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华为该换卖车“密码”了?

访客 2025-04-09 10:48:45 37698
华为该换卖车“密码”了?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在鸿蒙 " 四界 " 汽车销量陷入低迷之际,主管汽车业务 4 年后的余承东,也迎来了新的职位调整。近期,华为官网信息显示...

华为该换卖车“密码”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鸿蒙 " 四界 " 汽车销量陷入低迷之际,主管汽车业务 4 年后的余承东,也迎来了新的职位调整。

近期,华为官网信息显示,余承东不再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简称 " 车 BU")董事长,仅保留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头衔。

不过,据字母榜获悉,在卸任车 BU 董事长之外,余承东还同时卸任了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 主任。

过去 4 年间,余承东在车 BU 的职务经历了四次调整:

2020 年 11 月,华为车 BU 成立一年半后,余承东正式出任重组后的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 主任,统领车 BU;

2021 年 5 月,余承东兼任车 BU CEO;

2023 年 9 月,余承东卸任车 BU CEO,转任车 BU 董事长;

2025 年 4 月,余承东卸任车 BU 董事长,且不再担任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 主任。

尽管告别了车 BU,但这并不意味着余承东跟华为汽车业务再无关联。归属在终端 BG 的智选车业务,即鸿蒙智行,仍归属余承东领导。

此时选择调整余承东在车 BU 的职务,一大原因是车 BU 分拆独立一事进入到了收尾期。此时,华为车 BU 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余承东卸任车 BU 董事长也便顺理成章。

2023 年 11 月,华为与长安汽车在华为深圳总部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整合车 BU 的核心技术和资源。

近一年半过去,近期,独立后的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 深圳引望 ")又完成了新的工商信息变更,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兼任深圳引望董事长,余承东则出任副董事长。

至于为何余承东未能继续履职新公司深圳引望的董事长,这或许跟余承东负责之下华为汽车销量不佳有关。

进入 2025 年,华为鸿蒙智行销量下滑严重,明星车型问界 M9 在 1 月的销量还有 12483 辆,2、3 月则分别下滑至 5571 辆、5236 辆。问界 M9 的销量下滑,还可以拿车型换代解释,但另一明星车型问界新 M7,月销量也开始连续不足万辆。

图注:2024 年 1-12 月鸿蒙智行销量

根据懂车帝 2 月份车型数据,鸿蒙四界旗下一众车型,已经没有一款能够实现月销破万的成绩。具体来看,问界 M9 当月销量 5242 辆,问界新 M7 为 5204 辆,问界 M5 为 869 辆;智界 R7 为 8748 辆,智界 S7 为 832 辆;享界 S9 为 622 辆。

余承东之外,近期因销量不佳而下课的车企高官还有乐道总裁艾铁成。

因未能实现 3 月份月销破 3 万辆的目标,乐道总裁艾铁成于近期正式辞职,并同时辞去了蔚来高级副总裁职务。

对于余承东而言,连续两个月销量不佳,背后反映出的更大问题或许在于,华为曾经那套把车卖爆的密码,当下成功实施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不同于小鹏、小米乃至零跑们的极致性价比爆款策略,华为一开始就走向了技术溢价的道路。但随着各家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追赶,以及硬件设施的快速迭代,技术溢价的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想要继续被贴上 " 遥遥领先 " 的标签,摆在余承东面前的挑战,正被进一步放大。

在解释如何保证华为与合作车企最终都能够赚到钱的问题时,时任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给出的答案是,华为只有让这些 30 万元以上的新车一一成为爆款才有可能," 如果不能成为爆款,商业模式就不能闭环。"

依据当下新能源行业的爆款底线,这意味着华为鸿蒙四界下的一众车型,都至少需要做到月销过万。

过去两年间,华为找到的将车卖爆的密码之一就是技术溢价,通过将华为领先行业的技术创新装入合作车型,进而推动汽车大卖。

为了更顺畅推动上述技术溢价策略的落地实施,三年前推出智选车模式时,余承东特意避开了 BBA(奔驰宝马奥迪)们,其给出的解释是,华为要赢、要能活下来,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 " 主动权 "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价格的主导。从目前已经达成合作的汽车品牌来看,赛力斯借助问界 M7、M9 售价最高超过 50 万元,北汽借助享界 S9 也卖到了 40 万元往上,江淮更是凭借尊界 S800 突破百万元。

技术溢价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随着问界系列大卖,在牵手华为后亏了四年的赛力斯,终于迎来扭亏为盈时刻:近期发布的 2024 年报中,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 1451.76 亿元,同比增长 305.04%,净利润 59.46 亿元,上年则为净亏损 24.50 亿元。

合作车企赚钱,华为也跟着吃肉。最近更新的 2024 年华为财报显示,车 BU 收入同比增长 474.4%,达到 263.53 亿元,并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但想要将这套技术溢价的卖车密码循环往复,前提之一是车企得始终确保自身车型搭载的技术能力,能够跑赢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

如今,在华为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技术上,其正迎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2023、2024 年,标配智驾尚未成为行业共识,华为一度凭借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给旗下智选车业务带来差异化卖点。

