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养生水混战,“一颗大”还有机会吗?

访客 2025-07-29 10:00:35 64586
养生水混战,“一颗大”还有机会吗?摘要: 曾经引以为傲的低价红利消失,这头 " 大象 " 该如何突围?高端番茄品牌一颗大近日跨界推出 NFC 番茄养生水,主打 " 真果汁添加 +0 蔗糖 ",正式进军年增速近 90% 的中...

曾经引以为傲的低价红利消失,这头 " 大象 " 该如何突围?

养生水混战,“一颗大”还有机会吗?

高端番茄品牌一颗大近日跨界推出 NFC 番茄养生水,主打 " 真果汁添加 +0 蔗糖 ",正式进军年增速近 90% 的中式养生水赛道。

其母公司凯盛浩丰透露,新品已进驻盒马、全家等 8000 余家线下终端,试图以 " 番茄水果化 " 战略破局同质化竞争。

当农业公司带着自有农场的鲜食番茄杀入养生水战场,这场围绕 " 健康 " 的战争已从营销概念升级为价值战较量。

农业公司做番茄 IP,底气何来

成立于 2022 年 12 月的一颗大,是农业品牌化浪潮中的典型代表。

2023 年双十一,其直播间 20 万盒番茄在 1 小时内售罄,创下生鲜品类销售纪录;2024 年双十一,一举登顶天猫、京东和天猫超市等平台霸榜番茄类目销售榜首。

线下渠道覆盖 8000 余家终端店铺,更印证了其强大的市场穿透力。

那么,这颗 " 番茄 " 为何要冒险闯入百亿养生水市场?

一颗大的母公司农业巨头凯盛浩丰是肯德基的供应商,在供应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跨界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其试图将农业供应链的硬实力转化为饮品赛道的降维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与技术两大命门上。

第一是成本优势,一颗大自有农场智慧玻璃温室种植的鲜食番茄,每平米产量是传统温室的 6-8 倍。依托自有农场原料直供,其 NFC 番茄养生水的生产成本相比依赖外部代工厂的同类型产品,能降低约 17%。

第二是技术优势,当市面上多数番茄饮品仍采用风味易流失、营养损耗大的 " 番茄酱还原 " 工艺时,一颗大的 NFC 技术能使维生素 C 留存率提升 3 倍。且以 9 大锁鲜技术支撑 " 真果汁 0 蔗糖 " 作为核心卖点,深加工突破鲜果天花板。

除此之外,养生水产品相较于鲜食番茄保质期延长。传统樱桃番茄保质期仅 7 天,而 NFC 番茄水通过无菌冷罐技术将保质期延至 12 个月,有助于品牌打破地域和时效限制,为全国化铺货、提升整体毛利率扫清障碍。

一颗大本次推出了四款养生水产品,分别为番茄水、番茄蜂蜜水、番茄乌梅洛神饮、高纤番茄水,四款产品均标榜 5 个 0 放心喝——除了竞品常见的 "0 蔗糖、0 脂肪 " 外,还增加了 "0 防腐剂、0 重金属、0 转基因 " 这些健康卖点。

" 透明水感 " 是这系列产品和传统番茄汁最大的区别。除番茄乌梅洛神饮外,其余三款产品均为透明色,根据品牌官方解释,生产上对番茄汁做了澄清处理,利用膜过滤的澄清工艺得到番茄清汁,并使最终的产品呈现澄清透明。

从外观和成分卖点上来看颜值更高、更健康,在拥挤的养生水货架上,一颗大开辟了一条更细分的 " 视觉系健康 " 赛道。

(一颗大四款养生水及 5"0" 卖点,图源品牌天猫店铺)

三方割据,内卷下的增长隐忧

然而," 一颗大 " 踏入的绝非坦途,而是一个已形成新消费品牌、传统饮品巨头、老字号跨界三大势力割据的焦灼战场,且增长瓶颈的阴影已然浮现。

三类玩家的竞争策略和焦点各有不同。不仅围绕产品功效成分进行比拼,还通过各种营销方法争夺年轻用户、构建健康生活方式标签。

新消费品牌中,以元气森林为绝对领导者,辅以 " 养生水鼻祖 " 可漾、好望水、硬核颜究所、果子熟了、悦小开、零定律等。它们的杀手锏是精准的情感营销与场景切割。

据尼尔森数据,元气森林 2024 年在无糖茶饮及泛养生水细分市场占有率约 58.6%。其养生水系列产品 " 元气自在水 " 凭借 " 妈妈的味道 " 等情感叙事,已成为年销超 10 亿元的超级单品。

