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6亿,孙正义投资的“代遛狗”破产了

访客 2025-07-31 15:04:57 2513
46亿,孙正义投资的“代遛狗”破产了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作者:王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你知道吗?帮人遛狗也是一门生意。美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 APP 名叫 Wag,成立于 20...

46亿,孙正义投资的“代遛狗”破产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作者:王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知道吗?帮人遛狗也是一门生意。

美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 APP 名叫 Wag,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是最早将 " 宠物遛狗 " 服务平台化的公司之一,其借鉴共享经济理念,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连接狗主人与遛狗员,并抽取佣金。

凭借模式创新和早期用户基础,Wag 曾备受资本青睐,2022 年通过 SPAC 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曾高达 6.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6 亿)。并获得了包括软银和 Battery Ventures 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支持。其中,软银对 Wag 投资了 3 亿美元的天价(约合人民币 21 亿)

靠着帮人遛狗都能拿到了 46 亿的估值,有部分网友表示:" 钱也太好赚了。" 但是别急,这份生意也没有那么好赚,就在最近,46 亿的 Wag 破产了。

据悉,为了生存,wag 正在利用破产法院进行所谓的第 11 章程序重组。根据一份新闻稿,其业务线——包括临时工遛狗和照看狗、宠物保险和兽医工具 "Furscription" ——将继续开放。如果法官批准 Wag 的重组计划,它将使该公司从公开市场中转入一家名为 Retriever 的公司的私人手中。

在申请破产的同一天,Wag 的首席财务官 Alec Davidian 提交了一份支持和解释此举的 PDF。他写道,"2020 年 3 月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Wag 月收入迅速下降 ",并指出 2022 年至 2024 年的亏损为 6950 万美元。

损失并不是 Wag 唯一的问题。该公司曾在 2022 年上市时还清了债务,然而在一笔贷款协议中,它设定了 Wag 随时需要拥有的手头最低现金水平。Davidian 写道,今年,Wag 跌破了这个数量。

此外,Wag 也未能找到获得更多资金的第三方交易,其债务义务将于 8 月到期,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在 " 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因此,Wag 选择了破产程序,计划取消 2022 年的债务。

孙正义投资的项目又一次到了破产的地步,当真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代遛狗平台的倒下

根据官方发布的资料,Wag 成立于 2015 年,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是率先将 " 宠物遛狗 " 服务实现平台化运营的宠物科技公司之一。

Wag 的商业模式基于共享经济理念,借助移动技术搭建了一个连接宠物主人与周边遛狗服务人员的平台,并通过抽取交易佣金实现盈利。这种创新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宠物服务模式,其运营方式与 Uber 极为相似,主要体现在即时匹配、标准化服务以及双向评价体系三大核心特点上。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Wag 的服务范围已经从最初的遛狗服务扩展到宠物寄养、健康护理、线上教育等多个领域,精准地满足了新一代年轻宠物主人的需求。

从发展历程来看,2016 年,Wag 在洛杉矶积累了超过一万名忠实用户;2017 年,其业务拓展到全美 25 个主要城市;2018 年,新增了宠物寄养和上门遛狗服务;2019 年,Wag 的业务覆盖了美国 50 个州,成为宠物主人在兽医护理、训练、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的首选按需平台。

2021 年,Wag 平台注册的宠物数量超过 500 万只,宠物主人数量达到 35 万,并且完成了对宠物保险平台 Petted 的收购;2022 年,注册宠物主人数量突破 45 万,同时收购了宠物药品平台 Furmacy;2023 年,Wag 进一步收购了美国宠物食品企业 DogFoodAdvisor,正式进军宠物食品和零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Wag 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高达 6.5 亿美元,并获得了软银和 Battery Ventures 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今年 5 月,Wag 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总营收为 1520 万美元,相比 2024 年同期的 2320 万美元下降了 34.5%,营收减少了 800 万美元。从业务构成来看,服务收入为 490 万美元(占比 32.2%)、健康业务收入为 920 万美元(占比 60.5%)、宠物食品及零食收入为 110 万美元(占比 7.3%),其中健康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Wag 在第一季度的净亏损扩大至 49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 420 万美元的亏损额增加了 16.7%。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以及新业务线的研发投入。尽管如此,公司对全年的业绩仍然保持乐观预期,预计 2025 年总营收将达到 8400 万至 8800 万美元,如果能够实现这一预期,将比 2024 年全年的营收增长约 15% 至 20%。

