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日本陷入“穷民心态”

访客 2025-04-16 11:01:27 18162
日本陷入“穷民心态”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作者:姜建强(旅日学者,致力于日本哲学和文化研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饱食穷民,是日本著名社会问题记者斋藤茂男在 1991 年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这本...

日本陷入“穷民心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作者:姜建强(旅日学者,致力于日本哲学和文化研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饱食穷民,是日本著名社会问题记者斋藤茂男在 1991 年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这本书是讲日本虽早早进入了人人饱食的时代,但饱食(物质)之后的精神面出现了问题,成了丧失理想与欲望的 " 穷民 "。

30 多年过去了。有趣的是问题似乎又有所颠倒。日本人的精神面开始脱 " 穷 ",如活出自己或为自己而活,如感受中的小确幸等,似乎成了全体日本人主体价值观,但人的物质面倒反呈现出饱食后的穷相。饱食了,还是穷民?是的。如根据厚生劳动省的国民生活水平基本调查,2021 年日本贫困线为 127 万日元,达到这条线的相对贫困率为 15.4%,比 30 年前高出 1.9 个百分点。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021 年美国的相对贫困率为 15.1%,英国为 11.2%。由此来看,日本的相对贫困率在发达国家中为最高。

我们知道,相对贫困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格差的主要指标之一。所谓相对贫困率,是指去除了所得税、社保等费用后的人均收入按序排列,收入的一半为贫困线。贫困线以下的人所占比例即为相对贫困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儿童即为贫困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性即为贫困女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即为贫困老人。

127 万日元的贫困线年收,在日本去除其他生活开销,还能饱食吗?答案是可能的。为什么变得可能?因为日本是一个 " 贫困的日本 ",是一个 " 廉价的日本 ",是一个 " 超便宜的日本 "。

有一位叫加谷珪一的经济评论家,在 2020 年写了《贫困国日本》(幻冬舍)。作者在书中说,世界竞争力排名,日本在 1989 年为第 1 位,2019 年为第 30 位;说日本的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例,在 43 个国家中排名第 40 位;说在发达国家,售价 1 亿日元的公寓房通常由中产阶级购买,只有在日本,1 亿公寓=富人;说各国的驻在员最想居住的 33 个国家中,日本排名第 32 位;说来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大都是中产,而非高收入者。入境旅游应该针对海外富裕层。

《贫困国日本》,加谷珪一著,2020 年,幻冬舍

有一位叫中藤玲的日经记者,在 2021 年写了《廉价日本》(日本经济新闻社)。作者在书中说,日本的初始工资是瑞士的三分之一;日本的迪斯尼乐园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京都港区富人年收 1200 万日元的所得,在旧金山是低所得,属于政府要施恩的对象;日本 30 多岁的 IT 人材的年收只是美国的一半。这本书,一出版,就发行了 8 万册。

《廉价日本》,中藤玲著,2021 年,日本经济新闻社

有一位叫谷本真由美的原联合国职员,在 2023 年写了《超便宜日本》(マガジンハウス出版)。作者在书中说,美国在棒球场出售的汉堡超过 2000 日元;说英国的水电煤费是日本的 2 倍;说日本物价和工资太便宜,外国人正在买下全日本。这本书,一出版,就发行了 40 万册。

《超便宜日本》,谷本真由美著,2023 年,マガジンハウス出版

一个贫困的日本,一个廉价的日本,一个超便宜的日本。将这 " 三个日本 " 具象化,立体化的,笔者以为就是三大系列的廉价店铺。这三大系列的廉价店铺,深深影响和改变了日本人的消费行为。

