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平台的狂欢,借款人的眼泪

借款 5000 元,实际到账只有 3500 元,剩下的 1500 元是借款利息 这不是 90 年代香港港片中的高利贷,而是今年央视 315 晚会上曝光的 " 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上的砍头息,借款七天,年化利率轻松超过 2000%。
砍头息、高利贷这类名词还是 P2P 贷款时代下的名词,但直到现在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的操作下,借款人付出了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超额利息。
可以说,在这条 " 借款 - 平台审核 - 放款 " 的链条上,平台、放款人都在 " 超额 " 挣钱,而支付这一切的却是最缺钱、最没钱,也是最弱势的借款人。
【1】天价利息,暴力催收
千万不要碰,小红书上关于 " 人人信 "、" 借贷宝 " 高利贷乱象的警告满屏了,其中大部分内容为利息高、放款太坑人,而这点从央视 315 对 " 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借款人的报道中就能看出来。
借款人王女士通过人人信平台借款三万元,但实际到账只有 1.4 万元,砍头息高达 1.6 万元;而同样需要资金周转的洪先生也遇到相似的砍头息,通过借贷宝借款 5000 元,但实际到账只有 3500 元,借款七天利息就要 1500 元。
这个利息有多离谱,如果按照年化利率计算,洪先生借款利率为 2234.69%,王女士年化借款利率更是达到 5959.18%。
(来源:央 · 视 · 财 · 经)
而据广 · 州 · 日 · 报《部分网贷平台 " 隐性费用 " 变相抬息,个别网贷实际年化利率竟近 36%》一文称,按照 2025 年 2 月 20 日 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司法认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 12.4%,超出部分借款人有权拒绝。
可见 " 借贷宝 "、" 人人信 " 的年化利率是司法认定上限的百倍。而也有法律人士向广 · 州 · 日 · 报表示,贷款年利率 36% 不是合不合法的标准,而是判断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之一,即刑法立案追诉的利率界限。
其实在央视 315 的专题报道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是贷前的风险评估和利率制订,还是贷后的催收方式," 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已经严重违规。
为何在法律严密保护下,这些平台还能毫无忌惮,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从出借人到平台放一起的 " 杀猪盘 ",恶意规避法律风险,实现信贷超额牟利。
【2】超额牟利,产业链化
从央视 315 曝光的信息我们能看出," 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不是一个解决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居间服务平台,它们反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同出借人一同 " 收割 " 处于相对弱势的借款人。
其实作为中介," 借贷宝 "、" 人人信 " 用电子签做借款合同,并同时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审核、风险评估,整套流程具有法律效益。
通过这个链条上参与者的收益发现,在这场贷款业务中,出借人、平台都在大赚特赚:
对于出借方,以央视 315 曝光的王女士为例,借款 3 万元,实际仅得 1.4 万元,却被要求还款 3 万元,所以按照年化计算,利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千多。
由于这类贷款期限特别短,通常为几天,出借人收回贷款后可以高频次放款,按照一万元出借金额,7 天放款周期计算,一年共有 52 周,如果不间隔轮回放贷,出借人光利息就能挣 20 多万。
对于平台方,对于 " 借贷宝 "、" 人人信 " 来说,它们更愿意做 " 短平快 " 的放贷模式,周期短,只有几天时间,每笔借款平台都会抽取 1%-3% 的手续费,作为服务费,出借频次越多,平台挣得越多。
据财联社在《APP 下架、借款暂停、上市公司撇清关系!" 裸贷 "、" 校园贷 " 后 借贷宝又深陷泥潭》一文中爆料,截至 2024 年底,借贷宝登记 1.2 亿笔借条欠条,帮助 1000 万人借到钱。这也意味着,借贷宝已经抽佣 1000 多万次。
在平台和出借人大赚特赚的背后,最可怜、最无助的是借款人。
这些人多数为资金周转,家庭日常生活或是小本生意出现急需用钱的状况," 借贷宝 "、" 人人信 " 等平台宣传时,利息不高、放款速度快、可以短期借款的特点,能够很好满足他们的资金周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借款人借钱金额小,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借款人不至于因为这点钱违约。
而借贷宝平台负责人向央 · 视 · 财 · 经卧底记者爆料,借贷宝的核心就是借条、欠条功能,只要有钱可以放心在他们平台上把钱借出去。
而 " 放心借出去 " 的保证就是绕过监管的背后操作方法,签订的电子合同真实有效,但是实际交易确实私下通过微信、支付宝完成转账,电子签平台不会审核实际的放款金额,借款人会扣留合同金额中的 30%-50% 作为利息。
(来源:北 · 京 · 商 · 报)
如果出借人以高额利率起诉,法院根本无法受理,因为借贷宝、人人信这些平台方会暗示出借人用假帐号,如用去世的人注册出借帐号," 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科技技术,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法院肯定带不走 ",人人信的工作人员向央视记者表示。
而借款人一旦出现违约,不仅会有违约金,出借人更是能够通过人人信、借贷宝平台上的衍生增值服务,利用法律手段对借款人提出诉讼。
这是一场只有平台起诉,能申请强制执行,但借款人根本找不到出借方的单项不对称游戏。
【3】没有主义,只有生意
其实不论是从出借人、居间平台的收益,还是在央视暗访时,平台方的表述来看,这不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消除熟人间借钱欠钱痛点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像是一场 " 杀猪盘 "。
如果要将这些责任推脱给一个部门、一个区域为了 KPI 的私自行为,那么司库财经对此表示质疑:
用死人信息注册假帐号,导致借款人无法上诉,这样的情况难道只是一个业务部门或是区域负责人能做的了的吗?
帮助出借人确立法律电子欠条,同时默认借人和借款人私下转账交易出现借款人被拿走 30%-50% 之间的砍头息,这种情况整个风控部门不审核吗?
而对于上述情况,人人信和借贷宝的管理层难道真的一无所知吗?
" 嘴上都是主义 , 心里全是生意 ",这是电视剧《潜伏》里情报贩子谢若林的经典台词,而这句台词也被映射在部分金融借贷电子签平台上。
在官网上,借贷宝将 " 全面消除熟人间借钱欠钱痛点,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作为企业使命,而人人信也在官网上直接指明:人人信开放平台提供合规、好用、丰富的电子签开放能力。
(来源:借贷宝官网)
但是从 315 曝光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人信、借贷宝等平台满嘴的主义,但实际上确实在做 " 围猎 " 长尾用户的猎人。
在被 315 晚会曝光之后,成都市锦江区财政局发布情况通报:该局第一时间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组建工作组,赴借贷宝平台所在公司开展联合调查,已依法责成企业暂停平台运营。
而证券时报实际调查发现,借贷宝办公区已被警方封锁调查,大楼仅允许楼内租户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入。
曾经榨取长尾用户的平台,如今已经被立案调查,但那些被人人信、借贷宝撸干羊毛的借款人,他们的损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