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三位00后,估值145亿

访客 2025-03-02 10:07:45 51762
三位00后,估值145亿摘要: 又见 AI 造富潮。日前,成立刚满两年的 AI 招聘网站 Mercor 宣布,完成 1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5 亿元),是五个月前估值的 8...

又见 AI 造富潮。

三位00后,估值145亿

日前,成立刚满两年的 AI 招聘网站 Mercor 宣布,完成 1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5 亿元),是五个月前估值的 8 倍,成长速度令人咋舌。

公司创始人却是三个退学的 00 后,用了 24 个月,一跃成为百亿级别独角兽—— AI 造富的疯狂,跃然纸上。

你方唱罢我登场。融资竞赛还在 AI 江湖里不停上演。但争议随之而来:这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估值泡沫吗?

三个 00 后,退学创业

故事要从三位 00 后说起。

出生于 2004 年的 Brendan Foody,年纪虽小却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早在高中时期就创立一家数字咨询公司。期间,他在学校辩论队结识了 Adarsh Hiremath 和 Surya Midha,三人曾组队赢得一场美国政策辩论赛冠军。

2021 年,Foody 和 Midha 顺利考入美国乔治敦大学,分别就读经济学和外交专业。Hiremath 则进入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大二那年,三位大学生一拍即合,在宿舍里创立 Mercor。

最初,Mercor 只是简单地为印度工程师和需要编程的初创公司牵线搭桥。仅仅几个月,在没有任何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营收达到了 100 万美元,净赚 8 万美元。

19 岁的他们雄心勃勃,决定退学全职创业。彼时 ChatGPT 已横空出世,Mercor 顺势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收集数据并简化招聘流程。在 Foody 看来,招聘是最被低估的职能——不同人才的流入流出等同于每家公司的资金去向,可以从中收集到行业所需的一切。

Mercor 上的求职过程与传统招聘网站不同之处在于,应聘者上传简历后,需与 AI 进行 20 分钟的视频面试,才能进行职位匹配。招聘方上传职位描述后,系统自动推荐最佳候选人。

公司官网显示,Mercor 人才库里有超过 46 万求职者,职位多是远程短期类工作,包括研发、设计、运营和分析师等。

商业模式很简单,向企业方收取招聘费用以及薪资管理等,其中招聘费用约为员工年薪的 30%,OpenAI 等大型科技公司是其主要客户。两年内,公司 ARR 达到 7000 万美元,预计本月将实现 100 万美元利润和 700 万美元收入。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硅谷资深猎头公开评论称,两年内实现 7000 万美元的纯人才招聘的年平均收入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在人才短缺的高峰期,还是在硅谷裁员潮严重的当下。以此推断,大部分收入或来自薪酬管理部分。" 招聘业务更像是品牌宣传,让公司听起来更有吸引力。"

当中还有另一段插曲,Mercor 是少数践行 "996 工作制 " 的硅谷公司,一度引起争议。员工每天早上 9 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点,每周工作 6 天。尽管硅谷不缺有加班文化的公司,但全员 996 的公司,甚为少见。

" 这不是一种强迫员工努力工作的制度。" 创始人 Hiremath 称,选择 996,是为了防止团队在周日加班。他们更愿意吸收那批最有野心的年轻人,目前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为 22 岁。

更大的争议在于用 AI 取代一部分 HR 工作,可能会加速失业发生。" 如果人工智能让 90% 的工作实现自动化,那么人是解决剩余 10% 瓶颈的关键。这使得人们的贡献更有价值。" 创始人解释,Mercor 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而 AI 消除了招聘过程中的偏见,预测应聘者能力在测试中已经超过了人类。Mercor 希望最终能做到预测长期绩效评估,帮助雇主跟踪并培养人才。

刚刚融资 7 个亿,估值 145 亿

至今 Mercor 身后已集结了一支豪华的投资人队伍。

2024 年 1 月,Mercor 获得了 36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General Catalyst 领投,参与方包括 NEA 董事长 Scott Sandell、Soma Capital、Link Ventures 等。

回忆起这笔投资,General Catalyst 合伙人称:" 第一次见面时,就觉察三位创始人与众不同。他们拥有罕见智力、对彼此的深厚信任以及打造 AI 人才应用的坚定愿景。" 此后,General Catalyst 出现在每一轮融资名单里。

