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老黄刚投了无人配送,复旦校友创办的

访客 2025-08-25 17:07:08 51934
老黄刚投了无人配送,复旦校友创办的摘要: 最新融资 14.6 亿老黄出手,为 L4 独角兽续命。复旦校友创办的,美国无人配送创业一哥Nuro,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筹资2.0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这一...

最新融资 14.6 亿

老黄刚投了无人配送,复旦校友创办的

老黄出手,为 L4 独角兽续命。

复旦校友创办的,美国无人配送创业一哥Nuro,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筹资2.0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

这一轮投资者,既有老股东,也有新资本加入,英伟达赫然在列。

其实双方并非第一次接触,而是低调合作多年的旧识。

然而合作归合作,Nuro 成立已有9 年,辉煌过,局促过,也并非是第一次遇到需要资金的关口,英伟达都未曾出手。

老黄选择在这个节点注资,颇有点耐人寻味。

老黄投资 L4 独角兽

位于美国加州的 L4 级独角兽 Nuro,刚刚公开宣布,公司已经完成2.03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折合人民币约为14.6 亿元

这笔融资分两步完成,第一部分是今年 4 月的1.06 亿美元(约 7.61 亿元),第二部分则是刚刚完成的9700 万美元(约 6.97 亿元)。

本轮投资阵容,既包括 " 老 " 投资者 Baillie Gifford 等等追加,也能看到新投资者参与。

" 新面孔 " 包括网约车平台Uber、风投机构 Icehouse Ventures、Kindred Ventures 等,当然其中最吸睛的还是英伟达

不过英伟达与 Nuro,实际已经是老搭档了。

Nuro 一直在采用英伟达的GPU,以此保障大规模自动驾驶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其最新一代的无人驾驶系统Nuro Driver,搭载的也是英伟达的Thor 芯片

图源:Nvidia 官网截图

最近,Nuro 还和博世同批,加入了英伟达的 NVIDIA Halos AI 系统检验实验室。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 NVIDIA Halos,是英伟达今年推出的综合安全系统,集成了英伟达全套汽车硬件、软件安全堆栈,以及有关汽车安全领域的前沿 AI 研究成果。

由此,也可见英伟达与 Nuro 的合作之密切。

图源:Nuro 官网

Nuro 这家公司,我们不久前介绍过,自带 Google 无人车基因。

公司两位创始人,一位是复旦校友朱佳俊,曾是 Google 无人车团队首席软件工程师。

另一位是前 Google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负责人、首席工程师戴夫 · 弗格森 ( Dave Ferguson ) 。

2016 年,两位工程师带着一批核心成员出走创业,瞄定 " 最后一英里无人配送 " 赛道,选择做自动驾驶汽车运货公司,并且自己造车。

Nuro 的初代无人车产品R1 和 R2,都是这一理念的具象产品:

没有方向盘和乘客位,只保留货舱,两代产品分别可载重约 110 公斤和 191 公斤。

由于商业模式和逻辑都很新奇,所以 Nuro 在美国资本市场大获认可。2019 年就成为 L4 独角兽,到 2021 年完成 D 轮融资时,Nuro 的估值已经冲到了86 亿美元(约 618 亿元)。

两轮融资时隔四年,加上今年的 E 轮融资,Nuro 迄今累计筹集约23 亿美元(约 165.2 亿元)的资金。

当前估值60 亿美元(约 431 亿元),相较上一轮的投后估值缩水了30%

但这些并非单纯是 Nuro 的问题。

在这四年里,Nuro 连同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发生了巨变。

Nuro 无人配送之路,一波三折

Nuro 从 2016 年成立至今,可谓一波三折,几经沉浮。

捋捋时间线,大致有两个重大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是2021 年

在此之前,Nuro 是美国无人配送行业的明星独角兽,资本市场追着喂饭的 " 宠儿 ",软银、Google、丰田等知名机构和资本都来支持过。

原因不仅是因为创业团队有实力,也因为 Nuro 提出的 " 无人配送 " 模式,在当时实在新颖。

包括美国交通运输部、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在内,也在政策上一路为其亮绿灯,让 Nuro 一跃成为美国首个准许部署没有侧视镜、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送货车。

美国零售巨头克罗格、达美乐披萨、CVS 药妆店、711 便利店等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向 Nuro 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然而,2021 年前后,美国爆发经济衰退,能源价格飙升,美国的自动驾驶行业也被骤然泼了冷水。

原本畅通的融资渠道,一度受阻停滞,大多初创自动驾驶公司,都一起迈入寒冬,或黯然退场,或被迫整合。

Nuro 自然也没逃过,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经历了几轮裁员,但资金仍是其首要难题,Nuro 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种背景下,Nuro 走到了第二个转折点,放弃造车

2024 年,Nuro 终于下定决心改模式,依然涉足无人配送领域,但不再自己造配送车,而是转为 " 轻资产 " 运营,做技术供应商——

向网约车、配送公司等等提供技术授权,或者出售整套 L4 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Nuro 已经在全美超过 59 个城市内,完成了数据采集,在美国加州、得州和内华达州的部分城市开启了路测;今年 4 月还首次出海,把路测车队部署到了日本

现在看,这一转变已经初见成效:

7 月的时候,Uber 官宣要自己打造 Robotaxi 车队,其使用的 Lucid 纯电车上,搭载的就是 Nuro 的自动驾驶系统。

未来6 年内,三方计划在美国部署2 万辆以上的 Robotaxi,首批车队将在 2026 年落地,由 Uber 独家向外提供服务。

为了支持这个项目顺利推进,Uber 当时还表示,会向 Nuro 投资 " 数亿美元 ",具体数字没有披露,不过据知情人士称,远超 Uber 投资 Lucid 的 3 亿美元(约 21.6 亿元)。

这次融资的第二波,算上 Uber 是 9600 万美元,远没有达到 Uber 和知情人士口中的 " 数亿美元 ",所以推测,Uber 之后还会陆陆续续为 Nuro 注资。

而且未来车队逐步落地,可以预料到,也将为 Nuro 带来可观收入。

现如今,投资方们再度出手押注 Nuro,包括英伟达参与,可能也是因为这种新的叙事方式,经过市场几年来的反复锤炼和验证,已经受到普遍认可。

Nuro 现在这种的商业模式,和国内的很多正蒸蒸日上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一样,做提供技术支持的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

而全球整个 L4 行业,在过去几年大浪淘沙,现在留下的基本已经是真金白银;无人配送这个细分领域,在技术沉淀已久后,也终于等到了空前火热。

至少现在,来自资本市场的热情,已经把无人配送赛道重新点燃——

这周,国内两家头部无人配送玩家,都传出了重磅融资的好消息。

一家是新石器,多处信源表示,公司在 2 月完成 10 亿元 C+ 轮融资后,又在最近获得了滴滴的战略投资,具体金额尚未可知。

一家是白犀牛,刚完成 B+ 轮融资,在 B 轮累计筹资近 5 亿人民币。

白犀牛的这轮融资,既有老股东顺丰、线性资本继续跟进,也有新股东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华泰紫金等加入。其中顺丰更是继 2024 年 8 月首次注资后,一年内第三次投资

L4 商业化,从未如此热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