好望水则构建 " 维生素矩阵 ",维 B 苦瓜水切入 " 午后提神 " 场景,维 C 芭乐水绑定 " 健身补水 " 需求,其联名款曾创下 3 小时售罄 5000 件的纪录。

果子熟了以 "NFC+ 气泡 " 工艺吸引年轻人的味蕾,抖音月销破 200 万瓶。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灵活、敏锐,深谙 Z 世代的社交货币。

传统巨头中,农夫山泉、统一、伊利、三得利等凭借碾压级的渠道覆盖力和品牌积淀强势介入,并积极推动产品高端化。

赛道中排名前列的上市公司农夫山泉是典型代表,其财报显示,2023 年茶饮料板块(含东方树叶草本系列)营收达 126.6 亿元,同比增长 83.3%,历史性地超越包装水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2024 年下半年,其茶饮收入 83.2 亿元,同比增长 13%,无糖茶的息税前利润率高达 46.3%,盈利能力颇为可观。

三得利推出的 " 玫瑰黄芪饮 "" 五红饮 " 等产品,也意在分羹高端养生市场。它们的存在,让新玩家在渠道拓展上倍感压力。

老字号跨界中,同仁堂、李良济、东阿阿胶、好想你、崂山草本、莲花控股等,则自带 " 功效信任背书 " 光环。李良济与盒马联名的 " 五汁饮 "、" 暑清元气水 ",将传统药方进行饮料化改造,试图在 " 正宗 " 上做文章。

然而,表面的花团锦簇难掩行业深层的焦虑与困局,养生水赛道目前存在着渠道下沉困局、配方同质化难题、功效信任危机和场景单一化瓶颈。

灼识咨询报告指出,养生水消费超 80% 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广阔的下沉市场仍被碳酸饮料和传统甜饮牢牢盘踞,渠道渗透步履维艰,增量空间遭遇天花板。

配方上更是严重内卷,同质化严重。仅 " 红豆薏米水 " 一个单品,就有超过 18 个品牌推出。红枣、枸杞、绿豆等 " 滋补老面孔 " 泛滥成灾,不同品牌差异仅存于包装话术。手捧本草纲目、" 药食同源大全 " 却玩不出 " 新花样 ",传统药膳配方的红利正在被急速消耗殆尽。

养生水在功效方面也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一些中医专家认为,市售瓶装中式养生饮料虽含有一些药食同源的物质,但含量通常远低于中国药典中用于调理的推荐用量。

以薏米水这一热门单品为例,传统中医应用中,薏米常需与其他药物配伍且用量较大,而市售瓶装薏米水为兼顾口感等因素,其一瓶中的薏苡仁含量通常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养生效果并不理想。

不少产品为追求适口性而牺牲有效浓度,其实际养生效果存疑,更多是 " 心理安慰 "。许多养生人士因此选择效果更佳的中药代茶饮。

此外,养生水尚未像无糖茶或咖啡一样,成功嵌入日常高频场景(如通勤、佐餐、社交)。其消费场景相对局限,亟需破圈。好望水绑定 " 午后状态 "、" 健身 " 场景,盒马推出的 100ml 姜黄柠檬汁上线不足一月跃居盒马复购榜首,单日销量破 3 万瓶,贴上 " 打工人回血 " 标签,正是试图用 " 即时满足 " 逻辑破解场景困局的积极尝试。

更需警惕的是,养生水的前车之鉴——无糖茶饮,已从 2023 年 60% 的高增长风口,在 2025 年 3 月首次出现负增长,宣告进入残酷的存量博弈。养生水若不能突破上述瓶颈,恐将重蹈覆辙。

水果 + 养生水:新风口下的破局博弈

在传统草本配方内卷加剧的背景下," 水果基底 " 正成为养生水赛道破局的关键变量,也是 " 一颗大 " 押注 " 番茄水果化 " 的核心逻辑所在。

飞瓜数据 2025 年 5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抖音平台饮料销售热度大于 1 亿的细分品类中,果蔬汁高居榜首,植物饮料次之。更重要的是,自 2023 年起,植物饮料的市场重心已明显从传统的五谷杂粮(红豆薏米)、枸杞、菊花等,向融入珍稀食材(如白桦树汁) 和采用 NFC/HPP 等先进工艺的水果化、高维 C、高颜值方向迁移。

( 抖音饮料品类销售热度大于 1 亿 + 的细分品类销售热度,图片源自飞瓜数据 )

