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00家门店要挑战麦当劳、流动负债高企,遇见小面宋奇敲门港交所

访客 2025-04-24 13:30:23 61472
400家门店要挑战麦当劳、流动负债高企,遇见小面宋奇敲门港交所摘要: 腾讯新闻《一线》作者 晓尧编辑 刘鹏" 当我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就有以后创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2025 年的 4 月,或许会成为主打川渝风味面馆的连锁餐饮品牌...

腾讯新闻《一线》作者 晓尧

400家门店要挑战麦当劳、流动负债高企,遇见小面宋奇敲门港交所

编辑 刘鹏

" 当我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就有以后创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

2025 年的 4 月,或许会成为主打川渝风味面馆的连锁餐饮品牌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遇见小面 ")创始人宋奇创业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时刻。

4 月 1 日,京东集团原 CEO 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4 月 8 日,遇见小面第 400 家门店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内开业;4 月 15 日,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港股 IPO。

作为遇见小面的掌舵者和核心管理层,宋奇在 15 年前 " 吹下的牛 ",正在成为现实:这位当年完成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学业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在 2010 年毕业后从科技公司辞职进入麦当劳做管培生炸薯条的时候,萌生的创立自己中餐品牌挑战麦当劳的想法,已经发展成一家拥有 400 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而且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上的 " 中式面馆第一股 "。

东北人在广州切入川渝口味

在中式快餐巨头林立、品牌拥挤的赛道中,由东北人宋奇带领的华工同学团队,到重庆拜师学艺后,在广州创立的遇见小面的创业经历也堪称传奇。

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2010 年前后从香港科技大学读完硕士的宋奇,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一年后,辞职到麦当劳香港总部当了管培生,炸薯条时有了创业的想法,并在一年后跳槽到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从事门店选址运营工作。

在积累了餐饮运营从业经验后,2012 年宋奇带着家里支持的 50 万元资金,相约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罗燕灵(也是宋奇的妻子)、苏旭翔一起创业。

但这个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的年轻创业团队,很快就迎来了一连串的挫败,先后开业的粤式茶餐厅、东北菜馆、东北饺子馆都以亏损告终。直到发现重庆小面的市场潜力,重新调整创业方向后," 遇见小面 " 也正式在 2014 年诞生,并很快受到投资人关注,在 2015 年拿到了两笔天使投资。

遇见小面创业团队一边研制适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一边完善供应链资源。赶上了年轻消费群体对新式餐饮的需求以及新消费爆发的市场风口,在资本的加持下,遇见小面也正式开启了连锁运营的扩张之路。

根据宋奇自述,虽然一开始就得到了资本的支持,但遇见小面并没有急于追求在门店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从 2014 年开出第一家门店,到 2021 年第 100 家门店落地,遇见小面用了 7 年时间。

2022 年之后,遇见小面才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了新开门店的布局,仅仅三年时间,其门店数量已经达到 400 家。而遇见小面快速扩张的背后,来自机构投资者支持的真金白银功不可没。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遇见小面创业以来累计进行过八轮近 2 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九毛九集团、碧桂园创投、喜家德水饺创始人、弘毅百福等。最后一轮融资前,遇见小面的估值已经达到 20 亿元。

而遇见小面在 4 月 15 日正式冲刺港股 IPO,也让众多投资机构等来了收获的时机。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在遇见小面的股东中,百福控股旗下奇昕持股 17.16%,碧桂园控股旗下汇碧资金合计持股 9.05%,顾东升持股 7.73%,九毛九旗下品芯悦毅持股 6.50%,青骢资本持股 3.26%,高德福持股 3.01%。包括宋奇、苏旭翔在内的遇见小面的创始团队,合计持股 53.28%。

而遇见小面计划通过本次 IPO 募资 1 亿美元,约合 7.3 亿元人民币。招股书称,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四个方面:用于餐厅网络的拓展,以加深市场渗透;餐厅网络技术的升级及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品牌建设与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及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潜在公司的战略投资与收购等。

对于遇见小面首次 IPO 就开出了 1 亿美元的胃口,市场人士反应冷淡。虽然遇见小面在招股书中披露,中式面馆前十强中,遇见小面去年销售额居于第四位,位居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和老碗会之后。但遇见小面近几年来表现出的盈利能力,仍有待市场检验。

而对于京东集团原 CEO 徐雷在 IPO 前加盟遇见小面、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遇见小面管理层认为,作为曾打造京东 618 商业帝国、推动京东零售业务从千亿规模增长至万亿的领军人物,徐雷将利用其在供应链重构和下沉市场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助力遇见小面实施其 " 三驾马车 " 战略。

门店迅速扩张 订单均价下降

4 月 22 日中午 12 点半,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万象汇地下一层餐饮区,腾讯新闻《一线》看到," 遇见小面 " 的就餐区坐满了吃饭的年轻人。

不只是北京,在工作日的就餐时间," 遇见小面 " 位于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多数门店客流都较大,部分店面用餐高峰期甚至需要等位。

在腾讯新闻《一线》的观察中,遇见小面门店午间就餐时段,大部分就餐者选择的是餐品是单价 20 多元的豌杂面、牛肉面,加上配菜、饮料后客单价可以达到 30 元左右。

正是靠着这一单单以年轻用餐群体为主、人均 30 元左右的用餐消费,将这家中式面馆赛道的新势力抬到了资本市场门口。

据遇见小面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在 2022 年度、2023 年度及 2024 年度遇见小面分别实现收入约 4.18 亿元、8 亿元及 11.54 亿元人民币,年内利润分别约为 -3597.3 万元、4591.4 万元及 6070 万元人民币。2024 年全年总净收入同比增长 44.2%,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36.0%。

