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亿城市半年报:长沙福州西安突进,“后备军”集体起跳

在全国经济版图上,27 座万亿城市以及 3 座后备城市贡献着四成以上的 GDP,它们是区域发展的高地,也是重要的经济风向标。
截至目前,这 30 座城市均已公布经济半年报。整体来看,烟台、徐州、唐山等 21 座城市 GDP 增速在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其中烟台、徐州以 6.4%、6.2% 的增速领跑,东莞、广州、佛山增速垫底。
进一步分层来看,上海、北京更进一步迈上 2.5 万亿阶段,苏州以 5.7% 的增速追赶广州,成都和杭州拉开新一轮竞速,成为头部角逐的 " 先锋队 "。长沙反超郑州,福州反超合肥,西安超越泉州,腰部格局加快洗牌。而作为后备阵营,温州、大连、徐州 GDP 增速均在 6% 及以上,加速向万亿俱乐部 " 起跳 "。
肉眼可见,城市格局正在加速变化,在此背景下,城市的发展逻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1
头部阵营
京沪快跑,成都杭州竞速
今年上半年,上海和北京 GDP 分别为 26222.15 亿元、2502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1%、5.5%,携手跨上 2.5 万亿阶段。这两座城市上半年 GDP 增量均在 3000 亿元以上,在全国城市中的 " 领头羊 " 角色进一步显现。
一个关键变量就是外贸。作为外贸大市,上海一季度进出口陷入负增长,但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进出口 1.14 万亿元,规模达到历史同期之最,跑出一条先抑后扬的曲线,上半年增速回升至 2.4%。
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出口 2396.4 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 25.2%。其中,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 42%,已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近四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动汽车出口在全国的占比都在 10% 以上,支撑作用明显。
相较于上海,北京外贸增速还未转正,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三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87.0%,同比提高 2.7 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消费电子和汽车制造等增长迅猛。
这是京沪经济增速快跑的重要因素。深圳也稳住阵脚,在去年同期较高增速基础上仍然录得 5.1% 的 GDP 增长,其中进出口降幅收窄至 -1.1%,经济动能持续增强。
重庆和广州分别实现 GDP15929.58 亿元、15080.99 亿元,增速分别为 5.0%、3.8%。重庆继续稳坐 " 中国经济第四城 ",跟广州保持着 800 余亿元的距离。从一定程度而言,广州仍处在爬坡阶段,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 0.7%,反映出产业转型的压力。
苏州维持 5.7% 的较高增速,而身后的成都、杭州也加速快跑。上半年,苏州、成都、杭州 GDP 分别为 13002.35 亿元、12108.2 亿元、11303 亿元,增速分别达到 5.7%、5.8%、5.5%。
这也使得杭州和成都之间的竞速更趋激烈。从消费来看,两座城市均取得不俗的增长,增速分别为 6.1%、6.0%;而投资方面分化明显,同比分别增长 0.0% 和 6.0%。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看来,成都和杭州发展各有千秋,都有很好的科教资源,杭州的互联网经济、民营经济发达,而成都在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好的积淀,未来 4 至 5 年对两座城市的竞争十分关键。
上半年,武汉、南京 GDP 分别为 10592.8 亿元、9179.18 亿元,增速分别为 5.5%、5.3%,守住 GDP 前十阵营的大门。与此同时,宁波凭借 653 亿元的 GDP 增量,与南京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02
腰部格局
长郑相争,福州西安进位
相比头部阵营的暗流涌动,腰部城市格局变动更为激烈。天津和青岛 GDP 分别为 8706.6 亿元、8587.33 亿元,同比均增长 5.3%。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至 119.3 亿元,为年底的争夺战留下悬念。
其中,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7.7%,高于天津 2.6 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 29.6%、18.7%、13.4%。
无锡、郑州和长沙的 " 三国杀 " 也出现反转,上半年三城 GDP 分别为 7735.15 亿元、7329.3 亿元、7640.38 亿元,增速分别为 5.3%、5.2% 和 5.0%。不过从 GDP 增量看,分别为 297.76 亿元、76.9 亿元、470.17 亿元,长沙也顺势完成对郑州的反超,暂时占据 " 中国经济第 15 城 " 的排位。
很大程度上,名义 GDP 增速和实际 GDP 增速的差异,使得郑州遭受无锡和长沙的两面夹击。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赵西三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 " 名义增量 " 及 " 名义增速 " 都是用 GDP 现价计算的,里面包含了实物量变动和价格变动两个因素,近两年工业品价格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导致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相比偏低。
