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家破产的合资车企,终于来了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温颖颖
在国产车的狂飙突进的内卷下,21 世纪以来第一家申请破产的合资车企,终于出现了。
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消息称,广汽菲克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已无重整可能。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由此宣告,广汽菲克破产。
这家由广汽集团与荷兰 Stellantis 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曾是国产 Jeep 的代表。从 2010 年成立至今,推出了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等爆款,2017 年销量一度冲上 22.23 万辆的巅峰。
然而高光过后,是漫长的滑坡。到 2021 年,销量仅剩 2 万辆,2022 年几近停摆。广汽与 Stellantis 先后注资共 40 亿元救火,却仍挡不住债务黑洞的吞噬。
最终的致命一击来自基因里的缺陷:合资车的技术代差消退,跨地域性管理模式导致决策迟缓,股东内耗最终导致失血加速——这仿佛是燃油合资车时代落幕的缩影。
只是,广汽菲克成为了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 国产了,但没完全国产 "
2015 年 11 月,广汽菲克首款国产 SUV Jeep 自由光上市。
彼时正值中国 SUV 市场的黄金时期,2016 年在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消费者需求旺盛,SUV 全年销量为 905 万辆,同比增速达 44.6%,远超整个乘用车市场 14.9% 的同比增速。而 Jeep 品牌作为越野车鼻祖," 不是所有吉普都叫 Jeep" 等营销口号,曾让无数 " 硬汉 " 热血沸腾。
在时代红利和品牌光环的加持下," 合资 " 的身份,又赋予了 Jeep 自由光海内外技术代差优势和本土价格优势。
当年有媒体如此形容:" 在以 25 万为分水岭的高端中型 SUV 市场中,唯一具备真正全路况能力的车型。" 并得益于本土化生产降低了成本,Jeep 自由光凭借国产后大幅低于进口车型的售价,一经上市便迅速走红。2016 年,其销量为 10.5 万辆,跟奔驰 C 级在华销量相当。
随后,广汽菲克继续推出 Jeep 自由侠和 Jeep 指南者,全面覆盖小型 SUV、紧凑型 SUV 和中型 SUV 市场。
但很快,人们疑惑地感知到:2018 年开始,广汽菲克没有再踩着势头,继续推出满足国人需求的新车。" 国产了,但没有完全国产。"当年不少车评人提到此观点。
广汽菲克自成立以来,技术、产品导入、销售策略均由外方主导,大跨度的管理模式,导致对国内的技术迭代、汽车市场局势变化反应迟缓。
2018 年前后,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巨头集体向 SUV 市场发起猛攻——涡轮增压小排量发动机成为标配,终端售价集体下探至 20 万元以内,击中了广汽菲克 " 中等排量、中高定价 " 的软肋。但后者没有进行架构调整,而是继续押注不具备紧迫性的产能扩张板块—— 2018 年,广汽菲克的广州、长沙工厂合计产能已达 32.8 万辆 ,但产能利用率仅 60% 左右。
同在 2018 年,特斯拉成为首家无需本土合作伙伴就可在中国建厂的美国汽车制造商,这条庞大的 " 鲶鱼 " 彻底搅翻中国汽车市场,拉开新能源车产业的序幕。随后,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传统燃油车企被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面对如此清晰的行业趋势,广汽菲克却直到破产清算,都没有任何电动化布局。
此外,新能源车带动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流线型车身等潮流,更让消费者意识到 " 这才是我更想要的驾驶体验 ",将广汽菲克的 " 水土不服 " 衬托得更明显。
最令消费者失望的是,连品控管理也不到位。
2018 年,Jeep 自由光因出现 " 发动机烧机油 " 问题被 3.15 晚会点名,但广汽菲克没有立刻出来解决问题,加剧了品牌形象受损。另据投诉网站,广汽菲克 Jeep 系列还存在烧机油并导致熄火、漏油,变速箱无法加速和换挡、雨刮器断裂等问题。
2018 年 3 月,数位自由光车主到广汽菲克 4S 店进行协商烧机油的问题,但第二天,该 4S 店将维权现场照片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并配上了 " 经销商与车主开展联谊 " 的文字。有网友认为,这是在 " 表达嘲讽 "。
2022 年,时任广汽菲克总裁穆安泽面向媒体承认:" 我们忘记了要与时俱进。"
本土渠道崩塌
本土渠道崩塌,是压垮广汽菲克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 年,当广汽菲克大力宣传 " 完成 20 万辆销量目标 "" 销量创新高 " 时,与经销商的关系,却越来越僵。
" 其实 20 万的销量大部分都压在了经销商的库存里。"财经网援引一位经销商的表述指出,为实现销量目标,广汽菲克不断压库存,最高库存预警达 1:7。意味着,经销商手里的车辆数是当月销售能力的 7 倍。
而且,经销商无法拒绝高库存。据另一位经销商回忆,他们向厂家订 100 台车,厂家却会发出 150 台," 你还不能不要,每个月如此,最后库存系数就越来越高 "。