而门店数量翻倍增加,直接带来了订单和收入的大幅增长:2022 年遇见小面的订单总数为 1416 万单,2023 年为 2821 万单,2024 年则增至 4209 万单。

门店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后,对营收带来的大幅度提升,也让遇见小面的管理层,对未来的开店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按照招股书的计划,遇见小面未来三年每年要新增 120-200 家门店,2027 年达到 800 家。而在创始人宋奇的计划中,未来三年遇见小面还要在全球范围开 530 家店,总规模控制在千店左右。

不过在门店数量、营收规模稳步增长的背后,遇见小面的订单均价却在逐年下降: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门店的订单平均消费额已由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并进一步降至 2024 年的 32 元,其毛利率较餐饮行业平均水平低 5-8 个百分点。

订单均价下滑也带来了订单盈利能力的下滑。2023 年遇见小面盈利 4591 万元,当年公司订单为 2821.9 万单,每单盈利 1.6 元,2024 年公司盈利 6070 万元,订单数量为 4209.4 万,每单利润降至 1.4 元。

对这一变化,遇见小面给出的理由是:" 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 "。而客单价格的下降,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订单量的增长,2024 年遇见小面订单量同比增长 37.5%,GMV 增长 44.2%。但以价换量的代价就是,平均单店净利润从 18.2 万元降到 16.9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订单均价、订单利润出现双降的同时,遇见小面 2024 年原材料成本却同比激增 59% 至 3.86 亿元,占总营收 33.5%,高于行业 30% 的安全线。

同样面临增长难题的,还有单店日均销售额。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 年,遇见小面单店日均销售额为 1.24 万元,同比下滑了 10.79%。而在同店销售额方面,遇见小面 2023 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幅为 28.7%,2024 年则为 -4.2%。

遇见小面自成立后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直到 2019 年才加入了特许经营模式。根据招股书数据,截止 2024 年底,遇见小面共有 360 家餐厅,其中包括 279 家直营店和 81 家特许经营店。以门店直营为主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非常高,也进一步提高了遇见小面的负债率。从 2022 年至 2024 年,遇见小面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 1.49 亿元、1.87 亿元和 2.42 亿元,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 2024 年末,遇见小面流动资产总值为 2.48 亿元,而流动负债总额却高达 4.90 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 2.42 亿元,现金储备仅 4219 万元,流动比率 0.5 远低于健康值 1.5。

大幅裁撤正式员工遭遇 " 翻车 "

除了未来的盈利能力尚存不确定性,遇见小面近期曝出的 " 裁员风波 " 也让外界对其在企业管理方面表现出的能力缺失产生质疑。

最新的一起裁员风波发生在 4 月 18 日,也就是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表后的第三天。时任遇见小面公关总监郑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动态,引发舆论关注。

当事人郑女士称,自己在孩子生病且不在公司的情况下,突然收到公司的裁员通知,而且公司将裁员通知发给了其家人而不是直接联系本人。

据当事人介绍,自己今年 1 月入职遇见小面,在 4 月 16 日接到公司口头通知,因为工作理念不合,决定要对她进行辞退。郑女士质疑公司并未对 " 工作理念不合 " 给出合理的解释。

4 月 18 日下午,郑女士接到公司的辞退邮件,同一时间,其丈夫接到郑女士被辞退通知的 EMS 快递。

据媒体报道," 遇见小面将辞退邮件发送给郑女士家人,是公司 HR 的失误,在发送快递时错填成其紧急联系人的电话,遇见小面相关人员已就此事向郑女士解释。但当事人郑女士不接受解释,并开始进入维权程序。"

在企业冲刺上市的关键时期,负责维护公司形象、化解舆论风险的公关部门负责人被突然裁掉,并且出现沟通失误,造成维权事件和负面舆情,实属罕见,也从侧面反映出正在寻求进入资本市场、实现高速增长的遇见小面,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招股书中,遇见小面将顾客、员工、特许经营商及业务合作伙伴称为其事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但在 2024 年,遇见小面的员工数量为 1443 人,较 2023 年大幅减少了 1177 人,裁减了约 45%。

在门店数量急剧增长的时期,大幅压缩正式员工数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使用劳务外包员工。截至 2024 年年底,遇见小面劳务外包员工高达 3678 人,劳务外包用工占比高达 71.82%。

由于遇见小面的门店以直营模式为主,特许经营餐厅占比较少。直营门店中也以劳务外包员工居多,也给遇见小面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不少难题。

因此,几乎每家遇见小面的门店,在用餐服务方面都有过多次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 " 服务态度差 "、" 上餐时间过长 "、" 应答敷衍不耐烦 " 等。

除了服务质量,遇见小面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在网络投诉平台,不少用户吐槽称自己在遇见小面用餐吃出异物、导致肠胃炎等问题。

查询公开信息可以看到,近年来遇见小面多次因食品安全管理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仅在 2024 年, 遇见小面北京东直门分公司、海淀第二分公司、翠微分公司等因为 " 未保持经营环境整洁 "、" 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 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查处。

庞大的储值会员数量,也被认为是遇见小面踏足资本市场的加分项。据介绍,由创始人宋奇研发的点餐系统,可以让用餐者在扫码点餐时受邀成为会员。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称 2024 年会员数量突破 1880 万,储值会员支付率达 36.5%,复购率 44.5%。

同样在网络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指责遇见小面门店存在诱导消费者办会员卡的行为。一位投诉者表示,其在用餐时扫码会显示出两个价格,一个是储值价格、一个是售价,明显有诱导用户办卡的嫌疑。另外还有消费者投诉在遇见小面用餐时有过消费欺诈、霸王条款遭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