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访客 2025-07-15 13:07:26 16461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摘要: 他太年轻了,集团太大,风浪太急,他压不住局面。一场没有遗嘱的猝然离逝,引爆近年来中国商界最惨烈的家族内斗。短短两年间,内斗漩涡中的杉杉股份市值蒸发超 200 亿,最终滑向破产重整深...

他太年轻了,集团太大,风浪太急,他压不住局面。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一场没有遗嘱的猝然离逝,引爆近年来中国商界最惨烈的家族内斗。

短短两年间,内斗漩涡中的杉杉股份市值蒸发超 200 亿,最终滑向破产重整深渊。

6 月,宁波中院一纸强执令落下:郑驹持有的最后 181 万股股票被悉数清空。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 "90 后接班人 ",彻底告别父辈江山,更沦为失信被执行人。

继母周婷虽暂掌危局,却难挽狂澜,若无法在短期内引入战投资金,这座矗立了 36 年的民营王国,恐难走出危局。

创始人郑永刚早就对企业传承风险有高度的警惕:" 企业是有周期的,如果固守不变,最后只能败掉,只能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应该没有想到自己的企业会走入这样的周期。

家族内斗

2023 年 2 月 10 日,上海黄浦江畔,杉杉控股总部大楼内气氛凝重。当日,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在日本因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享年 65 岁。

一年多前,杉杉控股总部迁入这里时,郑永刚曾满脸自豪地在总部入驻仪式上对外宣布:" 这栋楼,承载着我自 1989 年创办杉杉以来的梦想——要在上海黄浦江边拥有一座总部大楼,在上海的天际线上留下杉杉的标志。"

此时,谁也不会料到,不到一年,这座象征荣耀与权力的新总部大楼,即将要见证的不是惊喜和奇迹,而是噩耗与噩梦。

郑永刚走得突然,未留遗嘱,也未做任何身后安排,杉杉系原有的权力平衡也因此被瞬间打破,并陷入混乱。

郑永刚一手栽培的接班人是他与前妻所生的次子郑驹。

郑驹 1991 年出生,自英国留学后进入杉杉集团,在父亲的庇护下逐步积累实权:2015 年出任杉杉控股总裁;2018 年升任杉杉控股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2019 年进入杉杉集团董事会;2020 年出任杉杉集团总裁。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郑永刚去世的第二月,郑驹在集团董事会以 11 票全票当选为董事长,顺利 " 接班 "。

然而,就在当天的董事会现场,一个熟悉而意外的身影,打破了原本顺畅的传承剧本。

郑永刚的遗孀、80 后财经主播周婷突然现身会场。

周婷言辞激烈,要求推迟选举程序,并质疑会议合法性。" 继母突袭董事会 " 的剧情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炸开锅,杉杉家族原本的低调传承计划被彻底撕裂,首次以戏剧化的形式曝光在公众视野。

周婷,艺名 " 慰笛 ",1982 年出生,拥有浙江大学与长江商学院 EMBA 双硕士学位,先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第一财经频道工作,陆续担任《上海早晨》《世博快报》《财经中间站》《理财宝典》等节目的主持人,是上海财经媒体圈的熟面孔。

2014 年,周婷与郑永刚在《民企在上海》节目中结缘,此后,郑永刚还作为嘉宾参与过周婷策划并主持的节目。2017 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对龙凤双胞胎和一个儿子。

董事会当天,周婷以三名未成年子女法定监护人的身份出现在会场,质疑股东大会合法性,并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冻结了控制杉杉控股的关键平台宁波青刚 51% 股权。

这一动作,不仅直接挑战了郑驹的控制权,也将 " 杉杉系 " 的家族内斗,第一次推向舆论前台。

尽管周婷此次干预,并未阻止郑驹的董事长任命生效,但权力之争的硝烟已然弥漫。

短短一个月后,2023 年 4 月,周婷再度出招,对郑驹发起新的法律行动,申请冻结杉杉系重要资产,并开始谋求董事会席位。

虽然郑永刚生前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 公司肯定是要儿子来接班 ",但 " 口头托付 " 在法律面前就是空口无凭。一场关于权力与继承的家族豪门战,正式进入白热化。