在报告中,Wag 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表示,公司正在实施严格的成本管理、优化运营流程,并持续关注高回报项目,这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扭亏为盈的信心。然而,事与愿违,今年 7 月,Wag 还是未能避免破产重组的命运。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Wag 的股价已经暴跌了 35%,并且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其股票交易将于 2025 年 7 月 30 日暂停。

国际媒体对 Wag 的破产重组进行了深入分析,普遍认为其商业模式存在结构性问题。主要问题在于,Wag 的平台高度依赖特定区域的市场环境——既要拥有高密度的宠物饲养群体,又要确保用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这种双重依赖使得服务的标准化变得极为困难。

与此同时,高昂的获客成本与有限的用户留存率形成了恶性循环,营销投入不断增加,但用户流失率也在上升。更重要的是,平台的佣金收入受到行业竞争的限制,难以提高,即便达到规模经济,也无法覆盖运营成本,长期盈利模式始终未能成功建立。

进一步分析发现,Wag 的困境还源于多种因素的叠加:

首先,疫情后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其核心业务造成了严重冲击。居家办公的常态化显著降低了宠物主人对外部照护服务的需求,尽管市场有所复苏,但遛狗、寄养等 " 非必要服务 " 的恢复速度远不及宠物食品和医疗等刚需领域。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以服务为核心收入的 Wag 面临持续的市场萎缩。

其次,公司的扩张策略过于激进。在主营业务尚未稳固的情况下,Wag 就大举进军宠物保险、健康管理、电商等多个新兴领域。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分散了管理层的精力,还导致了严重的资源错配。

最直接的导火索出现在 2025 年初。由于违反了融资协议中的流动性条款,Wag 的主要债权人 Blue Torch Finance LLC 停止了对其的贷款支持。尽管 Retriever LLC 紧急接手,但 1630 万美元的到期债务违约最终引发了资金链危机,迫使公司启动了破产重组程序。这一系列事件暴露了 Wag 在财务风险控制和现金流管理方面的严重缺陷。

孙正义 3 亿美元打水漂

代遛服务,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享经济。没错,就是孙正义被深深吸引的赛道,前有 wework,后有 Wag。

虽然 Wag 的损失远不及 Wework,但也算是个不小的打击。2018 年 2 月,软银愿景基金向 Wag 投资了 3 亿美元,同时软银的高级投资人 Ted Fike 也将加入董事会。投资完成后,软银持有 Wag 接近 45%的股份。

彼时,美国宠物市场规模约为 700 亿美元,而且是一片待发掘的蓝海市场,所以这笔大额投资放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合理的尝试。

即便到了今天,宠物服务行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城镇养宠家庭的渗透率已经突破 40%,其中三线城市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之首。"996" 职场人群和返乡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出差或旅游时,宠物的安置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在小红书上,一位代遛平台的创始人分享称,其团队提供包括代遛狗、上门喂养、宠物接送等在内的 10 项服务,每次收费在 30 到 150 元之间,节假日订单量更是会激增 300%。在最忙碌的时候,8 名员工需要日夜不停地工作,春节期间的收入甚至能达到 20 万元。

那么,为什么 Wag 会陷入如今的困境呢?

除了自身资金链断裂的问题,Wag 面临的破产重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其竞争对手 Rover Group 的迅速崛起。作为宠物服务行业的两大巨头之一,Rover 正在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这家成立于 2011 年的西雅图企业,在创始人 Aaron Easterly 等人的带领下,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

2021 年,Rover 通过 SPAC 的方式成功上市,随后在 2024 年被黑石集团以 23 亿美元的估值私有化。目前,该平台已经拥有 460 万注册宠物主人,业务覆盖美国和欧洲的 17 个国家。

与 Wag 不同的是,Rover 更加专注于 " 长期照护 " 服务模式,主要满足那些因出差或旅行需要长时间宠物照料的用户需求。其服务内容包括寄养、日托、上门照看等全方位解决方案。平台通过服务抽成、会员订阅、保险合作以及电商等多种渠道实现盈利,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表现十分出色。

