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从“农村追城市”到“城市寻乡村”,广东这里“出圈”了!

访客 2025-04-24 17:30:28 57051
从“农村追城市”到“城市寻乡村”,广东这里“出圈”了!摘要: 作 者丨魏彤编 辑丨喻淑琴曾几何时," 到深圳打工 " 是中山崖口村年轻人的常态;如今," 到中山度假 " 成了大湾区人的新选择。这场逆转,始于深中通道的贯通——这座改写区域经济地...

作 者丨魏彤

从“农村追城市”到“城市寻乡村”,广东这里“出圈”了!

编 辑丨喻淑琴

曾几何时," 到深圳打工 " 是中山崖口村年轻人的常态;如今," 到中山度假 " 成了大湾区人的新选择。这场逆转,始于深中通道的贯通——这座改写区域经济地理的超级工程,让中山崖口村从 " 打工输出地 " 转身为 " 旅游目的地 "。

距高速出口仅 25 分钟车程的区位优势,让崖口村成为首批受益者。当自驾车驶入村口时,没人想到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村落,会在短短一年内打造出 " 稻田咖啡 "" 东堤夜经济 " 等现象级 IP,甚至吸引 170 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距离崖口村 20 多分钟车程的雍陌村同样依托其人文和历史文化优势,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乡村致富路。目前,雍陌村已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文旅品牌 15 个,高标准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无论是崖口村游客数增加还是雍陌村深挖历史文化,这些变化都是中山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农文旅融合的缩影。

近年来,在 " 百千万工程 " 的推动下,中山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发力,构建了 "11138" 文旅发展大格局,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4 年,中山全市有 17 个村集体收入超 1 亿元,43 个村超 5000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 11 年保持全省最优。

4 月 17 日至 18 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 " 看广东 · 遇‘鉴’乡村之美 " 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中山展开。中山农文旅产业是如何发展的?本次的采风之行可以得出答案。

用一杯咖啡定义乡村消费新场景

密布的云朵之下,翠绿的稻田与远处轮廓分明的山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崖口村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崖口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整合本地资源,以乡村美景、咖啡文化和特色美食火爆 " 出圈 ",打造了一条集吃、住、玩、娱为一体的产业链。

如崖口村利用本地稻田资源,打造了 " 崖口大米 " 品牌,并获得了天然富硒认证,使大米价格从原来的 2.5 元 / 斤提升至 20 元 / 斤;又如咖啡馆与夜经济,崖口村围绕稻田周边,开设了超百家村咖,并发展东堤夜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2024 年,崖口村接待游客 584 万人次,春节期间接待游客 63.9 万人次。

" 现在是流量经济的时代,当我们达到一定流量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流量筛选。" 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坦言," 那么在流量筛选过程中,我们到底是要赚‘女朋友’的钱?还是‘小朋友’的钱?最终,我们瞄准了咖啡赛道。现在我们的稻田边都是‘女朋友’喜欢的小资情调的咖啡店。"

同时,崖口村加强流量经济与品牌建设,通过三波流量密码,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打造煲仔饭街,日销量从 10 个提升到 2000 个;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了 170 多名年轻人回村创业,涵盖了咖啡店、民宿、手工艺品店等多种业态;打造高端别墅和环道自行车项目,推动沉浸式体验。同时,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精准推广村庄特色项目,打出知名度。

而位于三乡镇的雍陌村则深挖在地人文资源,依托郑观应故居、林氏宗祠、雍陌古街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传承和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其中,郑观应故居展现了郑观应生平史迹展陈列布展,以时间脉络分七部分将郑观应生平史迹一一梳理呈现,并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展现郑观应的主要事迹。

三乡镇雍陌村党委书记郑文贺表示,去年雍陌村接待了大约 80 万人次的游客,相比前几年,游客以迅猛速度逐年增加。

雍陌古街上亮记冬瓜酥主理人郑颖濠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了解雍陌村的环境后,我从广州离职并将家庭作坊搬来这边,3 年时间里,依托郑观应故居的优势以及周边环境的不断优化,店铺生意相较之前翻了一倍,周末营业额可达到 2000 元左右。" 他还透露," 接下来,计划在三乡附近再开一家小店 "。

农房改造 + 厂房升级 + 文旅破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中山市文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崖口村和雍陌村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实际上,文旅并非当前雍陌村的主要收入来源,雍陌村还是以产业厂房出租物业出租获取收入。

" 但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就是以农文旅融合的方式进行发展。" 郑文贺表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和道路铺设,使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打造具有雍陌特色的文旅环境。

目前,雍陌村已改造超过 190 间农房外立面,显著提升了村庄风貌。农业上,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将零散农田转变为高效土地。工业方面,对老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激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入长租统管企业,预计改造后村集体收入将翻倍。

中山市通过 " 百千万工程 ",整合全市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同时,通过打造 " 崖口村 "" 雍陌村 " 等特色品牌,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文旅消费的增长。

然而,游客数量的激增也让中山市的旅游接待能力面临挑战。特别是在节假日和高峰期,酒店、餐厅等旅游设施的接待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 以前我们在做‘农村人的城市梦’,现在崖口村坐拥 2000 亩连片稻田、中山市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与列入国家级非遗的崖口飘色,乡村的悠闲与慢节奏发展出与城市不同的轻松、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逐渐演变成了‘城里人的乡村梦’。" 谭锦鹍说。

当崖口村的稻田咖啡飘向大湾区城市群,当雍陌村的古建筑在数字技术中 " 复活 ",中山乡村振兴的脉络愈发清晰:以交通优势聚人气,以特色产业留财气,以文化厚度增底气。下一步,随着 " 百千万工程 " 的纵深推进,中山将重点打通 " 旅游动线 " 与 " 消费链环 ",在优化人居环境、培育新型业态的同时,探索 " 乡村旅游 + 都市休闲 " 的协同模式,让每一处村落都成为大湾区居民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的心灵栖息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