辉煌与隐忧

1989 年 5 月,年仅 31 岁的郑永刚临危受命,接手濒临倒闭的甬港服装厂,也是杉杉股份的前身。彼时,这家位于宁波的小厂三年换了三任厂长,累计亏损超千万元,已是风雨飘摇。

郑永刚一上任,就以雷厉风行扭转乾坤:迅速砍掉低效业务,调整生产线,创立 " 杉杉 " 品牌,并喊出 " 中国西服第一品牌 " 的口号。

更重要的是,他敢赌,也敢投。

在品牌尚未打开市场的初期,郑永刚就借款 3 万元,启动全国广告投放计划。一句 "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 " 的广告语,通过电视、报纸迅速出圈, 让 " 杉杉 " 很快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服装品牌,年销售额火箭式上升。

1996 年,杉杉股份在 A 股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杉杉集团大厦

两年后,杉杉品牌市占率超过 37%,稳坐国内服装头把交椅。郑永刚也头戴 " 服装第一股创始人 " 的光环,成为民营企业家群体中最耀眼的代表之一。

但他的目标,从不止于一件西服。他要将 " 杉杉 " 做成一个产业集团。

郑永刚认为,单一依赖服装,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

新的方向在哪里呢?郑永刚看好的是新能源材料。

于是,上市第三年,杉杉股份就大胆跨入新能源材料领域,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并计划逐步向正极材料、电解液生产迈进,完成锂电池三大核心材料的卡位。

郑永刚曾回忆:" 那时 10 个人里有 11 个说我疯了。我不是科学家,不懂技术,但我能嗅到这个方向未来会很大。"

他赌对了。

2013 年,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传统服装业务,成为公司真正的增长引擎。随后,杉杉加快转型步伐,将传统服装业务逐步剥离,把资源持续向新能源倾斜。

2016 年,杉杉股份切入光伏领域。同期," 杉杉品牌 " 分拆在香港上市,集团主力全面向新能源材料聚焦。

2020 年,郑永刚又主导了杉杉的第三次战略跨界:以 11 亿美元收购 LG 化学旗下偏光片业务。

这是对方找上门的机会。LG 高管签字登门,表示 LG 化学要转型做动力电池,急于出手偏光片资产。郑永刚一度纠结——从西服到锂电一路成功,这次是否会 " 晚节不保 "?

经过深思,他还是出手了。理由是:一为摆脱中国高端光学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彼时,全球偏光片产业主要由日韩企业垄断;二为背后的商业价值。

次年,杉金光电成立,一举登顶全球最大偏光片供应商,市占率超 40%。

杉杉帝国迎来巅峰时刻:2021 年营收狂飙至 207 亿,同比暴增 152%;归母净利润更是惊天逆转,暴涨 2320% 至 33.4 亿。

一时被誉为 " 民企转型教科书 "。

然而,巅峰之下,暗藏杀机。巨大的成功,也为帝国的崩塌悄然埋下了种子。

偏光片项目高举高打、收购成本高企,却赶上了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周期下行,产能过剩、价格下滑接踵而至,造成巨额亏损,成为公司的资金黑洞。

与此同时,公司的融资策略也越走越激进。为支撑大规模扩张,杉杉采用 " 短贷长投 " 模式,频繁通过高杠杆维持现金流运转;表面看净利润高,实则现金流持续为负。

到了 2023 年初,杉杉股份虽依旧坐拥两大核心业务——锂电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但负债率高、经营现金流和融资结构已现疲态。

