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板块飙升 国有大行股价集体拉升

3月31日,财政部公布重磅消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将于2025年发行首批总额达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专项用于支持部分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一决定被认为是加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举措,释放出政策层面对银行体系持续“补血”、强化资本金支持的明确信号。
此次计划注资的对象主要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家大型国有银行。财政部明确表示,此轮资本补充将严格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确保注资过程稳健、规范推进。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指标。根据六大国有银行最新公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10%、11.42%、12.20%、14.48%、10.24%和9.56%。可以看出,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相对偏低,正是本轮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的对象之一。
受这一利好政策刺激,31日A股市场早盘银行板块集体异动,呈现“低开高走”的深V形走势。其中,建设银行股价率先发力,一度上涨近3%,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紧随其后,涨幅均接近2%,邮储银行股价也上涨了逾1%。市场资金明显回流银行股,推动整个板块强势反弹,成为当日市场关注焦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特别国债发行不仅将直接提升目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有助于增强银行放贷能力与风险抵御水平。特别是在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补充核心资本对于保障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稳住市场预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选择通过特别国债方式补充银行资本金,不仅体现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也说明当前政策层面仍在积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着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从长期来看,这类资本补充行为有助于改善银行估值、修复投资者信心,为银行板块注入中长期上涨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特别国债并非直接注资所有国有大行,而是重点支持部分资本补充压力较大的银行,显示出政策在精准施策、分层扶持上的策略性与针对性。这种差异化安排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从投资者视角看,银行板块长期处于估值低位,股息收益率较高,而本次特别国债利好消息的发布,有望成为催化板块行情回暖的重要契机。随着资本金充足率的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承压空间有望同步改善,对股价形成积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