图片来源:摄 · 图网 500413997
更为激烈的变动出现在 17 至 23 位的经济排位区间——济南超越南通,福州连续反超合肥、佛山,西安反超泉州。上半年,合肥、佛山、福州 GDP 分别为 6514.7 亿元、6366.87 亿元、6556.13 亿元,其中福州以 5.8% 的 GDP 增速连跃两级,跻身全国城市 GDP 第 19 位。
从 " 三驾马车 " 来看,福州进出口下降 37.1%,结构转型压力重重。但是投资和消费支撑强劲,增速分别为 8.0%、6.5%,处于全国前列。上半年,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8.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8%,比如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和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
与之相比,西安的 " 三驾马车 " 走势更趋均衡。上半年,其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为 2.0%、6.7% 和 12.6%,分别较一季度提升 0.7、3.5 和 8.4 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西安工业动能的持续回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支撑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攀升 12.4%,这一单项成绩在全国 GDP30 强城市中处于第三位,仅次于合肥、大连。
03
后备军团
温州超越,何以集体起跳?
从全国 GDP 前 30 强来看,烟台、徐州、唐山、合肥、温州、大连 GDP 增速领跑,分别为 6.4%、6.2%、6.1%、6.0%、6.0%、6.0%。其中准万亿城市占据半壁江山,可谓 " 集体起跳 "。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今年全国 GDP30 强城市延续近两年的发展态势,广州、东莞、佛山经济增长承压,而烟台、徐州、唐山等城市增速超过 6%。烟台、徐州、唐山的化工、机械和钢铁等产业都很有特色,产品不断融入国际大循环,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也较为明显。
2024 年,唐山 GDP 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随之扩容至 27 座。而温州、徐州、大连 GDP 总量均超过 9000 亿元,都将破万亿的时间线划定在今年——
今年初,温州提出 2025 年全力冲刺 " 万亿 GDP、千万常住人口‘双万’城市 ",大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 高质量冲刺万亿 GDP 城市 ",徐州也把 " 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 " 确定为今年工作主题。
从上半年来看,这三座城市正在冲向万亿的过程中激烈角逐。徐州以 6.2% 的 GDP 增速领先,但是总量已经被大连超越。温州、大连、徐州 GDP 分别为 4831.9 亿元、4647 亿元、4509.3 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 12.4%、9.0%、6.6%。
温州、大连凭借着 533.9 亿元、384.1 亿元的 GDP 增量,领先万亿城市 " 守门员 " 唐山,分别晋级全国第 27、28 位,成为准万亿城市中的增长明星。
作为制造大市,温州、大连和徐州工业底盘十分强大。从上半年来看,三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1757.2 亿元、1641.3 亿元、1569.74 亿元,占 GDP 的比重均在 35% 上下,显示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就在上月末,温州举行 2025 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 965 亿元的 150 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新能源汽车配件、刀闸阀厂房等 " 老树发新枝 " 的项目以及无人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兴产业标杆项目,传递出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温州三大优势产业——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同比分别增长 25.1%、20.0%、13.8%,合力拉动规上工业增长 6.3 个百分点。
这也支撑温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 32.8%。与此同时,大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飙升至 12.5%,仅次于合肥,传递出工业经济加速回暖的信号。
不久前,在 2025 年大连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深入推进 " 六个建设 " 工作会议上,市长陈绍旺强调,要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聚焦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企业抓调度,高质量冲刺万亿 GDP 城市。要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加快建设进度,加大项目招引,牵引有效投资扩规模、增效益。
这也吹响了决战下半年的号角,温州、大连和徐州将以何种队形 " 冲线 "?而已经开始超越万亿城市俱乐部 " 守门员 " 的新秀们又将如何搅动城市格局,成为下半年城市 GDP 排位战的重要看点。
文字 ;| 淡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