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茅台平替”,被同胞兄弟挤下牌桌

被对手极限偷家
最近,颇为高调的刘强东,让人很难预测他下一步要入局哪个行业。
比如前几天刘强东宣布要下场开饭馆,计划 3 年内在全国建设 10000 家七鲜小厨,后厨 24 小时直播,绝无预制菜,把对手们都搞懵了。
这边饭店刚开起来,那边刘强东现身内蒙古沙漠。
一众大佬把酒言欢,其中最左边就坐着洋河董事长张联东,而他们这次喝的是洋河特意为京东定制的洋河大曲光瓶酒。
这样的同框目的不言而喻,京东肯定是想拉最近" 水逆 " 的老乡洋河一把。
2019 年至今六年间,不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表现,洋河股份的节节败退是不言而喻的。
去年,洋河的 营收一路跌破 300 亿大关,行业排名滑落至第五。
最惨淡的是第四季度,不仅营收跌超 50%,而且还出现了 19 亿元的罕见净亏损,白酒行业持续多年的格局被彻底打破。
股价持续下跌、业绩与股价的双杀,还不算 " 水逆 "。
神反转的是,还没等到京东发力,最近洋河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洋河集团董事长张联东,提前离任了洋河股份董事。
一周前还与刘强东沙漠对饮,结果说辞职就辞职了?
就在 2025 年新年献词中,张联东勉励洋河员工敢闯敢试敢干,并号召大家 " 杀出一条血路!"。
苏酒之王,为何越努力越掉队?
最传奇发家:拳打泸州老窖、脚踢山西汾酒
刘强东的家乡宿迁,正是洋河白酒的主要产地。
而在酒圈里流行这么一句话," 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
甚至最近这波 " 苏超 " 的火爆,都直接带动了当地酒水消费。江苏地区 " 看球酒吧 " 相关搜索量,一度环比大增 407%," 足球酒吧 " 搜索量环比增长 426%。
作为苏酒老大,洋河当年的战绩可查:
洋河仅用了不到三年,就反超了古井贡酒;七年超过了剑南春;八年就反超了泸州老窖成为了白酒界的第三,将白酒格局改写为 " 茅五洋 "。
传奇的是,洋河的崛起也几乎是死里逃生。
1999 年,洋河酒厂整个公司效益下滑,经营困难,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到了 2002 年,洋河大曲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 1%。靠着降本增效,洋河才勉强活了下来。
虽然勉强度过了难关,但是洋河内部领导都很明白,如果不改革洋河酒厂肯定是死路一条。
于是,洋河大力出奇迹做了三件事,挽救了自己,更搅动了整个白酒江湖:
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卖什么的问题。
中国多数白酒以红色、黄色为包装主色调,洋河如果再只有洋河大曲一款产品,肯定难以存活。
2003 年 9 月,洋河创新性推出 " 洋河蓝色经典 " 系列:海之蓝、天之蓝和梦之蓝,一下子抓住了全国的眼球。
100 块钱左右的海之蓝对标口子窖,300 元左右的天之蓝瞄准剑南春,梦之蓝定价更是高于五粮液,做引领品牌形象的高档产品。
百元价格带的海之蓝就担起了洋河这一时期 " 打天下 " 的重任。
第二件事,是解决到底卖给谁的问题。
当时多数白酒品牌聚焦喜庆富贵、皇家贡品等卖点,洋河地处商务人士聚集的长三角地区,相对来说这边的应酬会比较多。
白酒喝多就会不舒服,第二天就会头疼。所以市场上急需一款让人饮用舒适、不上头的白酒。
这一年洋河酒厂破解了绵柔分子平衡技术,通过过滤大分子和酒类中的杂质,保留白酒中的小分子物质,第一瓶绵柔风格的白酒在洋河诞生。
洋河蓝色经典摇身一变,成为聚焦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成功人士招待用酒。
第三件事,是解决怎么卖出去的问题。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洋河蓝为了迅速打爆销量立住人设,选择了先搞定一批" 消费意见领袖 ",就是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影响力的白酒核心消费人士。
洋河对这些 " 意见领袖 " 进行 A、B、C 分类,并给予每月赠酒、定期赠酒、不定期赠酒等不同的待遇,还在这十年间,洋河的广告在电视上铺天盖地。
从线上到线下无孔不入洋河的身影,比如最经典那句,"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而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广告应该是洋河梦之蓝的春晚报时。
春晚零点报时的赞助位一直抢手,2003 年到 2019 年一直被美的垄断,从 2020 年开始易主,每年都是洋河梦之蓝拿到。
在解决了三件大事之后,洋河几乎原地起飞。
2009 年,洋河在 A 股上市;2010 年,洋河的营收一举突破百亿,几乎是泸州老窖的两倍,成为仅次于五粮液、茅台的行业前三;甚至到 2012 年,洋河的市值一度短暂地超过了五粮液,位居白酒行业第二。
也就在这一年,洋河已拥有 7000 多家经销商,直接控制 3 万多地推人员,走向全国。
老三变成老五,洋河为何越努力越掉队?
