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Labubu爆火之后,去义乌的年轻人赚翻了

访客 2025-07-07 17:02:07 37578
Labubu爆火之后,去义乌的年轻人赚翻了摘要: 关于义乌,南瓜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个魔幻场景——数百种姿态各异、表情不一的 " 耶稣 " 层层叠叠地环绕着她,而她在中间赶作业。记者 | 玛丽奥编辑 | 曾宝气近年来,义乌吸引了不少...

关于义乌,南瓜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个魔幻场景——数百种姿态各异、表情不一的 " 耶稣 " 层层叠叠地环绕着她,而她在中间赶作业。

Labubu爆火之后,去义乌的年轻人赚翻了

记者 | 玛丽奥编辑 | 曾宝气

近年来,义乌吸引了不少 Z 世代前去创业,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 " 乌漂 "。他们日夜不停地为义乌 · 中国小商品指数(简称 " 义乌指数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少人在这里治好了精神内耗,因为这里不讲 " 底层逻辑 "" 颗粒度 ",只讲实干。

南瓜是 90 后,义乌本地人。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刚带完两天一夜的 " 义乌游学团 " 回来,但仍然激情四射,语速飞快,像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近两年来,她一直从事着由义乌国际商贸城衍生的新兴产业,因为她发现越来越多人想要走近这座城市——有人想开启自己的小生意,有人想摸索社交平台上的电商,也有人想搭建桥梁做跨境贸易。于是她干脆组团带大家逛店铺、跑源头工厂 ,让想创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找到这个城市的赚钱秘籍。

2023 年 1 月 7 日,浙江。义乌火车站迎来客流高峰,旅客排队进站候车。(图 / 视觉中国)

这也是南瓜的第一次创业。她原本是杭州的上班族,命运的转折源于一次 " 无心插柳 ":有一次,她在社交平台上随手分享义乌商品的帖子,意外爆火,收获了四五千个 " 赞 ",商品订单随之涌来。不久之后,她刚好被公司裁员了,便顺其自然地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副业。

如今,她和丈夫、妹妹组成迷你版 " 家族企业 ",一面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档口间穿梭 " 走播 ",举着手机在货架丛林里狩猎商机;一面化身为游学团领队,带领来自天南海北的创业者破解这座 " 世界超市 " 的密码。

魔幻的义乌记忆

关于义乌,南瓜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个魔幻场景——数百种姿态各异、表情不一的 " 耶稣 " 层层叠叠地环绕着她,而她在中间赶作业。

南瓜的初中是住校制的,学校就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隔壁,每个周日下午她都会去婶婶的档口写完下周一要交的功课。" 几百尊不同花样的耶稣雕像围绕着我,但我那时是没有感觉的,只觉得是一些商品而已,长大之后才意识到那很魔幻。"

这种与市场共生的亲密感并非南瓜独有,班上许多同学的童年记忆也天然浸染着小商品城的底色:他们的父母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都有档口,卖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孩子们在迷宫般的商铺通道里追逐打闹,整座商贸城都是他们的游乐场。

在南瓜的成长地图上,义乌的商城从来都是重要坐标。很小的时候,南瓜就有过 " 进货 " 的亲身体验,因为父母在杭州有家日用百货店,南瓜从小就跟着父亲在义乌进货,批发毛巾、牙刷等日用品,到杭州后再批发给其他商家。

(图 / 视觉中国)

她甚至很早就懂得什么是 " 创业 ":每逢春节,父母会在档口前给女儿支个小摊,给她一些春联卖着玩,结果她三年级的时候就卖了 100 多块钱。"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笔巨款!但那不是我的零花钱,还是要上交的,巨款只是从手中流过。" 南瓜笑道。

这种 " 小野摊 " 至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流行,每逢节假日,随处可见在父母档口前摆摊的 " 童子军 "。义乌的经商文化就这样代代相传,如同呼吸般自然。

每次回溯童年,南瓜都会意识到义乌小商品城很超前的一面,虽然当时的自己浑然不觉,只知道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很多是在电视剧里见过的 " 高科技 " 玩意儿,即便一路只是走马观花,从二区走到一区也要半个小时。

长大之后,南瓜进一步确认了义乌的先进性。有一次到日本调研,她发现当地的很多小商品在中国也有同款,区别在于日本人很注重原创,也知道如何 " 点石成金 ":" 他们会通过设计或讲故事,让一个普通商品焕发出更多的能量。这个在义乌市场上是比较稀缺的。"

对义乌祛魅,只是第一步

很多年轻人来到义乌之后,对全世界的纪念品都祛魅了。但南瓜觉得," 祛魅 " 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义乌的货源推陈出新。

回想起来,南瓜在杭州的职场履历几乎是为创业而量身定制的:旅行自媒体编辑、母婴公司广告策划、互联网内容营销 用南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 班没白上 "。

(图 /《二十不惑》)

被裁员时,她的副业收入已与主业持平,转行成了一件顺水推舟的事。南瓜觉得,这种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的松弛感,或许源于自己从不对创业抱着所谓 " 九死一生 " 的决心。她认为越想背水一战,越会给自己压力,所以多数时候都是顺其自然地做,从不 " 玻璃心 "。

走播也是她无意中开拓的路径。这种商业模式曾被应用于深圳水贝的黄金市场,销售通过直播方式为线上客人代购黄金,后在义乌走红,被年轻人认为是 " 零门槛创业 " 的首选。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可以听到来自全球的主播在这里带货,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等语言飘荡在每一个角落。