第一大系列的廉价店铺就是百元店。一个 100 日元的小小硬币,就能买到设计和造型以及手感都很不错的生活用品,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百元店的老板们还喜乐地为此冠上 " 节约志向 ",实施疯狂的扩张战略。以日本四大百元店企业(Daiso、Seria、Can Do、Watts)的国内市场,2023 财年达到了 1.02 万亿日元。这是百元店市场首次突破 1 万亿日元大关,极具象征意义。均价为 100 日元的商品,年间卖出了 1 万亿日元,这要有多少人前来扫货才能达成?这样看,如果说游客挤爆了日本,日本人则挤爆了百元店。据统计,目前四大公司的百元店铺数量已达 8900 家,按每家公司每年续开 100 家的节奏,到 2030 年,店铺总数将达 10000 家。众所周知,百元店系列中,最负盛名的是大创。从大创 2024 年基本数据看,国内店铺 4341 家,年间来店客 11 亿 4000 人,每天来店客 312 万人,年销售额 6200 亿日元。与 1400 家企业有业务关联,商品数有 76000 件,新商品开发是 1200 件。

百元店涵盖了从用的到吃的全部,接近 8 万件的商品以及每天的及时更新,彻底重塑了日本人的消费观:只要是百元店里有的商品,就绝不在文具店、超市或百货店里买。所以人们说,百元店最先杀死的是日本的文具店,西武系列的 LOFT 受伤最具。要说 " 罪过 ",百元店最大的 " 罪过 ",就是扼杀了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志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欲望。2022 年,寸土寸金的银座三丁目,居然也被允许开设百元大创旗舰店,在煞风景的同时,亮出的一个价值观也是时刻提醒逛街的日本人,除了爱马仕,除了香奈儿、除了劳力士,除了蒙口,还有一种比奢侈品更贵更重的东西,就是不被名物所囚所困的人的初心。

为此,专门帮他人写传记的作家大下英治,在 2017 年也为大创老板写了一本书,叫《百元的男人:大创矢野博丈》(樱舍出版)。作者在书中写道:成立于 1977 年 12 月的百元店大创,用 " 这是 100 日元 " 震惊了整个列岛。"1 日元利润也是商法 "。大下英治写了百元男人的功,但没有写 " 罪 "。或许作者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男人的 " 罪 ",就是拉穷了全体日本人。日本人的穷相在世人面前显现,就是从百元店开始的。

《百元的男人:大创矢野博丈》,大下英治著,2017 年,樱舍出版

第二大系列的廉价店铺就是中古店。日本人喜欢中古店。尤其是 " 年轻人,只在中古店买东西。"《超便宜的日本》的作者谷本真由美如是说。确实,你去看看下北泽的古着店,你去看看每周各地的跳蚤市场,你再去看看各家中古店的人潮,怎么也让人搞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二手货?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人喜欢旧物,认为旧物打上了岁月的侘寂,但就连婴孩和儿童用品,日本人也毫不犹豫地买二手货,这可不是侘寂的问题吧。若再追问为什么,只能归因便宜两字。

截至 2023 年的统计,日本全国中古店铺有 42031 家,最多为北海道,有 2541 家,其次是福冈,有 2435 家。按人口比例计算,全国平均 1 万人占 3.36 家。市场规模已达 3.1227 万亿日元。比 2009 年增加了 1.1274 万亿日元。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4 万亿日元。中古品按类别划分,汽车所占份额最高,为 56.4%,其次是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占 7.3%、品牌商品占 6.9%、不含品牌的服装及配饰占 3.6%、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占 2.5%、乐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和书籍各占 2.4%。另据资料显示,日本人新年前后大扫除要扔掉的各类古旧之物,人均资产价格相当于 85000 日元。日本家庭闲置物品的 " 隐性资产 ",若换算成货币价值,在 5 年内增长了 1.8 倍,约为 67 万亿日元。人均闲置物品保有数从 110 个增加到了 131 个。

京都热闹的中古品市集(图|库索)

日本女孩在中古店买名牌包,单身母亲在中古店买育儿用品,单身男人在中古店买生活必需品。问题是还买得堂堂正正,进进出出得端庄礼貌,丝毫没有被人瞧不起的抵抗感和羞耻感。看来,深入日本人心的中古店与中古品,人与物的连接以及物尽所用的品物观,尽管在外人看来或许是低端消费的穷相显露的写照,但在日本人看来则是他们充实生活的本身。

