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评结婚登记“全国通办” 异地领证更便捷

访客 2025-03-24 13:12:53 45739
媒体评结婚登记“全国通办” 异地领证更便捷摘要: 领证不用再回老家了!民政部将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落实民法...

领证不用再回老家了!民政部将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将近年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改革试点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今后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不再受常住户口所在地限制。随着结婚可以“全国通办”,民政部也将同步优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工作。

媒体评结婚登记“全国通办” 异地领证更便捷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实施顺应了时代需求。随着乡土中国向“离土中国”转换,结婚登记必须到男女双方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做法已不合时宜,不仅增加了大量成本,也让一些新人饱受煎熬。例如,同在长沙工作的王女士和崔先生准备结婚,只能回双方老家所在的河南办理,单程1000公里、5个小时的高铁,往返两趟,两人调侃,“结个婚差点累到离婚”。

自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两轮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9.2万对,相当于每天有300多对情侣少了一趟“回乡路”。这背后是婚姻制度成本的下降:在非户籍地登记结婚的情侣,省下了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以及精力成本,这是婚姻登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制度成本的下降主要源于婚姻登记制度功能的变化,从管理工具回归服务本质。以前结婚不能全国通办的原因主要是各地结婚数据未打通,容易导致骗婚、重婚现象。如今全国民政数据系统与公安数据库实现联网,技术障碍消除后,制度松绑自然水到渠成。

婚姻登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法律权利凭证。男女双方通过法定程序确立婚姻关系,既是对彼此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契约的缔结。男女持证“上岗”,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从婚姻自由原则出发,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正是制度设计的应有之义。

去年《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时,一个重要变化是结婚、离婚不再需要户口本。尽管有人质疑这会让家庭尤其是父母的意见变得无足轻重,但可以让男女双方婚恋更少受到外部干预。实际上,不拿户口本就可登记,普惠的是每一个人。老年人黄昏恋不会因子女扣留户口本而受阻,个体的婚姻自主权得到了实质性扩展。

从服务角度来说,目前的婚姻登记制度虽然越来越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口高流动性,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例如,去年江苏省民政厅回应群众诉求时,市民提出“结婚证能否显示农历日期”的建议颇具启示。许多新人选择七夕等传统吉日登记,若证件仅标注公历日期难免留有遗憾。这类细节优化看似微小,却能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制度演进永无止境,当婚姻登记从“管理门槛”变为“服务窗口”,每一步都体现对个体选择的尊重,这不仅是治理能力的升级,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