财务数据显示,Rover 的增长态势十分强劲:2022 年,其营收达到 1.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并且实现了 2080 万美元的 EBITDA 盈利。从最初的 13.5 亿美元估值到最终被私有化,Rover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堪称亮点。

因此,Wag 的破产更多是由于自身的问题,只能说孙正义这次又押错了宝。

Wag 的破产重组对美国宠物服务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标志着整个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阶段。作为曾经与 Rover 齐名的头部平台,Wag 的困境暴露出单纯依赖撮合服务的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和用户留存方面的脆弱性。这将促使其他同行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结构,加速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

从市场格局来看,Rover 的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反垄断监管风险。中小平台可能会寻求差异化的生存空间。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宠物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基础服务需求有所萎缩,而健康管理、智能硬件等延伸服务正在崛起。资本市场对宠物科技赛道的投资逻辑可能会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

对于美国的 4500 万宠物家庭来说,行业洗牌意味着服务选择的集中化。短期内,他们可能会面临价格上涨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推动服务的标准化和品质提升。

宠物赛道,一个意想不到的好生意

《2023-2024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指出,2023 年我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 2793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26 年将攀升至 3613 亿元人民币。高盛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宠物数量将接近幼儿数量的两倍。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年轻人在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新选择。

正如一些人戏言," 养宠物就像养孩子 ",这种观念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除了常见的宠物医疗、食品、洗护、美容等领域外,宠物经济还延伸出宠物训练、代遛代喂代养、高端宠物酒店、宠物游乐园、宠物宾馆、宠物摄影、宠物婚礼、宠物殡葬、宠物保险、宠物汤泉等多种多样的服务。

因此,众多投资人纷纷涌入这一领域。新瑞鹏宠物便是宠物赛道中最引人注目的超级独角兽之一。其前身是瑞鹏宠物医院,2018 年从新三板退市,后来在高瓴资本的牵头下重组为新瑞鹏宠物,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宠物医院之一。

如今,新瑞鹏宠物已经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机构的关注。2020 年 9 月,其估值约为 300 亿元人民币。2023 年 1 月,新瑞鹏曾计划赴美上市,但最近该计划被暂时搁置。新瑞鹏表示,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资本市场的动态,寻找更合适的时机重启上市进程。

私募股权巨头 KKR 也一直对宠物赛道情有独钟。它不仅收获了乖宝宠物的 IPO,还曾领投瑞辰宠物医院集团——这是全国第三大宠物医院连锁企业,其背后还有 " 并购女王 " 刘晓丹执掌的晨壹投资。此外,KKR 还在 2021 年完成了对新西兰宠物食品公司天然宠物食品集团(K9 母公司)的收购。

全球最大的消费基金 L Catterton 路威凯腾也积极参与其中。2022 年,路威凯腾独家投资了上海依蕴宠物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拥有中国高端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这笔投资标志着路威凯腾首次进军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一年后,路威凯腾又参与了高端宠粮品牌帕特的 B 轮融资。

从食品到用品再到医疗,宠物行业与母婴赛道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独居年轻人和孤独老年人的增加,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宠物逐渐成为千家万户的家庭成员,为人们的情感提供了寄托。

尽管宠物行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领域不存在风险。

以 2024 年半年报为例,A 股宠物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宠股份指出,公司大部分主营业务收入依赖于境外市场。报告期内,境外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依然较高,这使得公司面临一定的海外市场拓展风险。

中宠股份进一步分析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泰国、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竞争。尽管目前这些国家的宠物零食生产企业数量有限,但由于其人工成本较低,未来可能会对中国宠物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构成一定威胁,从而加剧公司产品出口的海外市场竞争风险。

与此同时,宠物食品行业还面临着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乖宝宠物在其 2024 年半年报中提到,美国是其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国通过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来缩小贸易逆差。自 2019 年 5 月起,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宠物食品征收 25% 的关税,这使得乖宝宠物境内生产的产品对美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受到削弱。

2024 年,多数国内宠物上市企业取得了较为亮眼的业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业务的出色表现。然而,这也反映出其业绩增长对海外业务的高度依赖。因此,即便在业绩表现良好的情况下,许多国内宠物上市公司仍在持续关注海外经营风险。

为了避免重蹈去年的覆辙,或减轻类似情况带来的影响,对于国内宠物上市公司而言,除了在海外建立工厂或基地外,打造自有品牌产品和拓展国内市场业务也是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