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围剿”携程

访客 2025-08-16 10:00:44 3216
“围剿”携程摘要: 三大势力想要重分酒旅蛋糕?携程稳坐 OTA 头把交椅的时间很久了。早在 21 年前,是的,就是刀郎刚刚唱火《2002 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携程那一年营收 3.34 亿元,净利润...

“围剿”携程

三大势力想要重分酒旅蛋糕?

携程稳坐 OTA 头把交椅的时间很久了。

早在 21 年前,是的,就是刀郎刚刚唱火《2002 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携程那一年营收 3.34 亿元,净利润 1.33 亿元。

更值得肯定的是,自此之后的 15 年时间里,携程的业绩一路上扬,到 2019 年收入翻百倍,达到 332.05 亿元,净利润 69.98 亿元。

转折出现在 2020 年。

由于不可抗力,携程在 2020~2021 年的收入断崖式下滑,深陷亏损泥潭。直到 2022 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回暖,携程才等来春天。

国家文旅部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居民出游 56.2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8%;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约 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1%。

行业热度不断升温,资本市场的反映尤其敏锐。去年,携程半年内市值暴涨 1000 亿港元,一度超越了百度,毛利率也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81%。

在国内,凡是没有高精尖核心技术作为护城河的赛道,一定会有对手前来搅局,互联网黑话称之为 " 一起卷,把价格打下来 "。

于消费者而言,乐见其成。

于平台而言,酒旅生意开始吸引更多玩家的目光。

当下,竞争白热化的存量市场正经历着新一轮洗牌——类似即时零售 " 三国杀 ",老牌 OTA 劲旅、互联网大厂、自营商家三大势力纷纷摩拳擦掌,试图打破既有市场的平衡。

来势汹汹的搅局者

" 人均几千元,从北京往返西双版纳,5 天 4 晚的行程,机票、酒店、门票、租车一条龙,性价比无敌了。" 一位小红书博主晒出在平台上预订的旅行套餐后,引来不少网友求攻略。

在过去,提起 OTA 大众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携程、同程、去哪儿、艺龙、途牛等一众垂直平台。彼时几家巨头各展所长、百花齐放,共同撑起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4 年 10 月末,阿里巴巴正式升级 " 淘宝旅行 ",推出 " 阿里旅行 · 去啊 "。

自此,OTA 大战愈发火热。

但这样的格局并未维持太久,行业合并站队的时代很快到来。

早在 2014 年 4 月,携程首次向同程战略注资就超过 2 亿美元。2015 年 10 月,携程又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将去哪儿网收入麾下,成为其最大股东。

2017 年 12 月,同程网络与艺龙旅行网宣布合并,就此诞生了同程艺龙,并在 2020 年更名为同程旅行。时至今日,携程依然持股同程 19.98% 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腾讯为第一大股东持股 20.48%)。

行业整合之后,携程基本上坐稳了 OTA 的头把交椅。

2016 年 10 月,阿里将 " 阿里旅行 " 升级为全新品牌 " 飞猪 "。今年 7 月,阿里又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决定将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与淘天体系融合。升级为一级入口的飞猪,能够将自身的旅行场景与淘宝流量衔接起来,足以见识阿里对飞猪的重视。

即使阿里和飞猪不断努力,但依然难以撼动携程的地位。要知道,过去的 2023、2024 两年间,携程营收近 900 亿元,净利润超过了 270 亿元。

显著的变化出现在 2025 年——更多有实力的互联网大厂,开始在旅游市场下重注了。

今年 5 月,美团与万豪国际宣布打通会员体系,整合彼此在住宿、餐饮、本地生活等领域的资源。联合会员上线仅一天时间,万豪在美团上的预订量增长了 88%。

在此之前,美团主要覆盖的是中、低端的酒旅市场,携程走中高端路线,两者各自安好。勾搭上万豪,很明显美团也想尝尝中高端市场的 " 味道 "。

今年,京东高调入局外卖几个月内密集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赚足了眼球。

就在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 "618" 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 6 月 17 日的一场内部分享会上释放出强攻酒旅市场的计划:推出最高 3 年 " 零佣金 " 的 " 京东酒店 PLUS 会员计划 ",着手布局酒旅供应链。

随后在 7 月,抖音进一步发力。15 日,抖音宣布本地生活业务将投入亿级平台补贴,用于支持连锁品牌酒店官方直播、区域矩阵号及商家职人直播、明星达人探店等形式,并同步上线特惠日历房、酒店通兑券等产品。

事实上,抖音布局酒旅业务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 2018 年探索本地生活业务时,抖音便已涉足了相关业务。而在近两年旅游市场热度攀升的背景下,抖音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就连一向低调的滴滴,也在 APP 端不断推出和完善订票、租车、旅游、酒店模块。