经销商规模与商业体量不匹配。2016 年底,广汽菲克已有超 400 家经销商,但广汽菲克高层仍在表示,到 2018 年要发展至 500 家经销商—— 2014 年,宝马集团的中国经销商也是 500 家左右,但全年销量接近 46 万辆。广汽菲克即便在 2017 年巅峰期,销量 " 也就 "22.23 万辆。
经销网络如此密集,库存车就更难卖出了,经销商们掉进了恶性循环。
为了鼓励经销商批发更多的车,广汽菲克会提出颇具诱惑性的考核奖励,比如,若完成月度批售任务,平均每辆车能拿到 1 万 -1.5 万元的返利。有经销商为了达到目标,不惜降低零售价、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去卖车,但很快,他们发现这招行不通,因为批售任务会越变越重,目标很难达成。
2018 年开始,伴随超 85% 的广汽菲克经销商亏损,后者终于掀桌了。
最高峰时,在维权文件上盖章的经销商数量达到 70 家左右,意图围绕广汽菲克降低库存压力等展开谈判,并有大量经销商退网。截至 2022 年解散前,广汽菲克经销商数量已不足 180 家,少了约 6 成。
失去经销商的支持,谁还帮广汽菲克卖车?没有经销商的后续服务,广汽菲克上百万车主的维修保养权益得不到保障,又有谁会买广汽菲克的车?
本土经销渠道的崩塌,切断了广汽菲克与市场的最后纽带。
股东博弈的牺牲品
退出中国的合资品牌不少,但申请破产的,广汽菲克还是本世纪第一家。
倘若有母公司继续支持,销量不佳、转型迟缓等问题是有机会解决的,不至于到 " 直接判死刑 " 的地步。比如,铃木集团在 2018 年以 1 元的价格,将长安铃木 50% 的股权出售给长安汽车,随后宣告退出中国。2024 年,铃木汽车仍活着,而且全球销量高达 324.8 万辆。
归根结底,是股东博弈,最终按下了广汽菲克的 " 破产键 "。
2018 年,国家发改委宣布逐渐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意味着," 市场换技术 " 的时代过去了。为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继续分食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多家合资车企的外方股东选择了提高股比。
广汽菲克由广汽集团、Stellantis 集团以 50:50 股比合资建设。2022 年 1 月,Stellantis 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其对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从 50% 提高到 75%,并称广汽集团已同意该交易,但仍需增持计划经监管部门批准。广汽集团随即发布声明,表示 " 令人难以置信 ",广汽未确认或同意相关计划,并强调双方仍在协商中。
Stellantis 集团打破合作平衡的行为,直接导致与广汽集团关系破裂。" 爹妈 " 闹矛盾,劲不往一处使,无疑在给广汽菲克的经营上强度。股比事件中,Stellantis 曾提到 " 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 ",广汽集团则表示 " 广汽菲克自 2022 年 2 月以来因资金问题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
同时,也让本就有市场信任危机的广汽菲克 " 雪上加霜 "。2022 年上半年,广汽菲克销量已不足 2000 辆,同比暴跌 85%。
2022 年 7 月,Stellantis 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宣布将终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广汽菲克终成 " 弃子 "。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广汽菲克 ( 未经审计 ) 总资产为 73.22 亿元,总负债为 81.13 亿元,资产负债率达 110.8%。申请破产后的 3 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 3000 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
唯一庆幸的是,广汽集团和 Stellantis 集团还愿意为售后问题,重新坐下来谈。
据最新消息,Jeep 中国将负责广汽菲克的维修和保养。其官方客服表示:" 可以通过 Jeep 官网或 Jeep App 查询授权服务网点信息,联系 Jeep 授权门店,售后中心会为用户采购配件、保养车辆。" 此外,Jeep 中国每个月会举行一些车主福利活动,广汽菲克的车主在参与范围内。
广汽菲克的 " 转型困境 ",也是整个合资车体系的困境。有业内人士直言:" 破产,是历史的必然。" 哪怕是德系、日系,甚至一度高高在上的豪华合资品牌,也正被时代的浪潮一寸寸吞没。
当潮水退去,裸泳者连挣扎的资格都没有。
广汽菲克,只是倒下的第一个。接下来,又会是谁?
参考资料:
金融界《三年圈粉 40 万国产车主——读懂广汽菲克的 " 张弛之道 "》
汽车纵横 AutoReview《广汽菲克为何遗憾离场》
财经网《广汽菲克与经销商决裂:冲击 20 万台年销量引发连环 " 血案 "》
财新网《广汽菲克终结长沙工厂由谁接盘?》
北青汽车时代《傲慢的菲克,血亏的广汽:广汽菲克的 " 分手教训 "》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袁明武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