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年赚85亿港元,港交所业绩创新高

访客 2025-08-21 17:05:41 5386
半年赚85亿港元,港交所业绩创新高摘要: 港交所 2025 上半年交易量、盈利、新股融资均创纪录。上半年港交所交易量大增,不管是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还是沪深港通的成交量,都刷新了半年期纪录;新股市场融资额更是重回全球交...

港交所 2025 上半年交易量、盈利、新股融资均创纪录。

半年赚85亿港元,港交所业绩创新高

上半年港交所交易量大增,不管是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还是沪深港通的成交量,都刷新了半年期纪录;新股市场融资额更是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2025 年 8 月 20 日午间,港交所 ( 0388.HK ) 披露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中期业绩,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半年报,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 140.76 亿港元,同比增长 33%;股东应占溢利 85.19 亿港元,同比增长 39%;每股基本盈利 6.74 港元,同比增长 39%。董事会同步宣派中期股息每股 6 港元,同比增长 38%。

盈利与分红的双重亮眼表现,推动公司股价低开高走。8 月 20 日开盘时,港交所股价曾一度下跌超 1.24%,午后随着业绩披露,股价快速拉升,截至收盘,上涨 1.71%,报 441.2 港元 / 股,逼近年内新高。

摄影:成孟琦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 在市场利好气氛、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的兴趣增加以及国际和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参与愈趋活跃等因素带动下,2025 年上半年(中国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 2402 亿港元,按年升 118%,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 170 万张,按年上升 11%。期内香港 ETF 市场持续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 338 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升 184%。沪深港通成交额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创历年的半年度新高。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亦按年上升 3%,也创下新高。"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 香港交易所今年上半年收入及溢利均创下集团半年度历史新高。不管是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还是沪深港通的成交量,都刷新了半年期纪录;新股市场融资额更是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她同时透露,上半年收到的新股上市申请量已创历史新高,"2025 年下半年,我们将趁热打铁推进多项升级措施,包括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准备工作、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以及落实 IPO(首次公开募股)定价新规、推出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下调的第一阶段方案。"

业务线 " 多点开花 "

2025 年上半年,港交所各细分业务均交出亮眼答卷。

2025 年,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支持政策持乐观态度,加上人工智能和创新领域急速发展,全球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相关资产的兴趣回升。随着国际和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参与度增加,港交所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在 2025 年上半年刷新历来半年度新高。

其中,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 2402 亿港元,同比增加 118%;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 170 万张,同比增长 11%;香港 ETF 市场更是成为 " 黑马 ",平均每日成交金额 338 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 184%。

互联互通机制的 " 桥梁作用 " 持续强化,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成交额均创下历年半年度新高。其中,北向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 171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 32%;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 1110 亿港元,是 2024 年同期的近三倍,已占香港市场股票成交金额的 23%,成为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支撑。因此,沪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至 18.13 亿港元,创历来半年度新高,其中 14.45 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收费。

2025 年港股交易端的热情直接传导至收入端。从收入结构看,港交所核心收入与交易活跃度高度绑定:2025 年上半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 49.06 亿港元,同比增长 49.11%;结算及交收费 31.55 亿港元,同比增长 48.47%。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上半年营运支出上升 6%。港交所在财报中称,这主要与 2022 年镍市场事件相关的罚款和法律费用有关,若不计相关罚款及法律费用,营运支出上升 1%。

IPO 重返全球首位

在交易市场之外,港交所上半年的 " 另一张王牌 " 是新股市场。不仅重夺全球集资额榜首,更以 " 量级增长 " 展现市场吸引力。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香港共迎来 44 家上市公司,包括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新股集资总额达 1094 亿港元,同比暴涨 716%;截至 6 月 30 日,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达 207 家,较 2024 年 12 月底的 84 家翻倍不止,新股市场的活跃度与储备量均创近年新高,进一步巩固了香港 " 全球首选上市集资地 " 地位。

这一 " 逆袭 " 并非偶然,而是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机制的结果。

为提升市场吸引力与流动性,港交所近年推出了一系列 " 组合拳 ",2023 年上线的 "FINI" 系统缩短了新股结算周期,直接增强了新股市场流动性;今年以来,不仅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还在 5 月初与香港证监会联合优化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推出 " 科企专线 " 等创新举措。

市场人士表示:" 港交所通过 18C、18A 规则为新经济企业‘开闸’,又以‘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相当于搭建了多条‘绿色通道’。这些举措既降低了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又精准吸引了一批相对早期的科技研发公司——优质企业的聚集反过来又活跃了市场氛围,形成‘企业愿来、资金愿投’的良性循环。"

展望今年下半年及未来,港交所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充裕的流动性和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助力他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战略创新推动业绩增长

业绩与新股市场的双丰收,离不开港交所上半年在战略层面的持续创新。

陈翊庭强调:"2025 年上半年,我们围绕‘丰富产品生态、优化上市制度、开拓商品业务新方向、完善固定收益与货币产品生态’四大方向推进战略,多项举措已见成效。"

具体来看,互联互通机制在 " 深化 " 上做文章:与迅清结算有限公司合作优化交易后基础设施,推进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建设;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额达 459 亿元人民币,创历来半年度新高;互换通结算金额同比增长 72%,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性持续提升。

上市制度与产品生态同步 " 升级 ":" 科企专线 " 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 " 减负 ",无纸化市场计划 2026 年初实施,IPO 定价新规稳步推进;产品端新增 6 只股票期权类别、推出全球首只纳指 100ETF 互挂上市以及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投资者选择进一步丰富。

港交所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表示,预计到 2027 年底,按交易价值计,全球股票市场 88% 的交易采用 T+1 或 T+0 结算周期,香港不能与国际市场脱轨,因此今年 7 月起就缩短结算周期邀请业界进行讨论,至今收到不少良好意见,因此接下来将重点处理落实方案,例如如何厘定过渡时间的长短,期望业界可通力合作。

至于就改善交易单位制度方面,港交所市场主管余学勤表示,交易所已进行了不少研究,鉴于现有交易手数有多达 40 种,若由 40 种统一为只有一种将是较大的转变,要审视托管银行等参与者的配合度,目前计划今年底会再进行咨询。

对于港交所的未来表现,多家机构给出乐观预期。

高盛在研报中指出,因港交所日均成交额表现优于预期,将 2025 年至 2027 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约 4%,对应 2026 年预测市盈率 40 倍,维持 " 买入 " 评级,目标价从 450 港元 / 股上调至 500 港元 / 股。其认为 "A+H 股上市增加、ADR 交易份额提升、实际利率下降 " 等因素均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

招商国际则更直接地点出公司的潜力。其认为," 年内港股一二级市场持续繁荣,政策暖风不断,港交所既有望实现盈利高增,又存在估值中枢上移空间 "。招商国际预测,2025 年 -2027 年港交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3 亿港元、166 亿港元、178 亿港元,同比增幅分别达 17%、9%、7%;结合其区域垄断优势与高股东回报属性,给予 50 倍 PE 估值及 515 港元 / 股目标价,较当前股价仍有 23% 上涨空间,给予 " 强烈推荐 " 评级。

阅读
分享