但随着大模型技术引入车圈,由特斯拉流行开来的端到端模式,给了一众车企迎头追赶的机会。

进入 2025 年,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更是接力掀起了一场全民智驾平权的新竞争。原来只能在 30 万元车型上体验的部分高阶智驾功能,现在 10 万元小车上也有了。

智能化加持下的品牌溢价认可能力,同样经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拷问。

即便是老牌高端车企奔驰,在其 2022 年推出的百万级豪华新能源车型 EQS 后,因销量惨淡,售价也不得不被官方多次下调,降幅最高一度超过 40 万元。

技术溢价和品牌溢价均遭遇挫折之际,另有一批汽车厂商则靠着极致性价比策略,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新的 " 优等生 "。

经历过 2022 年 G9 定价和配置设计等失误引发的销量灾难后,在去年发布的两款新车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开始转向极致性价比,MONA M03 下探到 12 万元,P7+ 下探到 18.68 万元。

在晚点 LatePost 的报道中,小鹏内部原本为 P7+ 定了 18.98 万元的起售价,以此搏一个更高的毛利,但只有何小鹏坚持," 我不干了,我要规模 ",并拍板定下了 18.68 万的价格。

极致性价比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初月销量还无法破万的小鹏,最近已经连续 5 个月交付量破 3 万。

比何小鹏早一步践行极致性价比路线的雷军,在小米 SU7 上获得成功后,又再一次将其应用到了年初发布的小米 SU7 Ultra 上。

相比去年 10 月份亮相时的预售价 81.49 万元,雷军向外界营造出了一种买到小米 SU7 Ultra 立省近 30 万元的占便宜错觉。横向对比华为尊界 S800 的百万售价和蔚来 ET9 的近 80 万元起售价,小米 SU7 Ultra 的 52.99 万元售价,又一次抢到了最具性比价豪车的标签。

价格开道之下,雷军给小米 SU7 Ultra 设定的年销售超 1 万辆目标,在开售 2 小时内就率先完成。

同样靠着性价比策略大卖的零跑,更是毫不避讳外界对其 " 半价理想 " 的认知。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回应道:" 大家对零跑汽车产品力的认可,设计、舒适性可以和理想媲美,是对产品的加分项。不过零跑还有更多的创新,很多方面和理想汽车完全不一样。"

凭借上述一策略,零跑汽车在 2024 年成功扭亏为盈,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走上极致性价比路线的这些车企,另一大共同点在于,它们虽然也强调技术创新,但几乎从不标榜自己有了超越特斯拉的能力。

放弃跟行业头部车企比拼技术领先,转而比拼性价比,这显然是一套比走技术溢价路线更容易维持竞争优势周期的策略。

在余承东说出华为智驾能力还要好于特斯拉 FSD 时,何小鹏曾感慨特斯拉 FSD V12 版本 " 非常非常惊讶,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版本了。" 雷军更是在智能化上直接将特斯拉称为小米汽车的学习追赶对象。

面对销量下滑的现实,华为也开始向性价比路线妥协。

这一趋势更早能从去年发布的智界新 S7 上略窥一二。上市一年之内,华为已经接连为这款车型开了三次发布会,且每开一次就降价一波:去年 4 月份,智界 S7 二次上市发布会上,该车大部分车型直降 2 万元;同年 11 月份,智界 S7 第三次发布会上,该车起售价再次调低 2 万元。

更何况,华为还为鸿蒙智行定下了极具野心的预期销量。2024 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 44 万辆汽车,官方展望鸿蒙四界将在 2025 年挑战 100 万辆的新高度,这意味着其月销量平均要超过 8.3 万辆。

事实是,过去的一季度中,鸿蒙智行只在 1 月更新过一次官方销量,为 34987 辆。即便按照这一最好成绩计算,华为也需要补上近 5 万辆的月销缺口。

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车型,便是华为的应对手段之一。

3 月份开始,全新问界 M8 开启预定,根据 36 氪爆料,问界 M8 的角色之一就是对标理想 L9,以便在售价 22.98 万起的问界 M7 及售价 46.98 万元起的问界 M9 中间,插入一辆 35 万 -45 万元价位的新产品。

与此同时,华为还把问界 M9 上的很多技术与配置下放到了问界 M8,以增强后者的产品力,如 M9 的同款 " 百万像素智慧大灯 ",最新的华为 ADS 高阶智驾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

凭借 36.8 万元起的更低预售价,日前,根据余承东介绍,问界 M8 小订已经突破 10 万辆。

除了推出新车型之外,华为转向性价比的另一应对手段则是加码增程。

在与奇瑞合作的智界 R7 上推出增程版本后,近期,华为与北汽合作的首款豪华纯电轿车享界 S9,也将推出增程版本,预售价为 31.8 万元起,相比纯电版本便宜了 10 万元左右。

这还不算完。此前一直喊着不做 20 万元以下车型的余承东,最近也开始被曝出正联手上汽打造第五界——尚界,进军 20 万元以下的大众主流市场。

届时,为年轻人造第一辆车的名单上,就又要添上华为的身影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