这年 3 月,三位创始人共同获得蒂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由硅谷创投教父、科技领袖彼得 · 蒂尔 Peter Thiel 支持的项目,为辍学的年轻企业家提供资助,每位获奖者可获得 10 万美元奖金。经此,Mercor 在创投圈开始声名鹊起。

2024 年 9 月,Mercor 宣布 A 轮融资为 3000 万美元,估值达到 2.5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 Benchmark 领投,General Catalyst、Peter Thiel、Twitter 联合创始人 Jack Dorsey、问答网站 Quora 首席执行官 Adam D ’ angelo、前美国财政部部长 Larry Summers、Chris Re 等机构和个人参与。

Benchmark 抢到领投实属不易,谈判阶段曾特意搭乘直升机来回接送创始人开会。在此之前,Mercor 的创始人们因对其他机构提出的估值不满,谈崩过不止一次。

直到今年 2 月,Mercor 宣布完成 1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攀升至 20 亿美元。该轮融资由 Felicis Ventures 领投,现有投资者 Benchmark、General Catalyst 和 DST Global 也参与其中。

迅速取得成功是大多数初创公司的梦想,但很少有公司能像 Mercor 一样在短时间内实现。从 0 到 20 亿美元估值,Mercor 只用了两年时间。三位 21 岁的少年,成功跻身史上最年轻的独角兽创始人之列。

创始人 Foody 透露,这轮融资是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仅用了两周时间便顺利完成。下一轮融资,将在半年后开始启动。B 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提升 Mercor 的 AI 技术,优化筛选与预测候选人能力,以更好地匹配求职者与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才能。

" 当我们 19 岁创办公司时,我们雄心勃勃,但从未想过会在 21 岁时成为一家价值 20 亿美元的公司。"

2025,AI 造富潮的超级泡沫会被戳破吗?

几乎没什么意外,2025 年 AI 造富神话继续疯狂上演。

就在本月,OpenAI 称软银集团即将敲定 4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00 亿元)融资。交易完成后,软银将超越微软成为 OpenAI 的最大投资方。

这是全球风投史上最大一笔融资。而这项纪录的保持者,此前同样是 OpenAI。这一次,这次孙正义不想再错过了。

不久前,OpenAI 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正在为他的 AI 初创公司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筹集超过 10 亿美元(折合约 73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估值或超过 300 亿美元(折合约 2179 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去年 SSI 刚成立仅 11 周,估值已经达到 50 亿美元。如今公司尚未产生任何收入也没有发布产品,这只最神秘独角兽曾明确告知投资人,不要指望短期的意外之财。尽管有 AI 大牛坐镇,仍令人不免咋舌。

疯狂仍在继续。AI 初创公司 Anthropic 也传出最新消息,正紧锣密鼓筹备一轮高达 35 亿美元的融资。若此轮融资顺利达成,这家成立仅四年的初创公司估值将飙升至 6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66 亿元)。

Anthropic 的创始人是从 OpenAI 出走的达里奥 · 阿莫迪和丹妮拉 · 阿莫迪两兄妹,融资历程一路顺风顺水,获得了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知名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

这边上演着数百亿美元的造富神话,明星公司烈火油烹、鲜花着锦。那边则有人不断敲响 AI 泡沫的警钟。

" 新的重大技术无疑会改变世界并取得成功。但有些人将这一点与投资的成功混淆了。"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最新警告称,投资者对 AI 的狂热助长了泡沫,类似 25 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情形。

他表示," 定价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存在利率风险,这种组合可能会刺破泡沫。"

微软 CEO 也对 AI 产生怀疑,表示 " 人们自称取得了一些 AI 里程碑,在我看来,这只是无意义的基准测试。"

实际上,今年已经倒下了一批 AI 明星公司。就在上周,惠普以 1.16 亿美元收购了前苹果高管创办的 Humane,硬件产品 Ai Pin 服务宣布终止,明星 AI 硬件将变成电子垃圾。

彼时 Ai Pin 一出世,火遍全网。甚至有人表示,AI 硬件的 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一年多前,Humane 估值高达 8.5 亿美元,融资名单上站满了奥特曼、微软、Salesforce 等重量级投资方,如今不到二折出售。

" 整个 AI 行业的估值都被夸大了。几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带着四页 PPT,拿到估值数十万美元。这太疯狂了。" 前甲骨文高管 Tom Siebel 对 AI 独角兽的普遍高估值提出质疑,表示 " 他们即便消失了,世界也不会有任何变化,随时会有新公司替代。"

潮水终将褪去,伪创新的淘汰赛已经打响,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