第三大系列的廉价店铺就是便利店。便利店的最初功用是便利,但一不小心,养了一帮不想出门的 " 御宅族 " 懒汉。便利店的最初理念是生活的简单化,但一个极端,一盒 500 日元的便当,二个 120 日元的饭团,就能果腹一天。据 2025 年 1 月的最新统计,日本全国便利店总数为 56749 家。其中 7-11 最多(1974 年 5 月 15 日,在东京丰州首开第一家门店),为 21534 家,其次是全家,16000 家,再次是罗森,13806 家。东京都便利店最多,7617 家,其次是神奈川县,4041 家。最少的是鸟取县,257 家。便利店总销售额为 1049 万亿日元。一店的商品数约 3000 件,每周更新 100 件。

随处可见的罗森便利店,在日本仅排名第三(图|库索)

2015 年写出畅销书《低欲望社会》的大前研一,有个经典的说法:日本人低欲望的元凶,就是便利店。将这个说法直白化的是获芥川奖的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间》小说。在东京都,平均每 200 米就有一家便利店,24 小时灯火通明,你不进去买一瓶可乐或一盒食速面,怎么也是不安心的。有日本学者认为,在日本诞生了半个世纪的今天,便利店愈发成了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实,这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便利店把人的生活简单化,理念不坏也不蠢,但过分的简单化会使人动物化。一旦人的动物化不可逆转,便利店就成了日本凋零的一个推助器。

除了上述三大系列的廉价店铺之外,对日本的百货店杀伤力最大的 " 利器 " 就是优衣库了。现在,优衣库成了日本国民的服装。从文胸上衣、性感内裤到牛仔裤、领带、衬衫、羊绒连体衣、超轻羽绒服,每个日本人都有几件优衣库产品。作为企业,优衣库是非常成功的。不过,它的成功也确实堵死了日本人对时尚的追求。或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把时尚误植为优衣库本身。日本甲南女子大学教授米泽泉在 2019 年著书《讨厌时尚》(幻冬舍),当然是想为优衣库唱赞歌,不料说漏了嘴," 无需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任何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购买优衣库产品 "。这就揭开了人们之所以选择优衣库的秘密,首先是廉价或超便宜,980 日元 /1980 日元 /2980 日元 /3980 日元,就能买到春夏秋冬四季服装。之前,有钱的日本人或名人对进出优衣库还躲躲闪闪,生怕被熟人撞见,但自从村上春树说他也喜欢优衣库之后,优衣库成了穷人富人都想购买的天堂了。

杀死日本百货店的优衣库 作者供图

这样看,如果有罪过之说,那么优衣库最大的罪过,就是葬送了日本的百货店。据日本百货商店协会的最新数据,百货店的数量从 1999 年高峰期的 311 家下跌到 2024 年 12 月底的 178 家。销售额也在 1991 年达到 9.7130 万亿日元的峰值后开始下降,在过去 5 年中一直保持在约 4 万亿 ~5 万亿日元的区间(这其中,如果没有外国游客的爆买,连这个数字也无法达成)。大沼山形本店(山形县)和崇光德岛店(德岛县)于 2020 年关闭,一畑百货店(岛根县)和岐阜高岛屋(岐阜县)于 2024 年关闭,使日本 " 零百货店 " 的都道府县增至 4 个。而只有一家百货店的 " 零候选都道府县 " 数量翻了一番,从 8 个县增至 17 个县。最终一家一家地消失,也是时间的问题。服饰,是百货店的主业。百货店遭遇优衣库,只能用没有比这更下流来形容了。

就餐饮方面,日本还有满大街的吉野家(1225 家 /2024 年数据)、松屋(1046 家 /2024 年数据)、食其家(1953 家 /2024 年数据)、日高屋(456 家 /2024 年数据)等。1000 日元之内能吃饱晚餐,是这些餐饮店的最大特点与贡献。

