团获客。"

外卖,也不过是电商获客的垫脚石。入局外卖大战后,饿了么数据显示出,40% 以上的用户会交叉购物,不光点外卖,还会点进淘宝全品类的电商页面下单,带动了整个淘宝的日活跃用户数和月活跃用户数。

站在这个角度想各家的处境,美团是最不愿意这场 " 外卖大战 " 打起来的,美团只为了防守。" 美团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明了态度。

美团和饿了么争了这么多年,在这场大战开启之前,两个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 6000 万和 2000 万单的水平。而从 0 到 2500 万,京东只用了 90 天。外卖并不好做,毕竟抖音前两年也跃跃欲试,但至今没有做起来。

刘强东很聪明,只用了三招:商家苦于佣金,京东就免佣金;小哥碍于社保,京东就给交社保;消费者介意起送费门槛,京东就免配送费。" 人和 " 以外,还有 " 天时 ",连锁餐饮在这几年迅猛发展,京东一开始切入 " 品质外卖 ",只做连锁店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快速上架、覆盖全域,再也不用像美团、饿了么当年那样辛苦地一家家地推。

近日,外卖行业的订单峰值从一天 1 亿单做到了 2.5 亿单,短时间内做大了蛋糕。难道这场 " 史上最贵 " 的外卖大战,真的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消费者习惯?这些习惯和市场增量,能否在补贴退潮后被保留下来?

淘宝自始至终强调,500 亿元的补贴是用于 " 即时零售 ",而非 " 外卖 "。但是在低门槛的优惠券推动之下,最终补贴大幅度流向了奶茶、咖啡、快餐和纯外卖店这些低客单价的餐饮市场。从一天一杯咖啡到一天三杯,这的确在短时间内推高了订单数量,但是这种消费习惯是不可持续的。

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7 月 26 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超过了 9000 万单,其中闪购订单只有 1500 万单;美团日订单量来到 1.2 亿单以上,闪购订单在 2000 万单左右。餐饮类外卖订单,是即时零售订单的足足 5 倍。

转折发生在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上,8 月 8 日和 8 月 9 日这两天,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份额首次超过了美团。

" 淘宝大会员 ""88 会员日 "" 超级星期六 " 这几天里,淘宝闪购的橙色促销广告铺天盖地。" 聪明人 " 刘强东给了另一位 " 聪明人 " 蒋凡以灵感,将饿了么拉进淘宝生态还不够,盒马、飞猪都得一并拉入,打通吃喝玩乐全场景,还要将 88VIP 的门槛降低,推出 " 淘宝大会员 " 覆盖全量用户。紧接着,淘宝闪购宣布,395 个非餐品牌在淘宝闪购月成交破百万元,66 个品牌破千万元。

史上最贵的 " 外卖大战 " 到底改变了什么?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让骑手、店员忙得焦头烂额,不断吐出的外卖订单条,永远做不完的奶茶,堆满一地的待取订单,甚至由于出餐不及时,骑手与店员、店员与店员之间的矛盾升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 鸡蛋 " 要领,年轻人的生活被外卖包围,转头问 AI:" 一天喝三杯奶茶,得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多少?"

客人坐在店里,跟急匆匆进店的骑手对 " 暗号 ":"5726 不用取了,就是我点的。" 奶茶店老板崩溃了,原来一天做 50 杯奶茶就能保本,现在一天要做 100 杯奶茶也保不了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于是,有些小老板选择下架了所有外卖平台。

一日三餐的需求并没有改变,这仍是一场 " 零和博弈 "。回到开头的那家商场,10 年前开始的外卖大战,将线下的人流渐渐转移到了线上。如今开启的即时零售大战,会将多少未被发掘的线下消费习惯转移至线上,是否能在 " 零和博弈 " 外创造增量?现在还未看到明晰的图景。

线上还是那个线上,线下也在积极求变,但线下能被线上 " 薅 " 走的份额实在已经所剩无几。

图片/ IT 时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