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和尚的问题,无关佛门呀

访客 2025-08-07 17:02:50 633
和尚的问题,无关佛门呀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马宋,作者:小马宋,题图来自:AI 生成看似是佛门出了败类,其实仅仅是一个人性和商业的基本道理。我认识一位名医,他以前在福建结识一位方丈,交情甚密。有一年方丈...

和尚的问题,无关佛门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马宋,作者:小马宋,题图来自:AI 生成

看似是佛门出了败类,其实仅仅是一个人性和商业的基本道理。

我认识一位名医,他以前在福建结识一位方丈,交情甚密。

有一年方丈病逝,他事先并不知情。后来才知道,当时方丈垂危,可是庙里的其他 " 领导 " 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送来医治。

这个迷惑操作所谓何来?因为权力斗争。

入了佛门,按照教义,无妻无子,常日拘禁在山林。佛家提倡四大皆空,香车波阿妈,珠宝文玩,珍馐美色,都是身外之物,都不应该贪恋。

但教义是教义,人性是人性,看看欧洲教廷历史上那些勾当,也就知道教义和现实有何差距了。

人性的基本特征,孔夫子说过了,食色,性也。

人首先是动物性的,它顺从基因的指挥。基因的目的,无非就是生存、繁衍、扩大,没有别的目的。女性要找一个好基因给自己的孩子,所以挑剔;男性要自己的基因更多的传播,所以滥情,这是动物性支配的行为。

获取食物,是为了活下去;好色,是为了繁衍,男女都一样。只是基因为了控制人的行为,让食色这两件事变得极具吸引力,人人趋之若鹜而已。

人类因为具有社会性,所以食色的范围扩大了,但不过就是权、钱、名、色几种的变种。

在公司里争职位,就是争权;与对手争资源抢市场,就是争钱;我们博流量,博眼球,是为了名。少数人有些特殊爱好,但所有的特殊爱好,都要有权和钱来支撑,名最后也能换来权和钱,所以绝大多数人的终极目的,争夺的无非是权、钱、名而已。

当然人人都想要这些东西,就会产生竞争。只是有些人天生道德标准高一些,有些人底线要低一些。食色的诱惑下,人都会动心,这是天性;只是有些人待之以礼,是因为有修养,有些人心魔大开,这是乱了心性。

这种对终极利益的争夺,今天要在社会规则和法律的限制之下。只有在暴力机构的维持下,表面上的和平才能实现。

深圳的停车很规范,交通比北京有秩序,并不是深圳人比北京人更有规则意识,而是因为深圳交通执法更严格。深圳乱停车会被罚款一两千,而北京乱停车很少被罚款,罚款也只有 200 块。

当然有极少极少数人,是圣人,看破红尘,普度众生,这不是今天聊的主题,因为这种人太少了,趋近于零。

有许多年轻人,从小受到了很正向的教育,家长、老师教育他要善良、公平、礼貌等等,他们也相信世界充满了爱与和平。

但总有一天,他们会突然遭到同类的暴击和算计,他才会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阴暗面,以前是他意识不到的。其实我觉得,这个暴击越早发生越好。

一个企业家,他去争夺的是财富。只是这个市场很大,他做 100 亿,还会有很多人也能做到 100 亿,所以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

一个僧人,在一个普通的庙里,他能争夺的资源其实极其有限,所以,争权夺利就更激烈。

这就是那个方丈病危之后,没有被及时医治的原因。

我以前做房地产的广告工作,经常参加一些地产行业会议。当时有位地产大佬说过一段话,他说你看地产行业很有意思,同行之间很友好,还经常交流经验。但电器行业就不行,就两个领导品牌,看到同行都不讲话。

这是为啥呢?地产是分散的行业,每个人都有一亩三分地去赚钱,所以竞争不够激烈;电器行业是集中的行业,就几个老大在争夺,那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以前北京和南京的两个电器零售集团,打起来跟黑社会群殴没啥区别。

为了利益,很多人是根本没底线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可能无法想象斗争会有多激烈,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经受过这么大利益的诱惑,也无从感受。

大厂里为什么八卦多?不是大厂人道德更败坏,相反,我觉得大厂人的平均教育水平较高,反倒素质会更高一些。但为什么呢?而因为大厂里的高级职位利益更大,更值得争夺啊。

回到少林寺这件事上。

我们要明白,佛教和一个具体的佛门弟子,那是两回事。佛教有一套自己的戒律和教义,但一个个具体的佛门弟子,都是充满真实人性的人,有些人把持得住,有些人把持不住。把持得住的,是靠修行抵御人性;把持不住的,那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而寺庙模式,并不真的适合个人修行。要想真的修行,哪里都可以修行,未必就在寺庙中。

自古中国的寺庙就有大批田产,也从事放贷生意,香火钱还不断,这明明是一个公司要做的事。而且因为寺庙的特殊性,政府给予诸多照顾,这些收入又很难监管,99.99% 的人性是经不住诱惑的,僧俗同理。

世界上 99.99% 的事情,即使再奇怪,只要往本质的人性处去想,就没什么想不通的了。

世俗的欲望,人性的本质,利益的诱惑,多个人去争就是政治,一个人可以独立支配的时候,往往就是贪腐。

既要清修,又要经营事业,那还不如像日本的寺庙一样。作为僧人的私产,可以娶妻生子,明码标价,照章纳税,倒也清清白白,不容易出幺蛾子了。

这件事跟佛门没关系,只是跟人性,和不受监管的权力有关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