最受主播们欢迎的地方是一区东扩市场,起批量较低,广受互联网用户的追捧。比如近期最火的 LABUBU 的 " 娃衣 " 商品,南瓜游学团里一位专门做中东市场的小伙伴光是靠这个就大爆单。依靠电商,目前这位小伙伴的副业收入已达 100 万元。

在南瓜看来,走播对于新手小白来说,的确是上手最快的一种选择。只需要得到店铺老板的同意就可以进店开播,不用费心思陈列商品,也不用花成本囤货,哪怕是一条手机链也可以 " 商家直发 ",很适合创业者 " 从 0 到 1" 的阶段。

(图 /《少年派》)

而且在义乌,无人在意创业者是否名校毕业、履历是否光鲜,每个踏实肯干的普通人平等地拥有出头的机会。

南瓜的第一次走播是在三丽鸥的正版门店。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当场让她尝到甜头,有人甚至一次性下单了十几款商品。去年中秋节,一场关于醋酸抓夹的直播更让她的热度冲到平台家居榜第一,5 个小时卖了 1000 多个商品,她完全忘了要吃饭,后来打包商品到凌晨两三点还没发完货。这些产品出口到法国后单价较高,但在她这儿只需要 20 块钱左右,很受欢迎。

但真正开始走播后,南瓜认为这个门槛并不如想象中低:" 按平台要求,基本上直播 3 小时左右才算一场有效直播。如果一个主播没有很多粉丝,却能够对着镜头不停地讲 3 个小时,而且还能坚持一两个月,那这本身就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

南瓜正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档口内直播。(图 / 受访者提供)

据南瓜观察,去年追着风口来义乌走播的那批年轻人,如今十之八九都走掉了,走播的从业者几乎完全换了一批新面孔。

南瓜自己也经历过那种尴尬的时刻——哼哧哼哧地硬着头皮讲了许久,但直播间的人数一直只有个位数," 想关播马上跑掉 "。后来她换了一个角度思考,把直播间想象成在互联网上开的一家店铺,而这个店铺竟然一直有人光顾,这么一想就释然了。

每 2 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在义乌," 卷 " 或许是一种生存法则,因为信息更迭速度极快,机会总是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对于南瓜来说,真正的爆发点是游学团。去年以来,她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想到义乌摸索 " 老板之路 ",不断有朋友想请她当向导,以熟悉义乌市场。她敏锐地嗅到共性需求,决定在每周末办游学团," 爆款来得非常快,机会也来得非常快,你必须时刻准备着去接触可能的机会 "。

第一次策划游学团的时候,南瓜十分忐忑,担心根本没人报名。但帖子发出之后,报名人数远超她的预期。学员画像也十分多样,有被裁员的大厂员工、渴望做副业的白领、考察供应链的跨境电商创业者、寻找灵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港澳台商人。

除了常规团,南瓜还策划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团。比如前阵子做了一个 " 水晶疗愈团 ",因为她观察到越来越多疗愈商品(颂钵、线香、香薰等)成为热门商品。她还专门请了一位专业的疗愈师来做分享,结束时学员都舍不得离去,聚餐并聊到深夜。

(图 / 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些父母想培养小孩的财商,南瓜就策划了一个亲子团,比如给小朋友准备 800 块钱,看他们在义乌怎么进货、怎么花钱,然后把商品带到学校的跳蚤市场去卖。办游学团让南瓜很有成就感,因为目前有四五十个客人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小生意。

义乌的创业密度实在令人咂舌。早在 2023 年,义乌就成为浙江首个市场经营主体破 100 万户的县级市。按照 2022 年年末义乌常住人口 188.8 万人来算,大概每 2 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让南瓜尤为敬佩的是扎根在义乌的 " 老板娘 "。" 作为妈妈们,她们本身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不仅要养育小孩、给家里做饭,还要做生意,但她们从早忙到晚却整天都处于高能量的状态,对每一个客户都很热情,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小客户就不理你。"

在义乌,很多店铺都是靠女性支撑起来的,她们负责沟通、接待、成交订单的全流程,存在感很强。拥抱新时代仿佛是她们的一种本能,很多老板娘每天早上聚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中庭学习英语,大声晨读。还有相当一部分老板娘熟练运用 AI 技术,会一键生成全球各种语言的对口型视频,直接投放海外社媒引流。

南瓜的母亲同样如此。不久前,家里经营多年的档口关停了,母亲顺势退休。但她并没有闲着,仍然积极拥抱互联网,会付费学习小红书运营课程,账号已积累上万名粉丝。" 她甚至想跟我学直播!" 南瓜笑道。

(图 /《少年派 2》)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南瓜很想逃离自己出生的城市,因为觉得它有点过于 " 接地气 "。但如今,她很想和家人一起传承义乌的精神文化。从 " 鸡毛换糖 " 到 " 全球电商之都 ",义乌的精神内核一直没有变:大胆行动,不追求完美,开放包容地面向全世界。这或许也是义乌能一直吸引年轻人的原因。

" 每次从别的地方回到义乌,我都会觉得这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并不会讨论大环境,每个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搞钱。如果你还整天把学历挂在嘴边,大概率意味着你在义乌混得不太好。" 南瓜说。

运营:鹿子芮;排版:黄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