就在这一节点,命运给了公司最沉重的一击:郑永刚突然离世。

惨痛教训

经过首轮博弈,2023 年 5 月,周婷正式进入董事会。表面上 " 继母与继子 " 达成和解,但暗地里,双方理念与利益的冲突、对立愈发激烈。

郑驹坚持杉杉股份应以先进制造为基础,继续押注锂电板块,公司全球化布局也应再进一步,计划加大在欧洲投资,金额不超过 12.8 亿欧元(约合 108 亿元人民币)。

周婷则强调 " 收缩防守 ",主张暂停所有非核心投资,优先稳住现金流。

决策分歧之下,公司陷入 "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 的内耗漩涡。

2023 年,杉杉股份营收降至 190 亿元,净利润萎缩至 7.6 亿元。母公司杉杉集团更是出现 1.4 亿元亏损。

进入 2024 年,企业财务进一步恶化:贷款、债券频繁违约,被 10 余家银行与合作伙伴诉诸法律。这一年,杉杉股份遭遇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2.05%,归母净利润亏损 3.67 亿元,同比下降 147.97%,扣非净利润亏损 7.68 亿元,同比暴跌 451.08%。

据财新援引多位接近杉杉高层的人士透露,郑驹对于管理危机四伏的杉杉已经意兴阑珊,真正兴趣已转向其私募基金及海外投资项目。有内部人士称,尽管郑驹仍出席云南安宁、江苏张家港等重要项目投产仪式,但在管理上已逐渐放权,缺乏应有的掌控力。

" 他太年轻了,集团太大,风浪太急,他压不住局面。"一位内部员工坦言。业内共识认为,郑驹未能在继承初期树立威信,加速了集团债务危机的连锁爆发。

2024 年 11 月,杉杉权斗迎来高潮。郑驹以 " 工作原因 " 辞去董事长职务,周婷正式接掌杉杉控股与集团双重董事长职务。

她在交接声明中表示:" 今天,我和郑驹同学完成了工作交接,我们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带领杉杉奋力前行。"

但此时的杉杉,已是满目疮痍。

2025 年 1 月,法院冻结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杉杉集团被正式申请破产重整。2 月底,宁波市鄞州区法院裁定其进入重整程序。

6 月,宁波中院对郑驹所持 181 万股杉杉股份实施司法强制执行,拍卖清零。郑驹也因此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昔日 " 豪门太子 " 彻底跌出牌局。

与此同时,知名投资者魏巍以 8.42 元 / 股的均价竞得 1300 万股股份,杉杉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 26.36%。创始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由此被大幅稀释。

这一连串权力更迭,宣告曾由家族掌控的杉杉帝国进入 " 后家族时代 "。尽管周婷依然挂帅董事会,但昔日资产超 400 亿元的杉杉王国,已沦为被巨额债务压垮、等待重整的破碎集团。

杉杉的破产重整,正面临三重危局:

其一、巨额债务,短期偿债压顶。杉杉集团整体负债高达 126 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 120.37 亿元,占比高达 95%。资金链岌岌可危。

其二、业务造血乏力,主营业务萎缩。杉杉两大主营业务上,国内负极材料产能整体处于过剩状况,偏光片板块也遭遇了需求端的萎缩。不论是负极材料还是偏光片,都是重资产、高负债的产业。这让杉杉集团的负债压力继续加大。

其三、控制权争夺,仍未止息。创始家族持股被不断稀释,魏巍等资本玩家持续吸筹,若未来有产业资本介入重整,杉杉可能再陷入新一轮股权争夺。

2025 年盛夏,杉杉控股总部大楼依然伫立于黄浦江畔。面对媒体追问,周婷哽咽回应:" 杉杉走到今天,我真的也很遗憾,我已经尽全力了。"

虽然她仍坚称," 杉杉不放弃,不躺平。" 但外界愈发怀疑的却是,不躺平,又能怎样?

这场跨越两年的传承风暴,终以两败俱伤收场。

杉杉的悲剧,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危机的又一案例。数据显示,未来 10 年,中国将有超过 300 万家民企面临代际更替,而 " 口头托付 "" 无遗嘱安排 " 式的郑永刚困局,仍在无数企业中悄然重演。

" 传承规划是有时间窗口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薛京律师直言," 一代企业家若不将传承视为头等大事,身后必然雷区遍布。"

参考资料

[ 1 ] 杉杉企业财报

[ 2 ] 《复盘郑永刚三次创业史》每日经济新闻

[ 3 ] 《" 杉杉系 " 为何快速滑落》财 · 新

[ 4 ] 《杉杉变局》界面 · 新闻

[ 5 ] 《杉杉集团,被申请重整》证券时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