洋河的发展随着整个白酒行业的黄金年代迅速起飞,却也没扛住行业的下滑。
一个数据说明了问题:洋河 2024 年生产量 14.55 万吨,同比下降了 8.4%。不过,就在产量减少的时候,洋河库存却增长了 16.38% 至 4.56 万吨,卖不动了的现实彻底暴露了出来。
在省内,洋河被小兄弟极限偷家。
到底是谁在挤压洋河股份的江苏市场空间?一个叫今世缘的同乡兄弟正悄悄发力。
今世缘与洋河酒,本身有着 " 苏酒双子星 " 的美誉。
白酒大省江苏,孕育出了传统四大名酒 " 三沟一河 ",即汤沟酒、双沟酒、高沟酒、洋河酒。而今世缘的前身,是高沟酒厂。
今世缘把曾经洋河立人设的套路如法炮制,今年高调赞助了爆火的 " 苏超 ",巩固江苏大本营市场,精准地押对了宝。
接下来,今世缘乘胜追击,死咬着洋河不放,前两天发布了火药味十足的海报。
第一张海报质疑年份酒概念,第二张就更明显了," 好酒不仅请兄弟,好酒大家一起喝 ",暗讽洋河与京东联名推出的 59 元光瓶酒 " 兄弟情 " 营销策略。
尽管未直接点名,但指向性不言而喻。
虽然这招被业内人抨击实在是不太地道,但可以看出两家的火药味十足:2019 年至 2024 年,今世缘江苏地区营业收入由 48.52 亿元增至 115.46 亿,直接翻倍。
2024 年,洋河省内销售收入下降,反观 " 苏二 " 今世缘则逆势增长。
在省外,洋河被竞争对手集体蚕食。
2024 年,洋河股份省外市场同样出现双位数下滑,甚至在高端和低端两头,都显得有点吃力。
在高端领域,在中国白酒八个百亿级大单品中,只有洋河海之蓝是以百元出头中端价格,挤进百亿单品阵营。
洋河股份始终难以打破在消费者心中是中端白酒的固化认知,2006 年,洋河为了冲击高端推出的梦之蓝 M9,官方指导价 1999 元,到现在推广了将近 20 年,但今年 618 百亿补贴价格已跌至 741 元。
而在行业老三的争夺中,汾酒的发力堪称教科书级别。
接地气的口粮酒中,在资深酒友圈,他们会用更直接的话告诉你," 百元之内,玻汾无敌 "。单瓶不到 50 元的售价,玻瓶汾酒 2021 年大约 1.7 亿瓶。
高端领域青花 20 上市就大爆,成了汾酒的销量 " 扛把子 ":仅仅这一款产品截止到今年已经卖出了一百亿,在汾酒所有单品中营业额最高,被一众酒友封为高端清香酒的守门员。
一举彻底打开了青花汾酒系列,甚至整个清香型白酒的价格天花板。
这意味着,洋河不仅前有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后还有古井贡酒、今世缘的虎视眈眈。
前狼后虎,洋河想要重回 " 老三 ",压力大的不是一点点。
洋河的伏笔,早在崛起之路埋下暗雷
到底是打高端还是守住中低端,成了洋河摇摆不定的难题。
这次洋河专门为京东定制的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产品定价 59 元,这无疑给人一种,把品牌调性继续下沉的印象。
无奈放低身价,背后是去库存的巨大压力。
这个伏笔,也早在崛起之路埋下了暗雷:
1、成也深度分销,败也深度分销。
早年间,洋河创新搞了个 1+1 深度分销策略,厂家委派销售入驻经销商,负责渠道开拓与市场推广,经销商们只负责配送、资金周转等服务工作。
许多在当地原本属于小规模,甚至从没做过酒的经销商,由于跟随洋河销售超亿元,利润超千万的比比皆是,一度让同行眼红。
而这就导致 在深度分销模式下,厂家对于经销商拥有绝对悬殊的优势地位,面对业绩压力,洋河销售们做了一件事:压货。
经销商只能硬着头皮吃进来,最后部分经销商开始低价抛货、窜货,引起市场价格下跌,经销商恐慌情绪加重……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引起连锁反应。
洋河引以为傲的,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深度分销模式,恰恰成了掉队的火苗。
2023 年初至 2025 年中,洋河成了唯一一家跌幅超过 50% 的头部酒企。
2、动荡的管理层,谁来拯救洋河?
据粗略统计,2022 年至今,洋河股份经历了七次核心管理层地震。
这次董事长张联东的离职并非个例,而是洋河股份近年来核心管理层频繁变动的一个缩影。
甚至很多 " 空降高管 " 多数无酒业背景,在 2024 年度股东大会上,张联东坦言 " 洋河在这轮发展中是相对滞后的 ",并致歉公司管理层不能推卸责任," 最大问题在管理层这里。"
在中国白酒界,茅台和五粮液的冠亚军地位无人撼动,而白酒谁是老三之争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犀利指出,百亿大单品海之蓝 " 口感越来越差 "、" 好好的双沟大曲不打广告,名酒招牌都要砸手里了!"
现在摆在洋河面前,还有比进军高端、保住前五更重要的事:
先问值得,再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