在商业世界,便宜确实是硬道理。但由此养成的远离品牌的 " 穷民 " 心态,也是无法克服的。如 2023 年日本对 "Z 世代高端品牌兴趣 " 的一个调查表明,Z 世代在高兴时购买的时尚单品平均约为 10000 日元(约合 500 元人民币)。其中大学生约为 8787 日元,社会人约为 12393 日元。当被问及每月在时尚品上的平均花费时,大学生花费约为 5752 日元,社会人花费约为 8214 日元。当被问及通常购买时装的平均花费时,大学生花费 4246 日元,社会人花费 6284 日元。这个调查表明,日本的 Z 时代,普遍具有穷民心态。这个心态的形成,显然是与包围着他们并左右他们消费的廉价店铺有绝对关联。

虽属 " 穷民 " 心态,不过在消费不再是美德的时代,日本人是否是做得最好的?因此,问题似乎还有另一面。

被廉价和超低物价拉穷的日本人,他们的自我感觉并不坏,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乏幸福感。远离名牌,远离高价,在百元店、中古店和便利店购物照样有满足感。这就与日本经济学家三浦展的 " 第四消费说 " 相切合。消费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消费所要追求的是如何让人充实地度过每一天。这样看,一个成熟的消费形态,就是将对物的消耗转化为自我充实的过程。问题是购买廉价或超便宜的商品也能充实自我吗?这里,有个思考点的转换问题。如果将购买便宜货视为是对高物价的逃避或抵抗,那么这种逃避或抵抗本身就是一种减法的美学。这种减法的美学,是否更有助于人性的恢复?

日本,便宜而热闹的朝市(图|库索)

日本这个国家,每天都被负面新闻所包围。诸如少子化、老龄化、大地震、高关税、政党丑闻等。但在这个国家,任何的负面新闻则又是相对的。所以,不难理解这个国家的人总是淡定的、平和的。因为他们的失业率几乎为零,大学也进入人人都可入学时代,外国游客挤爆日本各地,看不到堆积的垃圾,看不到坑洼不平的路面,全民医保,健康年龄再创新高(男性 72.7 岁、女性 75.4 岁),犯罪率超低,忧患意识强、政治家想着国民(如石破政权最新提案,应对高物价和特朗普的相互关税,面向所有人发放 5 万日元),演员的不当行为,也能作为新闻上各大电视台(如最近的广末凉子事件,表明对名人道德的严格要求),贫富差别发达国家最低 为此,给人的感觉,超稳定和自主凝聚力是这个国家的最大魅力。

这个魅力的达成,是否与 " 贫困的日本 "" 廉价的日本 "" 超便宜的日本 " 有关?日本的年轻一代说,我们已经放弃很多,无需为物所困,因为这个国家很平和。日本的老人说,当然有许多烦心事,劣质化也很严重,但不必为此改变什么,因为没有末日来临的感觉。这样看,日本还是较为顺当地率先步入了后现代社会。其特点是,不再以 GDP 作为唯一指标,而是关注 GDP 以外的指标来衡量国民幸福与满足度,诸如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生活质量等。

想不到看似拉穷日本人的低端消费,则是(经济)去增长后的幸福与满足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为物所动的 " 寡欲 " 和 " 穷民心态 ",让我们看到了富裕观在当代日本的转型。何谓富裕?当我们再度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惊讶地发现我们身边的日本人才是最体面的有钱人。低端的消费,连接低端的理想(日本最新小学一年级新生未来理想调查表明:男生第一位是警察,女生第一位是糕点师。显然,这是不能再小不能再低的理想了)。日本率先亮出人类未来生活图,表明这个国家的国民是应对未来的高手。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处于转型社会的人们借鉴与学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作者:姜建强(旅日学者,致力于日本哲学和文化研究),原题《拉穷日本人的低端消费为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