事实上,跨界进入养生水赛道的品牌并不止一颗大。

养生水市场近年来新玩家不断涌入,2025 年仅前七个月,就有超过 100 款新品挤进市场,相当于每两天就有一款 " 养生水 " 诞生,其中不乏一些 " 跨界军 " 的身影。在这个细分赛道,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功案例,也不乏折戟沉沙的教训:

成功典范多离不开技术和场景的双轮驱动。

零定律白桦树汁依托伊春自有林区原料掌控,将原本小众的 " 树汁 " 概念成功包装成富含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 " 森林甘露 ",精准切中高端、自然、纯净的健康诉求,2025 年销售额破亿,抖音品类第一。凭借产地直控构筑其核心壁垒。

( 零定律桦树汁,图片源自品牌抖音 )

盒马 HPP 姜黄生姜柠檬汁则巧妙借势 " 姜黄 " 这一在社交媒体上被封为 " 白人中药 " 的抗炎成分网红。采用昂贵的 HPP 技术保留更多活性成分,以 0 蔗糖、冷压杀菌工艺,打造出风味独特甚至 " 上头 " 的 100ml Shot 剂型。

精准绑定 " 打工人回血 "" 即时能量补充 " 场景,凭借盒马渠道优势迅速引爆,成为复购王者。功能性成分网红化、小剂量即时满足、渠道精准触达是其成功三角。

失败警示则多源于口感和价值的失衡。

众多跟风 " 果蔬汁 " 的品牌盲目追求概念,忽视基础口感。大量添加蔬菜汁(如芹菜、羽衣甘蓝)却未能有效调和风味,导致产品 " 青草味 "" 土腥味 " 过重,消费者尝鲜即弃,复购率惨淡。

不幸的是,新入局的 " 一颗大 " 的市场表现似乎面临 " 初期尴尬 "。自 7 月 3 日上线以来,其淘宝天猫旗舰店仅售出 700 多单,京东、抖音平台各仅 40 余单,销量远低于预期。

在小红书等社交网络平台,一颗大番茄水也因口感和成分而被不少消费者诟病。大量消费者吐槽其 " 难喝 "" 味道奇怪 "" 像喝加了代糖的番茄酱水 "。在 " 好喝是基础 " 的饮品界,这无疑是致命伤。市场数据显示,番茄汁类饮品目前在即饮市场占比仅约 0.3%,足见消费者对 " 把番茄汁当水喝 " 这一概念的接受度仍处早期培育阶段。

(消费者反馈摘录,图源小红书)

此外,一颗大番茄水系列产品在成分上也难经推敲。产品档案暴露其核心痛点:其一,番茄汁添加量标注约为 "≥20g/L",这意味着一瓶 450ml 的番茄水中,实际番茄汁含量不足 10g。消费者犀利吐槽:" 咬一口番茄都不止 20g!" 如此低的浓度,其宣称的 " 真果汁 " 和养生价值自然遭受强烈质疑。

其二,代糖喧宾夺主。配料表中,赤藓糖醇排名第二,含量甚至超过番茄汁。这直接导致消费者抱怨 " 工业糖精味太重 "" 简直就是糖水 ",与其 "0 蔗糖 " 的健康定位背道而驰,严重损害消费者复购意愿。

(一颗大产品档案,图源品牌官方)

" 一颗大 " 创始人马铁民坦承,目前番茄汁、养生水等衍生品销售额仅占品牌总盘的 5%。初战受挫,揭示了农业巨头跨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供应链优势不能直接等同于消费品的成功,好喝、有效、价值感明确,缺一不可。

对一颗大而言,其手中的番茄 IP 与供应链壁垒,是珍贵的筹码,但这场价值战的胜负手,最终将取决于它能否用一瓶 " 既足够番茄,又足够好喝 " 的水,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那份源自土地的 " 真实 " 买单。

结语

养生水的狂飙突进,映照着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健康焦虑与对好产品消费渴望。第三方机构灼识咨询预测,到 2028 年,养生水市场将突破 10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88.9%。年轻人对 " 朋克养生 " 的执着,让 " 水替 " 概念风生水起,也让无数品牌在这片 " 新掘金地 " 前赴后继。

喧嚣的概念泡沫退去,这场混战的终局,属于那些能将 " 中医玄学转化为成分科学 ",并在 " 保留养生属性 " 与 " 极致追求适口性 " 之间找到精妙平衡的 " 实干派 "。

对于 " 一颗大 " 们,以及所有意图在水果 + 养生水赛道分一杯羹的玩家,破局之路在于它们能否打造出将真材实料的浓度、科学可证的功效、愉悦身心的口感、触手可及的场景完美融合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穿透内卷的重围,在百亿市场的版图上,真正刻下自己的名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