携程作为行业老牌巨头,在市场份额、资源整合、用户惯性等方面虽仍占据优势,但面对新老对手的夹击,想必也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具体来看,飞猪背靠阿里生态,在数字化营销、创新玩法、AI 加持、流量互通上不断突破;同程凭借在下沉市场的深耕收获了可观的用户增长;美团借助高频的本地生活服务优势,在酒旅预订的便捷性和用户粘性上表现突出;京东则依托强大的电商物流体系和会员基础,拥有打造一站式旅行服务的潜力;至于抖音,依靠其巨大的流量池和内容种草能力,对用户旅游消费习惯的影响逐步显现。

除了携程的老对手、新同行,一直在 OTA 生态里被裹挟的 " 商家们 ",经历了 20 多年的 " 捆绑 ",也逐渐玩明白了" 自营才是生路 "这一游戏规则。

曾经,轰轰烈烈的" 反平台化 " 运动让以华住、首旅、锦江、亚朵为主的酒店集团,以国航、东航、南航为主的各大航司用尽浑身解数强推自家 APP,意在引导会员绕过第三方预订平台。

当酒旅成为存量市场的必争之地,携程的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

地方旅游业成市场 " 新变量 "

观察当前的旅游市场,传统热门景区依旧人声鼎沸,但更多消费者已经将目光投向中小城市及特色目的地,地方文旅的崛起让各大平台嗅到了文旅市场的 " 新变量 "。

这种变化背后,是消费者、行为需求的转变,也是传统 OTA 触达能力和覆盖半径的短板。

以前人们在出行时更追求 " 省心 ",因此,按固定时间表安排、涵盖全天行程的标准化跟团游及一站式套餐成为主流选择。

而如今,随着旅行经验积累和悦己消费观念的升级,年轻人更在意个性化、体验性和社交性,露营、窝囊游、城市微度假、特种兵出击、Citywalk、反向游,强调随心所欲、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时不时还会整治旅游市场。

有人愿意为淄博烧烤专程奔赴山东,也有人因为天水麻辣烫的烟火气踏上西北,还有无数年轻人在河南开封做 NPC" 夜不归宿 "。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 " 到此一游 " 式的打卡旅行,而是渴望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品尝特色美食、参与当地生活。这种需求直接催生了地方文旅经济的爆发。

地方文旅的热度上升,直接带动了区域酒旅业务的增长。以往被忽视的中小城市酒店、民宿迎来预订高峰,特色餐饮、本地向导等服务的搜索量也大幅攀升。以近期备受关注的 " 苏超 " 为例,美团旅行数据显示,6 月 3 日 ~8 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 305%。

再看抖音生活服务数据,在 8 月 2 日 ~3 日的周末," 苏超 " 的第八轮六场比赛带动江苏省抖音团购订单消费,较无比赛的周末环比增长 43%;全省酒旅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 197%。其中,宿迁地区环比增长 672%,为全省最高。

当所有人都认为 OTA 格局已定之时,当大家判断酒旅已是存量竞争之际,下沉市场迸发出的庞大需求,恰恰是新晋平台打破僵局的开始。

在这一趋势下,旅游消费的决策权正从平台主导转向内容优先。游客可能因一条短视频对某个县城的早市美食产生兴趣,或因一篇攻略分享计划一场文化体验旅行。

这种情况下,内容平台和拥有年轻用户的大厂,便具备了超越传统 OTA 平台的优势,通过捕捉这类 " 小众爆款 ",在分化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携程的攻守局

曾经的携程,是站在 OTA 金字塔尖的佼佼者。

它在那个时期牢牢掌握着机票、酒店等核心资源的分发权,用户也早已养成一站式预订的消费习惯," 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 成就了规模化的盈利,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但这样的 " 好日子 " 正在走向拐点,原因无他,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热与即时零售的爆发式增长,共同将酒旅赛道推向了新的风口。

万亿元的消费市场摆在眼前,用户的出行决策越来越多地与本地生活、内容场景绑定,嗅觉敏锐的巨头们自然不会缺席。

无论是以高频本地生活流量切入,还是用内容重构消费决策,亦或是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拓展服务边界,它们的涌入打破了行业原有的平衡,或者说打破了携程的平衡。

面对围猎,携程也并不是无动于衷。

一方面,携程试图通过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极,但不得不面对来自 Booking、Expedia 等国际巨头的挤压。另一方面携程还尝试加码内容生态,内嵌 " 旅拍 " 社区,试图通过游记、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增强用户粘性。

不过,早已习惯了流量红利的新玩家们同时在用更加轻量化、更精准的模式争夺用户,这让携程的转型充满挑战。

就在 8 月初,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这意味着行业竞争已悄然打响。

从 OTA 大战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的携程,能否在新一轮多巨头参与、多势力角逐的 " 围剿 " 中胜出还是未知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